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
2019-01-30◆
◆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中学)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使学生不受外界控制或干扰,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终生学习的基础
在21世纪信息爆炸的资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只有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可以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所以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想有效的终身学习,就必须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均衡的发展,而是优化的去发展。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会自己学习、思考、创造。皮亚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而是个体在环境交互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因此,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心智操作”,使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坚韧力得到发展,而这恰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教师台上演讲、板书,学生耳听、笔记。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测评,过于片面化。现代化的教学趋势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生。所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新课程的起始步骤,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为基础。而在预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旧知识,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在课堂之中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都存在着相似的遗忘曲线,不管学习成绩的好坏,遗忘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适当的复习可以降低遗忘的速率,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
(三)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过程是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求助的工具,可以及时解答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培养独立的学习习惯。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调动学习语文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探索、求知、研究的动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法设法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试着利用幽默、生动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课文《小石潭记》,在导入新课文的时,可以用柳宗元的《江雪》作为案例,大屏幕上不滚动大雪的图片,然后请同学配以相同意境的古诗词,当有同学念出《江雪》诗句时,导入新的课文,教师可以从旁予以适当提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参与度。
(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辅,起引导作用。即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从旁指导学生。教师根据教纲的要求,简单地提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简要分析需要学习的重点;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加工资料,整理出知识的特征以及自己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点。如语文课文《爱莲说》,可以先试着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翻译课文的语义,然后教师慢慢推进,提出一些主观问题让学生加以思考,如“如果莲让你想到了某类人,你认为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又如,“你认为的君子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对学习的课文加以讨论,小组内讨论什么句子对自己影响最深,或留有很深的印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公,开展课堂活动。
(三)加强课堂中的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目前,学生在语文课上总是机械的接受知识。为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发言或表达想法的学生是固定的,有些学生会因为害羞或者是害怕回答问题出现错误,遭到老师或同学的嘲笑而选择逃避,这样就不利于老师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就会成为课堂的“局外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极个别人的。在老师提出问题或发出邀请时,所有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只有参与了这种过程才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思考会浪费许多时间,但是思考是学习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老师可以熟知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间的限制下,可以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参与学习。
(四)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知识
在中国庞大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如果只是学习课本上固有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初中生应该学习必要的课外知识或是实践知识。老师作为引导者,可以适当的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或书籍以及一些教育类的网站,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之外的生活上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文章所描写的时代背景等,了解历史,培养情怀。于此同时,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影片或是图片,充分利用视觉记忆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课文《出师表》,既可以通过播放影视片《三国演义》的片段,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课文,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也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开展“三国读书日”的活动。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日”“读书交流会”“小组辩论赛”,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也会很高。学生时代的活动往往会在脑海中存在很深的记忆,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还加强了小组内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四、结语
语文课程作为初中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在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下,语文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主位上退居,慢慢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