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30宫月荣胡营滨
宫月荣 胡营滨
1967年,芝加哥大学教授斯克里文就课程改革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FA),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测验的编制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使学生在不断的评价、反馈、纠正或改进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是一种“前瞻性”评估[1]。
1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在中国教育改革浪潮中,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被引入中国。许多高校正在逐步引入这种评估方式并付诸实践[2]。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形成性评价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与总结性评价相比,学生的评价更加合理、科学、全面。(2)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找出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改进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3)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4)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活动的收益和损失,以改善教学活动,并不只是仅仅判断出是优是劣,不是单纯的以成绩评定而做出结论。
2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2.1 认知力不足
中国医学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医学专业。但是,医学院校的教育只强调学生的知识获取,缺乏教育教学培训。只有短期的岗前培训,几乎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缺乏教育和教学评估的知识。大多数医学院的教师还是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并没有深入思考和探讨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关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不足的评价体系研究较少。另外,医学院的老师将重点放在临床而非教学上,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既缺少精力又缺乏热情[3-4]。
2.2 管理模式的局限
我国目前虽然教学改革正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根本上对教学评价体系产生影响及造成改变是不可能的。又因为形成性评价相比于终结性评价的实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繁忙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抽出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深入、系统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客观上,对于真正实施形成性评价也确实缺乏足够的精力和原动力,这一点实在不容忽视,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5-6]。
3 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推广方法及应用
3.1 组成专业研究小组
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并可以组成专业研究小组对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和分析。研究全球各大院校对于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理念和总体趋势可用于比较各种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缺点。分析其主要教学评价趋势,将其作为构建评价体系的理论性基础。根据临床医学的教学特点,反复探究、分析,争取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改革[7]。
3.2 放心大胆去做
在过去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单向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阻碍了评价改革的发展,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限制了新评价模式的有效实施。因此,如果要在评估改革中取得突破,就必须突破以往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束缚,放心大胆去做。如果一起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这样做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所有细节均需要专业研究小组进行反复的论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建体系—反复讨论—反馈信息—认真修正—发现问题—修改问题—结合实践—再深入探讨—优化体系等阶段,一步步推进形成性评价的落地实施[8]。
3.3 推陈出新
就我国目前而言,形成性评价的缺点是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施。众所周知,形成性评价仍然是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帮助并鼓励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补课。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科书,他们需要掌握不同的知识重点。教师必须在促进形成性评估的同时考虑这些因素[9]。除此之外,为了顺利推进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设,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他们还应该认真学习教学知识,同时丰富专业知识[10]。
3.4 创建科学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体系比总结性评价更复杂,需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进行论证和分析,然后再进行指导评估的过程。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很难通过原始信息处理方法顺利完成所有细节,因此信息处理必须科学合理,使结果真实准确[11]。
3.5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临床教学中逐步论证实施,并进行优化和改进,将传统的一次性最终操作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逐渐替代,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前“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医学教育模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和评估模式,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专业需求的医学人才,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 讨论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院前线工作的后备人才,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临床专业能力是否能胜任临床医生的职责。因此,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教学必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培训过程。它无法一步完成,需要循序渐进。应当使用定量评估指标来评估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能力积累和成绩展示。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仍不完善和规范,导致定量评价的功能无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实施,使得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了限制[12]。
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有了新的教学要求,更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建设。学生更愿意接受平等的教学方式。因为医学生功课繁重,他们都希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过程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做主体,跟学生进行互动,构建良好的教学互动平台。同时,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主动思考问题,强调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知识视野、随机应变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促进学习的巨大潜力。除此之外,还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但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可靠性、非量化的内容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积极性和个人情感意愿)无法准确量化。但从长远来看,现在所耗费的精力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策略得以调整,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学习方法得以改进,同时更加真实地评价教学质量,帮助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善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特点,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的意义。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适应临床医学的教学实际特点,而且可以综合、具体地对每个医学生进行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助于优化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