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当阳电视台《话说当阳》节目的探索与思考
2019-01-30
作为中国最基层宣传阵地的县市电视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战线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湖北当阳电视台探索创新,开办了一档大型讲述类节目《话说当阳》。节目自2018年7月开播以来,得到了中国广电联盟的高度赞赏和受众的广泛好评。目前,该节目的摄制文案,已由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结集出版,52期节目的音像制品也随书向全国公开发行。
策划背景
当阳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在浩瀚奔涌的历史长河中,在火热炽烈的沮漳大地上,曾发生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激起朵朵浪花,在华夏文明中卷起层层波澜。他们是当阳大地永不褪色的亮丽色彩,是当阳人文历久弥新的高亢音符。
沮漳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当阳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讲好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当阳故事,帮助人们“知当阳”“爱当阳”,激励人们“兴当阳”“强当阳”,是当阳广播电视人理应负起的责任担当,也是党在当阳的宣传舆论主阵地发挥喉舌作用,激发“当阳力量”、再作“当阳贡献”的不二选择。为此,当阳广播电视台于2018年春决定,开办一档大型电视讲述类节目《话说当阳》。
节目定位
如何办好区域性电视讲述类节目?在县市级电视媒体尚无先例可循。当阳市电视台邀请市内12名史志、文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资深人士和台内几名采编制播骨干,成立了《话说当阳》节目摄制组,对节目定位、制播创新等进行了认真谋划。最终确定将《话说当阳》节目定位于:“揭秘当阳往事,弘扬悠久文化;贴近基层百姓,凸显城市之魂”。
揭秘当阳往事,弘扬悠久文化。就是剥开历史尘封,突出地域特色,讲“当阳人”、说“当阳事”。节目组以“历史影响,当代价值,世界意义”为标尺,着力发掘各个时代当阳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遴选了揭秘我国和日本等国的行政县制何以起源当阳的“楚武王设立春秋第一县”,解密楚国首都屹立当阳180年又何以衰落的“季家湖楚城郢都话兴衰”,讴歌人民是真正英雄的“绿林起义何以源起当阳”“荆当边界澎湃革命洪流”“毛主席赞扬跑马车子化”,彰显中国精神、民族脊梁的“当阳长坂之战光耀千秋”“彭德怀玉泉找到共产党”“何基沣设伏击毙日少将”,弘扬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鬼谷子修行青溪大仙洞”“王粲登楼留下千古绝唱”“三帝国师神秀楞伽讲法”“公安三袁钟情当阳山水”等52个选题。努力突出权威性、故事性,在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彰显历史自豪感;努力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在潜移默化的描述里传承文化正能量。
贴近基层百姓,凸显城市之“魂”。就是突出“专家为百姓服务”,要让尽量多的老百姓,至少是“小学以上文化的人群”能听懂、看懂。一是“心中有百姓”,做到口语化“古语今讲”、不搞论文化“故作高深”,不搞摘抄式“旁征博引”,不得不引证的史料也力求“精当”,并转化为群众语言叙述、通俗词汇讲述。二是“贴近当阳”,做到看得见当阳“山”,望得到当阳“水”,即使是不得不交待的市外背景,也必须紧扣“当阳主题”、关联“当阳特色”,以激发受众兴趣。三是“解惑答疑”,做到陈述叙事层层剥笋,善用疑问句、活用祈使句,以“揭秘”“解密”“答疑”为特点,不断设置悬念“抖包袱”。用严谨的态度,独特的视角,精心梳理当阳的文化脉络、历史渊源和民族情怀,展现当阳的历史人文,发掘当阳的城市之魂。
内容为王
《话说当阳》节目要办成通俗易懂、深邃厚重的“当阳史话”,不仅要内容生动,引人入胜,更必须严谨细致、尊重史实。52期节目从楚人“筚路蓝缕”起笔,至“文化大革命”前夕收官,纵跨史海数千年,“再现历史的真实”困难重重。自春秋战国以来,当阳与周边县市分而合、合而分,产生了不少历史纠葛。有些正史记载十分确凿的事情,被一些野史弄得纷繁复杂;有些历史人物曾因多地隐居驻留,但脉络清晰,近年来却被有的地方抢“文化遗存”、搞“人造景点”,搅成了“历史迷案”。古代历史需要面对“新问题”,近现代历史也有不少让人“头痛”的地方。特别是大革命时期以来,有些人物事件、有些历史细节,共产党史料与国民党史料有出入,国民党地方史料与国民党军方史料不一致,国民党军方史料与日本军方史料有差异,当事人的日记和回忆录与“权威记载”相抵触。
为还历史本真,编撰摄制专班坚决做到不搞牵强附会,审慎对待史实。对已有历史定论的人和事,做到客观表述、“正史为准”;对不同时期、不同版本史籍记载不一的人和事,做到求同存异、多说并存;对各种“学派”“流派”众说纷纭,当事人回忆与史学家考辨出现争论的人和事,不搞“一家之言”,力求实事求是。编撰班子的成员,虽然大多年迈,有的年逾古稀,有的年过八旬,但是,为了破除历史疑点、少留史实遗憾,他们审慎查阅史料,反复邀请专家论证、打磨修改。有的为了弄清一个时间节点或历史细节,夜以继日查阅数十套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历史资料;有的为了正本清源、寻找佐证,顶风冒雨踏勘历史遗迹、开展田野调查;有的为了语言生动、内容准确、精彩呈现,不惜一遍又一遍推倒重来,六易其稿、八易其稿。制播人员更是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问题,大胆创新表现手段和制播方式,努力使每期电视节目亮点纷呈。
精细制播
《话说当阳》节目每期设置一个主要话题讲述,每期15分钟,突出知识性、故事性;穿插图片、视频、实物以举证,强化内容真实性,节目权威性。凸现历史影响力,彰显时代纵深感。为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史实铁证”,让画面有说服力、冲击力,摄制组实地拍摄和向全国50多家单位征集了6000多分钟的视频素材,邀请2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百岁老人、热心受众参与到节目制播中来,展现国家级历史文物和珍贵史料图片5000多幅,其中中国国家档案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旅美华侨李瑜、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柏原因一等提供的100多幅历史照片,为首次在国内公布。为把节目打造成电视精品、“闪亮名片”,当阳市政府市长亲自参与选题策划、亲笔为节目开播和结集书稿出版作序;常务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广电工作的副市长不仅参与策划、指导制播,还逐一审定文案、终审节目,确保每一期节目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话说当阳》节目每期15分钟,当阳电视台每周一次首播,多次重播,广播电台、“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同步跟进。节目自2018年7月开播以来,受到了受众的热烈追捧和史学、广电业界的广泛好评,被中国广电联盟和本地史志、文史部门称之为“中国县市电视台讲述类节目的开山精品”“地方音像史志的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