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现象及对策

2019-01-30薄建国

关键词:信访国企现象

薄建国

【摘 要】论文从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信访工作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并基于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tition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petition work,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new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tition work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关键词】国企;信访;现象;对策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petition; phenomena;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1069(2019)09-0108-03

1 引言

国有企业信访工作是解决企业职工问题和了解企业职工需求的主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工作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而如何有序推动信访工作的开展,解决新形势所带来的新问题就成为了国有企业必须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2 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现状

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层面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和谐与稳定,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方面的问题,还包括社会矛盾处理的问题。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我国曾经多次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则是调整的主体。由于在调整的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与效果,从而导致诸多问题的遗留,并最终演化为上访事件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矛盾较为突出[1]。

从群众上访的角度来看,其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复杂化。通过实践可以发现,企业不同岗位的职工所关注的要点也是不同的,且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而导致现阶段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信访问题存在复杂化的特点。其中,个人利益问题、举报问题及企业利益受损问题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职工在企业进行改革时所接受的各项与自身经济利益挂钩的条件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如职工的薪资待遇、住房、就业安排等。而举报问题则侧重于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检举,其中包括贪污腐败问题、官职买卖问题等,这是企业职工履行公民权利的一种体现,应当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鼓励。而企业利益受损问题则是企业职工对企业情感的一种体现,是一种负责任精神的表现,企业职工会将自己所见所闻的利益损害事件以书面的形式向企业进行汇报,以到达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目的。二是上访种类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而表达个人观点、倾诉不满情绪的途径也随之增加。传统的信访模式越来越不被人民群众所重视,与以往的群众上访模式相比,高效化的上访模式则成为了主流。同时,在倾诉不满的过程当中,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上访内容的传播效果及公开化程度,甚至部分群众的上访内容在社会整体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舆论热潮。三是上访原因多。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访群众在其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参与上访这一过程,上访活动的开展不仅扰乱了原本正常的生活,甚至还会将自己推至社会舆论的焦点。因此,导致上访活动发生的原因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且往往触及了群众的心理底线,从而导致群众被迫上访。首先,当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妥善解决时,群众会通过上访的方式来提高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其次,当群众所面对的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群众往往会采取多次、跨级别上访的方式开展上访活动。但是鉴于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处理难度,且各个处理部门为避免出现不可控现象,往往会对群众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不给出正面的回复和做出恰当的处理。最后,我国居民法律意识的全面提升也成为了上访行为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尽管多数人民群众知道可以通过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但却依然渴望通过采取上访的方式进行协商。

一般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信访工作往往会涉及诸多的因素和内容,且多数群众提出的要求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际的处理、解决结果往往无法达到群众的心理预期,且解决过程本身具有较高的难度。企业的信访工作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政策问题。我国多数的国有企业办企时间较长,其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了国家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件。由于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利益调整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事后进行处理难免会出现政策不配套的情况,最终导致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存在,始终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

第二,职工身份问题。多数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生产需求的变更而对人力性质进行调整,即便是相同的工作岗位和相同的工作内容也会因为工种的不同而在薪资待遇方面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引发企业内部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职工身份问题是时代变更所引发的问题,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多数国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在缺乏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实际的处理结果很难达到职工的预期。

第三,上访内容的落实问题。对于多数国有企业信访工作人员而言,其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坚持“简洁化”的处理原则,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将各类信访问题在内部解决,避免其流传至社会及上级部门,以免对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同时,多数信访工作人员在面对问题时,会过于依赖传统的处理方式,缺乏创新性和思考性,从而导致处理结果的效果不佳,群众闹访现象屡见不鲜[2]。

3 信访数量的规律分析

3.1 与企业改革进度的关系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内部优化、促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的效果。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涉及的部门、职工数量势必会持续增加,且往往会直接与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当原有的、固态化的平衡状态受到冲击时,则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矛盾问题。矛盾问题的增加意味着职工对于企业的不满情绪的增加,进而演化为信访数量的增加。

3.2 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从企业自身效益的角度来看,企业职工自身的利益于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的关系。当企业的效益处于低迷时期,企业职工往往乐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采用信访的形式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而当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好转,职工的利益得到恢复之后,信访数量则会出现断崖式的下滑。

3.3 与信访渠道的关系

从本质来看,当出台新的国家政策、公布企业调整相关待遇制度之后,信访的数量会在短时间内提升。若企业的信访渠道不够丰富、政务没有做到公开透明、职工对于新的政策制度始终无法深入了解时,则会加剧职工对于企业的猜测心理,甚至引发矛盾冲突问题。

3.4 信访部门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随着信访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领导层对于信访工作的不断重视,多数国有企业的信访工作成为了解决企业职工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企业职工对待信访工作态度发生转变的基础上,其对于信访部门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企业职工不仅想通过信访部门解决问题、了解政策,更希望信访部门可以成为矛盾调解的中间者,这也就导致企业的信访工作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性不断加强,如职工工会、劳资部门等[3]。

3.5 利益问题是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企业职工的利益问题一直是职工信访行为的主要推动力。在实行公平主义的时期,国企内部的利益分配是以平均分配为基本原则的,职工利益相当,差异不明显,矛盾较少。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平均分配体系逐渐被企业所淘汰,而多劳多得的原则成为了国有企业的主流。这种分配方式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一种良性分配方式,同时,也有利企业效益的提升和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最终成为了引发企业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因。从客观角度来看,信访数量的增加是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和面对的问题,而企业对待职工信访的态度则会直接反馈在信访数量的持续性变化方面。若企业重视信访工作,处理结果合理,能够公平公正处理问题,信访数量会持续减少。若企业忽略了信访工作,信访流程复杂,不在意企业职工的利益,则信访数量会随着改革深入而持续增加且高居不下。

4 解决企业信访工作难点的对策分析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要求各个国有企业重视信访工作,通过开展信访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号召。信访工作本质上即为解决群众问题、缓和企业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因而信访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形式方面的转变,始终体现服务原则。

4.1 重视信访工作,改变信访形式

国有企业需要推動信访工作形式的转变,鼓励信访干部走到基层当中,主动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在这一过程当中,信访干部需要有目的、带着问题去面对群众,落实全面的调查工作,了解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各项问题以及不同岗位、不同类别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信访部门需要侧重于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多、影响范围广的问题,并切实调查问题真相,了解真实情况,正确判断引发问题的原因,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

4.2 采取信访责任制度

现阶段,信访数量的持续增加不仅由于受到新形势的影响,信访干部对待信访事件的态度及处理方式也是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多数信访干部没有认真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工作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情况,治标不治根,无法从根本上为群众解决问题。为控制这种不良风气,国有企业需要坚决实施信访责任制度,即将信访事件的处理结果和群众反馈结果视为衡量信访干部办事能力的依据,并将其与信访干部的薪资待遇挂钩,以达到提高信访干部重视程度的效果和目的。同时,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对于失职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做到严肃处理,更要公开处理结果。

4.3 提高信访干部的综合素质

从某种角度来看,信访干部的责任意识、道德水平及思想意识会直接决定信访事件的处理效果。若一名信访干部缺乏责任精神,处理问题敷衍了事,弱化问题的主体,则势必会导致群众对信访部门存在怨言。因此,国有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信访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切实提高每一位信访干部的综合素质[4]。

4.4 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尽管在新形势下信访数量不断增加,但多数信访内容与职工利益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信访工作制度的制定需要将职工的经济效益视为重中之重,围绕职工的利益问题进行细节地制定,规范信访干部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模式,减少矛盾冲突的发生。

4.5 明确工作责任,提高信访处理质量

工作责任不明确是导致信访工作出现互相推诿现象的根本原因。基于此,国有企业需要对常见的群众信访问题进行类别划分,明确规定何种种类的问题归属于哪一个部门负责,而信访部门不仅有义务对群众进行指导,更有责任对负责部门进行监督,从而达到切实提高信访处理质量的目的[5]。

5 结语

综合来看,国有企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国有企业的稳定性也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整体的稳定性。从近年来的信访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处理不当所引发的群众闹访事件愈演愈烈,甚至个别群众所采取的方式较为极端,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并在社会范围内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国有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的开展,稳定民心,从而为自身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重视自身的社会职能,切实为职工群众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保障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朱克军.关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现象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1):20-21.

【2】叶兴,朱保峰,郭猛.新时期国有企业信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7(15):255+293.

【3】荀慧娟.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意义和对策[J].时代报告月刊,2013(2):443-443.

【4】韩东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稳定工作的转变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7(17):105-106.

【5】张晖.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创新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146-147.

猜你喜欢

信访国企现象
新时期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收集民意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