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因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30◆
◆
(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初级中学)
生活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然而现实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的教学内容却偏离了这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材很多内容不是立足于生活实际,片面强调地理概念的教学,脱离了人们身边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导致学生学起来陌生,更无法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去。这一种教学现状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除了内容上的偏差,教师在处理地理教材时过于理论化,远离现实的倾向也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地理知识源于人的日常生活,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都是地理,地理教学当致力于化解理论性过强的地理概念和自然规律,把抽象的理论教学化为具体形象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识融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实践中去。但教材的设计不可能全部满足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作为地理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充分考查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把地理教材的教育知识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从实践层面透彻掌握地理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把生活因素纳入地理教学,符合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美国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以实用主义经验理论与机能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教学观点。杜威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事业在引导和促进学生生活美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活意义,甚至可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生活。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斯倡导“抛锚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结合当下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构架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的真实情境或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进入到相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和交流沟通,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有关内容的深刻理解。把建构主义理论融入到生活地理教育中,地理教师可把真实的生活资源作为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地理教育富有指导性、启发性。生活教育理论的观点源自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但陶行知更加强调社会生活对教育的反作用,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必须要贴近生活、以生活为主,是生活决定教育,而不是教育决定生活。
地理课堂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把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身边的丰富的生活资源,从学生生活的身边环境入手,积极寻求周边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地理学习方式,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增强地理教学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思考探究的个性品质和优秀的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习潜能,养成创新素养。地理生活因素和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身边人书边事,改变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引导学生关心了解自己学习生活的环境,在解决具体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高品质的生活态度。充分融合生活因素的地理教学,立足于地理教材又辐射社会现实生活,变地理课程的说教为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以生活源源不断的活水浇灌地理科学之园林,使地理课堂的学习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同时可以为地理课堂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理智生活的宝贵品质,为沉闷的地理课程赋予充实的创新精神,使地理课程焕发勃勃生机。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与生活联系,“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一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地理教育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因而,地理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的需要,重新构建学生生活,让地理课程从纯科学道理中走出来,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融合生活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生活知识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事例中入手,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和领悟地理知识。地理是一门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科学。从衣食住行到阳光空气,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事件,人们面临的问题,遇到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和一定的地理背景是分不开的。受限于学生局限的生活圈子,狭窄的生活面,浅显的生活阅历,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创设情境,用自己所经历过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认知,补充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欠缺。比如在讲解地理与气候时,可以以不同地区人们风格迥异的衣食住行来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如身着华丽纱丽的印度女性;穿着藏袍的藏族同胞;菲律宾市场上种类繁多的海产品;法德餐桌上的牛肉和奶酪;伊朗墙厚窗小的碉堡屋;傣族的吊脚楼;以鲸鱼为食物,穿着毛皮服装,坐着狗拉雪橇的维京人;恒河三角州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浓厚的生活气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你我身边。多姿多彩的生活图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把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习惯和相关的地理知识联系到一起,把不同地区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当地的生活习俗联系起来,进而探索思考不同气候地形地貌之所以千差万别的深层地理原因。生活与地理有着密切联系,地理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存在的地理问题,增强生存生活能力。在中国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的教学中,在利用影视媒体展示贫穷落后的面貌后,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分析山区发展的优劣势,进而提出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丘陵多山地区该如何综合开发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结合身边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可感知,有温度,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也便于理解深化。久而久之,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成就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感兴趣,同时又有一些疑难问题,这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地理科学知识,寻求解决之道。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的需求感和持久的内驱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理念为地理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准确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内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研究具体的实践途径,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这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有益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