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的指导思想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型语文课程新课标

(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

课型模式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成熟的课型模式把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收到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课型建模对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学理念,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指导下,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深入领会新课标理念,深刻反思当前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成果。就语文课模来说,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钱梦龙、蔡澄清的“导学五步”式,魏书生、张富的“六步教学法”及“四分三度”式,洪镇涛老师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凝聚着研究者的心血和智慧,在实践过程中成效显著,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推广意义。

在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实践,我们进行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旨在让新课标教育教学思想、语文课程教学新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落实在具体可操作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

一、课型建模要落实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课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语文课程理念,首先是“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肩的独特育人价值;新课标课程内容所包括的18个学习任务群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因此,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各层面要遵循和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必备品格,达成关键能力。

二、课型建模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

新课标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核心,彼此区分相互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纲领,更是学生学习语文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格目标,是所有语文教学活动的原则和宗旨。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要贯彻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首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习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感悟优秀文化的魅力,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三、课型建模以先进的学习理论为依托

人类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的认知心理,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对人类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的研究结果则表现为一定的学习理论。在探索未知知识领域的过程中,只有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习更有效。作为学生学习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把科学先进的学习理论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至为关键。

随着对人类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不断深入研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提出一系列先进的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等,这些学习理论对教学给予有力的支持,对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课型建模要创造性地融合和发挥不同学习理论的优势,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启发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存在于学习者自身“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它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情境认知理论主张学习者只有通过参与真实情境中的活动,才能更有效地获得知识,并用这些获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肯定了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参与活动”的重要性。而分布式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要提供更多认知工具来分担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为发展学习者的高阶能力提供更多时间和精力。元认知学习理论启发我们如何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实现主动学,积极学,反思学,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鼓励,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与这些学习理论相适应,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呈现,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而在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又强调“创设情境(应用场景)”“激发阅读兴趣”“建构经验与方法”“自主阅读”“积累整合”“讨论与交流”“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些核心提示是新课标对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现代学习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反映,也是课型建模的核心内容。

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要辩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学习理论,设计符合学习内容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结合新课标要求,课型建模要更加注重落实体现三个“模块”: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二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三是践行自主阅读,组织协作学习,开展探究性语文活动。

四、课型建模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文学习的已有基础、发展需求和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相应的,语文课程在结构上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其目的就在于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观的更新带来课程设置的更新,这种更新最终反映在教学模式的改变上。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要体现开放、多样、有序的原则,要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在达成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的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具体地说,语文基本课型建模可围绕三个层级进行:一是达成所有学生高中阶段必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二是达成各类高校选拔人才所必需的语文素养;三是达成学生适应个体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型语文课程新课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