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1-30李春艳

中学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想象素质

李春艳

我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需要创新,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渐进的过程,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我国多年的“填鸭式”教育,严重阻碍了大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尤为空白。加上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艰难的工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

1.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形成少数民族学生的独特素质

环境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必然对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的形成产生独特的影响,形成与城市或汉族地区学生不同的素质。如: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于贫困的农村,前者对父母依赖重,后者吃苦耐劳;前者学习条件优越,见识广,后者生活范围闭塞,视野狭窄。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要走出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环境对学生素质形成的作用,了解由此形成的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

2.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状况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水平

人的后天素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我国的生产关系基本是一致的,但各地的生产力水平有差异,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差更大。

(1)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错过智力开发的大好时机,因此除了基础知识差之外,思维水平多处于初级阶段,加上当地生产力水平低,学生视野狭窄,思维水平多停留在形式思维阶段,没有上升到辩证思维阶段,单向思维多,发散思维少;思维的间断性、浅表性、紊乱性较强,缺乏连贯性、纵深性、条件性。

(2)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智力开发迟,因而学生的先天素质潜能尚有未开发之处。这与城市学生有不同之处,如大城市的学生音乐艺体素质,通过家庭、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已逐步培养开发,而少数民族学生不可能有此优越的条件。

(3)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独特的生活环境,入学后又发生环境变化,其个性既有强烈的时代性,又有鲜明的民族性,例如:他们看到汉族地区的改革、发达,对比家乡的贫穷落后,会产生强烈的需求性:求知、求新,求富;有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又缺乏家乡致富的信心;有努力成才的愿望,又无必定成功的信心;渴望尊重、强调自我,但又有较强的自卑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思维狭窄,思维定势强。

正是这些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开发比汉族学生要晚得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这些差异,科学培养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民族自由的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同时创新能力还需要智力的参与、情感的支持,要注重对学生新情感的培养。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1.学校要为师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自己新的任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正如陶行知所指出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减轻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负担与精神压力,易于进入自觉、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于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受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有利于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因才能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只有“想办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进入到积极、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3.利用教材特点,丰富学生的创新想象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

在我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意。在诗歌局限的篇幅中,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如杜甫的《石壕吏》,写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就结束了,诗人并没有写出老妪、老翁的结局。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老翁可能产生的言行和思想活动,进行续写,也可对叙事诗进行全文改写,写尽老翁的辛酸、悲苦。小说有时也会留下耐人寻味的结局,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一家旅游回来时换乘了船,为什么?于勒究竟回来了没有?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于勒回来后的情景,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和言行,通过续写,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可见只有在课堂中积极有效地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思想,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课堂教学时机,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从而引发创新的潜质。

4.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树立培养创新能力的信心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和汉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一定的思维基础上认为创新的困难性和不必要性,从根本上放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培养,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恢复信心,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和学习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扔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自由,要谈天、谈地、谈出真理;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总之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在国家教育制度的鼓励和支持中,才能真正把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工作做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想象素质
快乐的想象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