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祝福》的别样解读

2019-01-30王志凯

中学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阿毛细微处祝福

王志凯

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简练流畅,形象鲜明,韵味深厚。对于这篇小说,学生读懂一般的意义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以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审视,读出一些小而真切的东西来。

一、小人物身上的大智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鲁迅文章的高明的手法,感受于细微处见真功夫,让我们共同来思考几个问题:

1.贺老六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后来祥林嫂会接受他?

2.阿毛这一个形象是否可有可无?如果没有阿毛,祥林嫂最后将会怎样?

3.柳妈又是个怎样的人?祥林嫂最后走向死地,柳妈起了怎样的作用?

4.祥林嫂最后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我”的回答让祥林嫂觉得她自己希望灵魂有还是无?

可以这样说,鲁迅的小说,很善于在细微处展现人物的精神,比如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穿长衫而站着喝酒”;比如说《药》里面的乌鸦、人血馒头;比如《阿Q正传》里捉虱子的细节。

于细微处见功夫,鲁迅小说在呼应、伏笔等方面都很高明,贺老六、阿毛、柳妈,甚至“我”,都是一些小人物。我们读一篇文章,不光要看大的方面,如主题思想的呈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紧凑,也应该在细微的地方多加斟酌。

贺老六和阿毛是祥林嫂的亲人,也是她的人生里留下温暖印记的两个人;柳妈正是鲁迅笔下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受尽封建思想毒害的劳苦大众;“我”是《祝福》里面代表着新思想的人,我“预备着她来讨钱”,但其实她只是要问我“灵魂的有无”。这些人物,并非可有可无。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了这些人物的“陪衬”,祥林嫂就不会那样的打动人。

二、环境描写烘云托月的作用

我们还要思考一些问题:

1.小说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具体说,就是文中几处写了祝福景象,几处祝福景象描绘的目的何在?2.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3.《祝福》为什么选择“祝福”的节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衬托人物思想及性格;3.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祝福》里也是这样。首先是情节发展的环境,人物形象生长的环境,祥林嫂的悲剧就发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在万众欢庆的“祝福”过程里,这种反衬的效果是明显的,气氛越是热闹,越是喜庆,则祥林嫂的悲剧越发地触动读者的灵魂。

“祝福”正值“春节”之前,浓浓的年味已经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而祥林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却显得那么孤单,与世俗那么格格不入。作者选择这样的一个特定的时间,是有深刻意义的,其矛头直指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思想和势力,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

三、祥林嫂的活着或是死去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让我们从祥林嫂的角度,试着阐释一下祥林嫂“生存”或者是“毁灭”的理由。

生存的理由:世界是有阳光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有同情的眼光;冬天就要过去了;死去说不定要被阎王锯开,分给两个男人。

毁灭的理由:人情是冷漠的;生存是艰难的;如果还有一点温暖,那也是或许存在着的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阿毛,贺老六;封建礼教让人窒息。

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势之下,祥林嫂最终走向死地,这是必然的。

她之所以走上绝路,也与她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从外在的环境来探求:对于一个只求生存的祥林嫂来说,如果没有婆婆的冷酷,夫死子亡之后,如果不是大伯的无情,是不会走投无路的;如果不是封建卫道士鲁四老爷在精神上的摧残;如果不是柳妈“善意”的指点,她也不会那么快就走上末路,以致于临死也未能摆脱内心的恐惧……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都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都是一样使她精神上痛苦。”

可以说,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而她个人对那个或许存在的阴间,或许可以实现的一家人的团聚的世界的向往,就成为了内在的死的理由了,我们相信,祥林嫂的死,是有主动的意识的。

一言以蔽之,祥林嫂最后的死去,是有必然性的——这既是作者的安排,也是祥林嫂命运使然。

四、本篇小说的主旨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中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吃人”不仅是《狂人日记》的主题,也肯定是《祝福》的。

“反封建”肯定也是《祝福》的主旨,是封建的宗法制度让祥林嫂最后走向死路。同时,在这个小说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正是有了贺老六和阿毛的温暖回忆,有了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召唤,加之祥林嫂苟活的这个冰冷无望的世界里鲁四老爷和柳妈等人的推手,祥林嫂终于走向了不归之路,对于祥林嫂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解脱?

祥林嫂最终被这个残酷的世界毁灭了,但我们看到的应该还要有,导致了祥林嫂最终走向死地的社会,这个社会难道不应该被毁灭吗?

鲁迅对悲剧的定义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林嫂这个善良而又勤劳,反抗而又被迫服从着命运安排的劳动妇女,最后在“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的环境里黯然离开这个世界。从那时开始,祥林嫂这个形象就定格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一个被侮辱、被迫害,终于被黑暗的封建社会吞噬的弱者形象,这个形象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中国的女子,她们在曾经暗黑的世界里,不该被遗忘。

猜你喜欢

阿毛细微处祝福
阿毛的故事
阿毛故事
“大吃一井”的阿毛
贼不打,三年自招
爱在点滴细微处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于细微处“展示”魅力——“Show. Don’t tell”在高中英语记叙文写作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