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1-30◆
◆
(南宁市卫生学校)
眼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眼科护理专业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眼科专业护理技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眼科护理类人才。但是,眼科护理学虽然主要针对眼科的临床护理内容进行专业的讲解和系统的学习,但是其中所设计到的学科知识体系非常复杂,也非常抽象,这给许多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所以,我们应当结合当前的眼科护理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学目标
眼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时应将教学目标层次化、具体化、系列化,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因此,眼科护理学教学课程正式开展前,教师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分析,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以专业素养培养为人才培养基础,对学科总课时、单元教学目标、课程总目标进行评价,使用它具有测量性、操作性、可行性的词语来描绘教学各层次的目标,如基础知识可用知晓、理解、记忆、应用等词进行描绘,而护理技能则可使用观察、模仿、自作操作、熟练操作等进行描绘,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描绘则可使用愿意、喜爱、热爱等,使得整个教与学均有合适的目标作为引导。
1.目标制定
眼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设置,需要充分结合教学计划与大纲规定的标准以及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平进行。而课程单元目标以及课时目标的确定,则需要充分结合教材中实际需要教学的内容以及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进行规划,明确单元目标内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具体目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对于其他目标来说,直观、可测性是课时目标的最大特点,所以,课时目标的设置需要与实际的教学行为保持一致。还需要使用比较精确的字或词来形容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轻重缓急、难易深浅等做出合适的评价。基于此,眼科护理学课程根据人体解剖结构以及生理情况、眼科检查方式以及眼科疾病种类等来区分相应的护理教学目标。比如,外眼、内眼以及眼底疾病;眼外伤、眼外肌疾病、屈光等。具体根据单元的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2.结合课时目标来优化教学内容组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确定眼科护理学教学的课时目标,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结合课时目标的要求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因目标施教。此外,想要学生能够快速接收眼科护理学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适当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技术,应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高效的评价、反馈、改正为基础,不断实现各个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的实际操作中,我们通过评价、反馈、改正三个环节的循环实施来不断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在各个目标的设计与完成过程中重视形成性评价,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文分析中,将形成性评价过程分为前置、同步、滞后三个方面。
1.前置性评价
主要是教师分析和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对过去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完善教学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视神经、视中枢、视野缺损等内容前,教师先对过去的教学方法做出总结,然后再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同步性评价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对自己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实时反馈结果,并针对该结果进行完善和改进。比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学习态度来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摇头、眉头紧锁、抵触等形态表现时,教师可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3.滞后性评价
该种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从课外作业完成状况、单元测试结果、实践操作练习与考核结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自我的学习意识、测试意识以及改正态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对自我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视力检查知识的学习后,可通过单元测试来了解学生对视力检查的各种方法、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再通过实际的视力检查操作来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来分析、总结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措施。
三、科学处理各阶段形成评价的关系
1.课堂、单元、学期三者的形成性评价关系处理
课堂、单元、学期三者的形成性评价应表现出递进关系,而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评价关系,以从易到难、由点到面、单项到综合、理解到应用不断转化,不断提高评价层次。所以,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应将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作为重点,而单元的评价则应对学生该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学期的评价则在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2.效果反馈的处理
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单元、学期三个部分,因此收集的反馈信息较多,在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时,应主要针对其中突出的表现、明显且重要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防止出现个别处理的情况。此外,反馈信息应具有准确性、客观性以及及时性,包括个体反馈也包括集体反馈,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习惯等方面,并结合反馈信息完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总之,形成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的过程,是对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从评价结果中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眼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对形成性评价的利用来说,教师需要课程大纲以及课程内容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再围绕着这些目标选择相关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对每个目标完成情况的实际评价来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