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30李敏惠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上岗仪器设备科研人员

李敏惠, 邹 强, 阳 泰

(成都医学院 科研实验中心, 四川 成都 610500)

高校综合性实验室是整合资源、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综合性实验室管理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的方向[1- 2]。综合性实验室的全面开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研究平台和更多的科研创新机会,有利于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3-4]。但由于各高校自身特点和综合性实验室使用情况不尽相同,探索适用于不同类型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运行模式,成为各高校实验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2, 5-7]。

成都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是校级综合性实验平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实验室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结合我校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实践情况,探讨综合性实验平台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思路和经验。

1 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的特点

科研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个面向全校师生全天候开放共享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平台。自2002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服务校内外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在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及支撑作用。

1.1 平台化的实验中心构建模式

中心现有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组织工程、天然产物化学与SPF级实验动物中心五大公共技术平台。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现有科研课题需求为导向,不片面追求高精尖、大而全,优先购置常规共用设备,强调仪器设备合理配置,以实现我校科研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平台化模式促使中心成功实现各技术平台间的资源整合,为我校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高水平、多学科、多层次实验技术平台,各个技术平台都配置了较为完善的实验设备;同时,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专管、专人操作,既可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专业的实验指导,也更有利于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维护工作。先进的技术平台,保障了我校科学研究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全面开放共享的中心运行模式

中心面向校内外师生全面开放,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科研基地。科研人员通过相关培训考核且获得上岗证及仪器设备使用资格授权后,即可凭门禁卡,不受时间限制,24 h全天候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获得授权的科研人员在中心享有使用权,可以使用中心各种的平台、仪器等硬件及软件资源。

近年来,每年约800人进入中心开展研究工作,为校内外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创造了十分便利的环境和条件,为我校各相关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1.3 专业化的中心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的高效运转需要一支来自不同领域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熟知实验平台的各项基本规章制度及各类仪器设备的性能,保障其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作为综合性实验平台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心采用平台化管理模式,各平台管理人员皆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平台至少配备1名平台主管及2名平台助理。其中平台主管为博士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平台助理为硕士或中级以上职称,有效保证了平台管理及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历、职称、年龄梯队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及学术梯队,为我校高等教育以及科学研究发展作出了贡献。

2 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

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1, 8]。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中心基于开放共享、平台多元、管理规范的建设思路,建立了基于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的实验平台持证上岗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科研人员准入制度及考评激励制度。管理人员依据SOP管理和运行实验平台,预防和杜绝不良事件发生,并根据管理体系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系统,提高综合性实验平台的运行效率。

2.1 完善的SOP管理体系

中心不断制定和完善SOP管理体系,已制定及完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三大类共160余种SOP,为实验室规范化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9]。中心管理服务的目标是使科研人员“做得顺手,用得放心”。实验仪器管理制度化及实验运行日常化,合理、有效的预约及使用登记制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力的仪器保障及科研环境。

2.2 持证上岗管理制度

为保证实验平台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更为了保护科研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科研实验中心遵循“非授权、不使用”的原则,建立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抽查制度,共同构成持证上岗管理体系。

科研人员只有通过相关技术平台或仪器的考核,获得相应的授权后,方能使用该平台或仪器,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同时,中心建立抽查机制,对科研人员上岗证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管理。科研人员获得授权后持证上岗进入实验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平台和仪器设备对其24 h开放。

持证上岗制度既统一规范研究人员的实验室行为,又明确规定专职管理人员的职责,共同维护和谐、科学、高效的科研环境,有效保证了实验平台安全、仪器设备安全及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

2.3 一对一的培训和考核模式

中心为帮助科研人员尽快熟悉各个技术平台与仪器设备,设立30余项培训项目,每学期滚动培训一轮,内容涉及各技术平台的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培训采用理论培训及操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技术平台为单位,分级培训。考核分为理论测试和一对一仪器操作考核。科研人员不必参加所有的考核项目,只要选择自己课题所涉及的技术平台和仪器设备,即按需选择考试项目。理论和操作考试定为90分合格,同时设有补考制度,充分体现了“考试不是目的、会用才是硬道理”。考核过程中,中心采用“见习-实习-持证上岗”的管理模式,提交入室资料、审核通过后即可“见习”,理论考试通过后即可“实习”,理论和操作考试皆通过者最终获得授权“持证上岗”。

2.4 12分制的考评激励制度

开放式综合实验平台的运行经验告诉我们,上岗证只是实验室管理的第一步,严格遵守各项SOP才是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和安全的最大保障,当人人都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时,实验室运行才会更加安全通畅。

鉴于此,中心建立了抽查制度,采用类似驾照的12分奖惩制度对科研人员上岗证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管理。利用“全过程管理”模式,监控上岗证的有效期与科研人员使用实验平台及仪器的权限。扣分达到一定分数后,科研人员将被通报批评,或被暂停实验室或平台使用权。同时,如果科研人员能够发现安全隐患、制止错误操作、正确处置危险,将会得到一定的加分及相应奖励。

2.5 多元的交流与反馈模式

中心借鉴药品GMP“全过程管理”思路管理实验平台并将运行数据信息化。实验室在信息平台发布的文件及资料,SOP代表相对成熟的规章制度,一般每年修订1次;运行过程中如出现新问题,或制定了新规定,则会通过“实验室通讯”的方式不定期发布(已发布228期),待试运行一段时间,再总结到SOP中。教学资源如培训课件的PPT、视频、学生成果等实验平台运行相关的即时信息的发布、反馈、交流和讨论,主要借助学校协同管理软件、QQ群、微信群、科研实验中心网站完成。科研人员关于实验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中的任何途径进行提交。

3 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平台的运行成效

3.1 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历程

科研实验中心的重要发展事件见表1。

表1 科研实验中心主要发展事件概述

从科研实验中心的建设历程可见,中心管理体制日趋成熟,功能逐步完善。在科研研究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研究及创新平台;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是学校重点实验建设的孵化器。现有的“开放、共享”运行模式,实验室“基于SOP的持证上岗”精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及实验室空间紧张的具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有效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及共同发展,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共赢环境,为高校科研及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科研实验中心积极发挥平台集成、协同优势,服务于全校科研,也为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目前科研实验中心与多家兄弟院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开展研究工作,体现了科研实验中心的社会价值。

3.2 服务科学研究显成效

中心自2002年成立起,在服务我校科研工作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近3年,共计2 451名科研人员获得授权,持证上岗。2017年,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23项,厅局级及其他项目97项。作为学校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科研平台,中心在学校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人才培养显成效

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实验室开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10]。中心始终秉持高水平综合性实验室全面开放的原则,自2007年始,中心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全面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并建立了系统的培训、考核制度,有力支撑了我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工作。5年来,共计78名研究生,3 000余名本科生在中心开展科研工作,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4项,在调动学生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科研思维、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广泛的社会效应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3.4 学生创新成果

科研实验中心是大学生创新培养基地,大学生利用创新基地各研究平台集中的优势,进行协作创新,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申报及研究、“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连续5年共计7篇研究论文入选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年会论文。2016—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63篇,其中SCI收录72篇。

4 结语

科研实验中心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在我校科研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切实可行;实验平台基于SOP的持证上岗精准管理模式,是一套有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在校内得以推广,并得到来校交流的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我们在高校综合性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中的实践与经验探讨,期望能为兄弟院校的综合性科研实验平台建设及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上岗仪器设备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持证上岗”倒逼父母做个称职家长
父母持证上岗不现实 补上育儿课刻不容缓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我国科研人员揭秘银杏古树长寿机制
内蒙古:农畜水产品将“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