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肠镜下治疗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1-30韩志彬
韩志彬
(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0 引言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乙状结肠和直肠是主要的肠息肉生长部位,发病的原因一般为患者存在长期的炎症,位于肠腔内,属于一种良性病变,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肠息肉在机体肠道的任意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数量单个到多个不限,大小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形状有蒂到无蒂不一[2]。大肠和小肠部位易生长息肉,小肠部位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是腹痛、肠道出血等,无其他明显症状。大肠息肉主要是腺瘤样息肉,常生长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的大小大于两厘米时,很有可能发生癌变。在临床上治疗肠息肉的方式只要是切除治疗,以防止癌变[3]。电子肠镜是诊断和治疗肠息肉常用手段,电圈套器通过高频电凝切除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选择8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无痛肠镜下治疗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两组患者均确诊为结直肠息肉患者,均进行肠息肉切除手术,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5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为(43.2±2.5)岁,其中8 例升结肠息肉,7 例横结肠息肉,8 例降结肠息肉,10 例乙状结肠息肉,10例直肠息肉。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42.9±2.8)岁,其中7 例升结肠息肉,7 例横结肠息肉,9 例降结肠息肉,13 例乙状结肠息肉,7 例直肠息肉。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术前一天给予患者半流食无渣或低渣食物,术前12 小时禁止进食,术前四小时禁止喝水。术前清晨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江西恒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31)进行肠道清洁,将其二盒溶解于二千毫升温水饮完,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可以适量再饮一千毫升温水,直至排清水样变为止[4]。术后及时补液,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禁止进食,二十四小时后方可使用无渣或低渣饮食,七十二小时后可以食用软食,七天后食用正常饮食,预防便秘和感染,适量活动。
两组患者均进行电子肠镜(奥林巴斯公司,型号:CF-Q180Al,药械准字:2302628)下息肉治疗,对照组进行的是常规肠镜下息肉治疗,观察组进行的是无痛肠镜下息肉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推注麻药,采用丙泊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535)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方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不使用麻醉药物,直接进行进镜操作。两组患者在常规肠镜下进行检查,医师应确定息肉所在位置,进镜到息肉的最远处,慢慢退镜,暴露术野,让息肉所处位置易于操作,使用高频电圈套法将息肉切除,凝结轻轻提起的息肉,然后进行切除,完整切除后留取标本[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切除息肉困难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息肉困难程度有难度较大、难度正常、难度较小三种情况。切除息肉困难程度应比较难度较大例数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切除息肉困难程度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除息肉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43 例,切除息肉难度较大2 例,难度正常10 例,难度较小31 例,其切除息肉困难程度为4.7%。对照组患者43 例,切除息肉难度较大12 例,难度正常23 例,难度较小8 例,其切除息肉困难程度为27.9%。两组患者的切除息肉成功率差异显著(χ2=19.726,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43 例,2 例发生热灼伤,1 例腹胀,1 例延迟出血,0 例肠道穿孔,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3%。对照组患者43 例,4 例发生热灼伤,6 例腹胀,2 例延迟出血,2 例肠道穿孔,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2.6%。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χ2=16.391,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息肉是一种类型多样、有发生癌变可能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样,最主要的是血便,还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腹痛以及便秘等症状,据相关研究报道,息肉直径越大,患者癌变的风险越大,及早切除肠息肉有利于降低癌变几率,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6]。在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主要是高频电凝切除术,使用的仪器为电子肠镜,其具诊断和治疗功能为一体,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患者肠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等具体情况,及时处理,高效治疗,据多年临床实际证明,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方便迅捷,效果显著[7]。近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常规肠镜慢慢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息肉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可能牵扯患者肠管,引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出血等并发症,进而延长操作时间,一部分患者还有可能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医师不得不停止操作,没有进行麻醉会造成患者肠管疼痛,进而蠕动异常,形成损伤[8]。相比之下,无痛肠镜下进行息肉检查和治疗的安全性更好,更符合现代疼痛学的发展[9],对患者实施麻醉,可以提升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减轻患者的疼痛,进而保证检查和治疗顺利进行,减轻了切除息肉的困难度,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10]。
综上所述,无痛肠镜下治疗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佳,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轻松切除息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