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过程

(山东青岛文昌小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各学段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如果缺乏充分的学习兴趣,将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效率也难以得到提高。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进行“平移与旋转“这一主题教学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信息技术的设备辅助,对于一些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生动展现图案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并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图形和图案之间的特点,以及平移和旋转对生活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有生动理解,并在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变成为形象生动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得更加轻松扎实,不仅能享受到数学带来的美好,还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而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氛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激发,教师只需要进行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将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交流过程中来,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与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学生清晰、直观地展现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困惑,也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学习素材。在此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交流看法、倾听想法,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三)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概念公式等教学内容极为抽象,仅仅用语言进行公式概念讲授的教学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也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而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有效地攻破了这一难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方便优质的教师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性的学习资源。通过对学生感官的调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为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感受,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算理概念法则等有清晰的理解,引导学生揭示数学的本质,优化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引入为小学数学翻开了新的篇章,也为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媒介,通过将数学学科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将促使学生综合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升,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将更加轻松。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丰富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创造出与教材相符合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公式等内容变得简单形象,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动画,首先在动画中展示一只青蛙,让学生明确一只青蛙有几条腿,几只眼睛,随后又在动画里展现三只青蛙,让学生计算画面里一共有几只青蛙,几条腿,几只眼睛。然后还可以随机拿走一只青蛙,让学生再次计算画面里的青蛙数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中调动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有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无法跟进教学进度的情况,针对小学阶段的心理及思维发展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并进行适时的引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一些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后,如果仅仅让学生单纯记住公式而不进行公式推导,帮助学生强化对公式计算的认识,那么学生对于图形面积的计算将只有粗浅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转换成自己熟悉的长方形过程,化抽象为形象,打造实践的新平台。

又如在进行几何圆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一个PPT,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分别替代车辆的轮胎,让学生思考,与这些形状的轮胎相比,为什么圆形的轮胎会跑得更远?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作用和用处等。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完善与成长。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提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提问教学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提问环节,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考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途径对鸡兔同笼的图片进行下载,在图片的上部露出8只头,在图片的下部露出26只脚,随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通过语言将本节课所讲述知识点引入课堂之中,指导学生了解这张图片的名字叫鸡兔同笼及代表图片中有兔子和鸡两种动物。我们都知道兔子有四只脚,鸡有两只脚,那么在这个笼子中到底有几只兔子有几只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分析,自主思考,发挥主观能性,或通过小组合作方式逐渐进行问题的探究,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性,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基于数学学科特征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合理设置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创造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多媒体信息技术过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