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素质意识小学生

(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而且它以自身独创性的优势,肩负着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责任,因此,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仅仅依靠强健体魄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道德等品质也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呢?

一、传统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弊端

1.课程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

过去的体育课程设计采用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的策略,没有照顾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男生女生不同的爱好和追求,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例如,男生往往喜欢足球、篮球,女生往往喜欢温和的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选择不一样的课程进行教学。

2.教学目标定位缺乏科学合理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人们对体育活动存在着误解,总是将体育当作单纯的竞技项目,忽略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的培养。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了身心素质的长远发展。

3.体育活动的时间被挤占

在升学的压力下,初高中文化课的地位不断攀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被挤占。一些学校教师为了学生在“小升初”取得好的成绩,大量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这既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策略

1.利用体育教学,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要挖掘人文因素,把握思想教育的时机,在培养学生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借助特定的训练项目陶冶学生晴操,抓住细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可以穿插校规校纪,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注意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爱护公共器材,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品质,可以从细节人手来进行启发引导,还可根据校规校纪制订本班的道德规范标准。

2.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功的体验可以给小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体能方面的长处,让他们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比如,体能好的学生就让他参加跑步;弹跳能力强的学生就让他跳高、跳远;有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中技巧性动作掌握得快,那么就让他经常参加一些比赛,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就会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练习“快速跑”这个项目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让每个人记住自己在运动中的名次,让跑在前面的学生在下次起点时退后一些,反之,就向前一点。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但是终点是一样的。这样,那些跑得慢的学生就有可能与跑得快的学生同时到达终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那些速度较慢的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心中树立成功的坚定信念。

3.巧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发挥体育教学内容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长跑项目,在小学体育课程众多的项目中,最让学生头痛的可能就数长跑项目了,枯燥、超负荷运动量的特点遭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排斥,但我们不能否定的是,长跑是培养坚韧意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的责任就是巧借这些训练科目,锤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品质。例如,定期开展长跑训练,教师要与学生“并肩作战”,发现学生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体唱《奔跑》给学生打气,“即使有再大的风、再大的浪,也要勇敢闯一闯”充满士气的歌声和激人上进的歌曲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力量,激励学生永不放弃,坚持到底,勇往直前。当学生完成训练以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弱的原因而没有完成训练,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原本600米到今天的800米,让学生知道有努力就会有收获,激发他们的斗志,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根据个性差异,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分析他们的言行来判断学生的性格,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教学。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他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但也易骄傲与自满,根据他们的特点,可创设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情境,来矫正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于那些内向的学生,因为他们不善于言谈,就可以采取婉转法慢慢地引导学生。对那些少数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可以采取由简到繁或由易到难的练习项目,如让他们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需要相互配合的体育项目,可加强他们与同学相互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参加游泳、登山等项目,以培养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处理困难的能力;还有跳高、跳远、接力赛等项目,这些也可以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5.增强交往愿望,学会调适人际关系

未来的社会需要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而体育教学中因为很多地方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进行,因此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让小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自尊的获得一般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轻轻赞赏的话语,也能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次,要学会倾听。在人际交往中,会倾听是一种素养。只有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人,才能了解他人心中的真实感受与内心想法。例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找骆驼”时,等到游戏结束时就让学生集体讨论:(1)这个商人为什么能找到骆驼?(2)老人的话对商人有什么启示?经过大家的交流与讨论得到,原来这个商人能找到自己的骆驼的原因是商人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他在询问的过程中认真听取了这个老人的正确分析,相互之间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遵循老人提供的线索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骆驼。

6.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而小学体育中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内驱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来。同时,体育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例如,在团体羽毛球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可以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小组,然后举行小组淘汰赛,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每个学生都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羽毛球技能,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竞争合作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总之,体育教学不仅肩负了锻炼学生体魄的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使命,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展能力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猜你喜欢

素质意识小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是小学生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