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2019-01-30俞舒焜刘涵文束煜晖
俞舒焜 刘涵文 束煜晖
【摘 要】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挑战和契机也随之而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要持续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与时俱进,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优势,全方位的利用互联网,拓宽教学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型方式,可以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新的作用。目前,我国网民已到达7.72亿,网民的年龄结构以10~39岁为主要群体,而其中20~29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人均网民,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间之中。利用好这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有活力、有效果的教育方式。
二、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互联网的信息丰富性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利用好互联网丰富的信息,可以的丰富高校的思想教育资源。书本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而当学生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时,互联网上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知识海洋。教育者在授课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补充课本上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视野。
2.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的限制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只有“线下”的教学方式,互联网的“线上”教学可以与之形成良好的互补。课上线下,课后线上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政治思想教育的氛围中。在课后有微课,慕课等方式实现线上的教学,教师在制作课程视频时也是一个自我提高,自我锻炼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内容,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主动性。此外,通过微课、慕课的学习可以是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利于和传统教学相互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3.增强思想政治交流活力
交换信息的互动性也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相比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交流便利的平台。在线上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更方便地交流。有了这种平台,可以拉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开诚布公,平等对待,尊重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有人情味。学生也要学会互相尊重,平等待人。这也能体现我们党的思想教育上的优良传统。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在互联网条件下,教师可以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期待,为他们提供更因材施教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断丰富学生实践体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加强引导教育,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人育人的能力。
(二)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过度自由的网络环境难以把握价值引领
网络的交换信息的互动性既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好的存进作用,但也应认识到网络上的不良内容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冲击。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三观有大部分是在网络世界中慢慢建立。由于部分网络平台缺乏管理和内容的筛选,学生自身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的不良信息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这些不健康内容迅速传播,这些不良的内容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取向,甚至还有一些反动言论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尤其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和新自由主义思想等。这些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绊脚石,许多问题从网络上来,也在网络上发展,从而催生出了许多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价值观。大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对这些错误的思想缺乏明辨的能力,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自我的迷失和思想上的动摇,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怀疑,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受到冲击,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教师的权威性可能遭受冲击
在经过互联网的冲击后,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解到更多知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后,学生会对课上有限的信息感不到满足,对老师的期望越来越高,甚至提出过分的要求,当满足不了心理预期时,就会对课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满。二、互联网的交流是“去中心化”的,对于传统单方向的教学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使学生变得不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这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大学生网络道德尚缺乏规范
网络上的言语自由催生出不少低俗、暴力的言论,由于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互联网参与主体的网络行为制约力不足,会导致部分大学生接触网络后在网络上发泄情绪,谩骂他人,发表不良言论。某些网站充斥着大量色情、迷信、低俗、虚假广告、暴力,论坛和社区也时常出现谩骂、造谣诽谤和大量放纵的人身攻击。在利益面前,网络企业一味的迎合网民的需求,却对营销失当、缺乏管理、没有自律的现象视而不见,这在客观上助涨了网络道德的缺失。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全方位思想教育新模式
全方位建设思想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创新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对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模式也具有实践创新性,充满活力。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模型,对校园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的重构,从而使学校教育各个部门和单元都能够共同发展。
(二)坚持以学生為中心
强调坚持以学生为本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同样的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人,在教学的矛盾中是主要矛盾,教育方法,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等外部原因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教育学而言,长期以来,学生较为熟悉教育外部的规律,即使强调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教育理念,而容易忽视教育的内部规律,即使强调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本体教育理念。
(三)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既要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又要注重服务性,时代性和综合性,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等多方面加大力量。建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既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贡献。
(四)构建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互联网具有实时双向互动的优势,通过互动反馈机制,教育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与优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通过建设的互联网平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借助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的愿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教师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推动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开创新的发展方式和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飞,赵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111-112
【2】王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加与减【J】教育评论,2017(10):110-115
【3】刘正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途径的研究【J】科技风,2017(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