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措施探究

2019-01-30杨治惠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

杨治惠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极力推进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号召人们在持续改进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美丽乡村。基于此,从统筹规划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美丽乡村、强化后期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村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措施,共建美丽乡村。

关键词 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5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展望与畅想,是对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美丽乡村建设与绿化工作息息相关,但是我国此前主要发展了城市绿化,乡村绿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环节,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主要资源,从规划、养护、管理等角度入手,切实促进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为村民带来绿色舒适生活的同时,实现绿化经济效益的提升,促使村民生活更加富裕。

1 统筹规划美丽乡村景观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才逐渐被提上日程的一项新的工作内容,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符合新时代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乡村景观建设工作并不是在农村周边简单种植不同的树木,而是要结合乡村的整体情况统筹规划,整合乡村文化内涵、一乡一品等内容进行景观建设。

1.1 乡村景观规划需与乡村整体规划一致

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农、林、水利、国资、畜牧、城市管理、民宗等各个部门共同作用,结合乡村的经济发展、气候条件、群众需求、乡村规划等多种因素统筹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应充分将村落已有的农田区域、大小林网、水系、农户庭院、公共场所、未来搬迁地点及村庄的外源(坡坎、道路、沟渠)等不同区域进行分类规划,形成具有本村落自然特色、整齐划一的乡村景观[2]。

1.2 乡村景观规划应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宽广,不同省市地区的乡村也有着自身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地域特点,乡村景观规划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村落都一致,应该尊重当地已有的绿化基础、地理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乡村已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了达到与新时代乡村规划相一致的目的,直接将原有的资源舍弃,无形中会造成一定资源浪费,也会舍弃掉优良的文化习俗,不利于乡村发展。因此,乡村景观规划应保留地区特色,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1.3 乡村景观规划必须满足造福于民的要求

无论是倡导生态文明,还是建设美丽乡村,都是为了造福村民,给最基层群众带来切身实惠。因此,美丽乡村从规划到后期的养护与管理,自始至终都不应离开基层群众的参与。一旦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脱离了农民,就会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失去原有意义。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1 加大投资力度

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标准较高,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大。目前,我国政府并没有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现有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林业部门,杯水车薪,根本达不到要求。省、市级政府对乡村建设重视不足,绿化资金拨付不足10%,只能购买少量苗木,根本无法有效进行工程设计、实施及后期养护,最终导致绿化工程流于形式,长期得不到专业维护,苗木大量死去,个别地方杂草丛生。因此,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争取大量专项资金。省、市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对待乡村绿化工程问题,争取拿到美丽乡村国家建设资金,并且发动人民群众出资出力。同时,可争取以绿化工程为起点和落脚点,发展农村致富项目,将乡村绿化与农村经济联系起来,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从而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促进美丽乡村生态建设。

2.2 确保专款专用

在资金严重缺位的情况下,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同时精打细算,尽可能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避免出现将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工程的情况。就当前绿化工程而言,可采用招标和招商方式进行,招标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程质量,有效节约资金,而招商则可吸引资金,使更多资金参与建设[3]。

3 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態美丽乡村

3.1 生态美丽乡村建设要与城市绿化有所区别

乡村景观建设不完全是城市绿化建设,其主要方向是农业生产,应以一乡一品、乡村文化为主调,景观建设仅为点睛之笔,起提升乡村内涵,助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以展示新时代、新中国大田园气派。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乡土人情、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建设方案。目前,一些乡村建设借鉴了园林绿化设计,在建设中失去了原有特色,景观建设千篇一律。乡村建设丢失了乡村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失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总之,建设美丽乡村,要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色,以维护生态环境为主,不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应根据乡村原有风貌,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打造美丽环保乡村,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3.2 以乡土文化为内涵打造绿色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要展现乡村的自然生态之美,突显地域特色,将传承下来的本土文化充分释放出来,提升乡村文化内涵,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老民居、名贵树木等,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完全可以将这些文化遗产利用起来,再融合相应的绿化设计,打造出更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彰显人文特色[4]。

4 强化后期的养护与管理

4.1 建立长效机制

在养护与管理方面,要建立长期管理机制。对于建设达标的乡村,不能在达标之后就置之不理,还要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具体可参照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使每一条道路、每一棵树木都得到养护。可以将具体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人,每一位村民管理一方土地,形成庭院群众管护、集体专人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村,可考虑成立养护队,专门对绿植进行管理;经济条件较差的乡村可采取灵活的养护管理办法,尽可能使绿植得到有效管理。

4.2 制定村规民约

乡村可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发动人民群众,鼓励村民爱护来之不易的绿化建设,共建共享劳动成果。乡村绿化建设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凝聚了大量工作人员的心血,应采取有效举措,对其进行合理管护。1)制定并落实村规民约和绿化管护制度。村委会要与村民或其他责任主体签订栽植和经营管护合同,落实栽植责任、所有权和管护权,将每一片林、每一棵树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加强日常养护管理。2)要加大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乡村绿植的不法之徒,有效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保护绿化成果[5]。

4.3 提高养护人员技术水平

很多乡镇在绿化养护与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多不足,如没有定期修剪控制树势、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没有及时防治病虫害等,导致乡村绿化工程实施后,不能长期保持绿化效果。鉴于乡村在绿化管理方面经验欠缺,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管理方式,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护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定期组织代表去其他地区学习先进的养护经验,以提高养护人员技术水平,尽可能保证绿化工程顺利实施。可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调动养护人员积极性,提升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此前,很多村落都有大片林木,而且很多村民喜欢在屋前屋后栽种树木,如北方地区人们喜欢在路边栽种杨树,在庭院里栽种杏树、桃树、柿子树、核桃树、香椿树等,起到了绿化庭院的效果。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很多乡村都主抓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逐渐忽略了家中祖辈相传种植树木的传统,也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植树造林任务不予重视,很多年轻一辈都只砍伐不种植。整体而言,当前基层群众普遍对生态文明、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在乡村内部加强绿化知识宣传,使村民认识到绿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更是倡导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乡村的公共绿化关系到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乡镇政府、村委会可通过广播宣传、召开座谈会、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乡村绿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村民对乡村绿化的认识,了解绿化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并引导教育村民不可随意破坏已有的绿植,对于部分村民破坏绿地的行为应主动制止,引导每一位村民积极自发参与到爱护绿地的行动中[6]。2)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切实改善乡村绿化状况,引导村民感知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增强村民主动参与生态文明绿化建设的意识。

6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很多美丽乡村绿化建设的参与者都是本地村民,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应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1)美丽乡村建设部门必须认识到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后期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2)基层政府在进行美丽乡村绿化工程建设时,应根据施工人员、种植人员、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工作岗位的不同,及时组织不同类型的课程

培训或讲座,鼓励技术人员参与培训,并学习相应的技术。同时,针对乡村绿化工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应对方案等。培训时应重点帮助技术人员辨别绿植的品种、不同品种绿植的水分和养分需求量、在养护过程中易出现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等。要确保经过培训,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对自己负责领域内绿植树木的品种、肥水需求、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等了如指掌。

7 结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绿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乡村绿化的发展。当前乡村绿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基层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才能逐步實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需要村民积极参与。只有村民热爱环境、共谋发展,与当地政府一起努力提升当地的生态文明,才会给美丽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真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9(7):51-52.

[2] 迟为飞.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低碳世界,2019(9):216-217.

[3] 陈冬生,符正林,符康.乡村振兴景观绿化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19(7):14-15.

[4] 潘玉娟.美丽乡村建设与绿化树种选择探讨[J].绿色科技,2019(9):64-65.

[5] 李左霞.基于新农村环境绿化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51-52.

[6] 王相丁,张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89-9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扶贫工作的借鉴与启示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