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全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策略与成果

2019-01-3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成都市数字化校园

倪 宏

中小学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多元化的信息化环境、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为支撑,以应用驱动、师生创新为实践核心,以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数字化应用为目标,不断推动学校教育理念、行政管理和教学流程的重构,充分满足信息社会要求的深层次内在变革。成都市长期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引领、变革作用,将其作为教育基础工程,持续加强信息化装备投入和管理应用。2012—2014年,成都市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17.8亿元,为成都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为进一步深化学科与技术融合,变革信息化装备结构,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水平,2015年开始成都市着力推进全域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力推校园全局数字化变革、课堂数字化生成、管理数字化流转,探索形成了“标准驱动、创新驱动、示范驱动”的实施策略。

一、标准驱动 确立发展实施机制

1.全域规划 明确数字校园发展要求

2015年,成都市区域内普通中小学逾1 000所,信息化基础环境基本具备;建成教育城域网,万兆到区、千兆到校、百兆到桌校园网覆盖率达100%,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6:1,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达到1:1,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学校比例为100%,注册教师率为81%,注册学生率为44%,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在此基础上,为着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引领作用,推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成都市以数字校园为着力点,规划教育数字化全局推进蓝图,实施全域发展战略,促进全市整体提升。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一项全局工作,工作层面包括市、区、校三级联动,实现全市整体教育信息装备与应用水平的提升;工作内容上包括理念提升、装备建设、课程新建、课堂融合、管理重构等,实现学校校园全局数字化;从机制构建包括领导组织、资金投入、队伍提升、政策推进、激励措施等,保障数字校园全域发展战略的实现。

2014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发布《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数字校园建设成为我市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工程之一,明确了三阶段数字校园发展计划,在2020年实现数字校园基本普及[1],形成多终端应用方便快捷、教育资源丰富开放、业务管理集成整合的校园数字化环境,使师生能够随时、随地、按需使用多种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有力支撑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相关意见及规划的出台,设定了数字校园工作的实现目标,明确了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发展路径,指导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单位落实数字校园工作要求。

2.标准先导 创新建设应用评价机制

数字校园是校园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数字化,也是各类资源数字化集成的载体,更是在校园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综合应用。因此,需要从建设、管理、应用等多角度设立参照标准,指导学校规范有序、特色鲜明、目标明确地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工作。2015年,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组建包括大学教授、技术专家、资深教师在内的专家团队,对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数字校园建设有关情况进行研究,根据突出应用、注重创新、科学实践、适度引领的原则,制订了“四维多类两级”的《成都市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成都市教育局于2016年5月正式印发。

四维指数字校园评估标准整体分为四个维度:基础支撑环境、应用能力水平、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多类指以上每个维度内,分为多个具体评估类别。两级指每个评估类别设置基础指标和扩展指标两级。通过这样的整体评估指标构架,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在全市既保持一定的普及水平,又兼顾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2]。维度1:基础支撑环境。基础支撑环境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和外显形式,主要是为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环境支撑,有23个类别。维度2:应用能力水平。数字化应用能力是体现数字校园管理水平、应用成效的重要标志,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以及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有15个类别。维度3: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分为形成数字资源建设应用体系、利用远程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建设资源学习平台三大类。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质资源的教学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维度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机制、体制的创新与保障,是建设的关键抓手。

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估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成都市数字校园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定位,为数字校园及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

同期还研制了《成都市中小学生ICT标准》,明确了学生信息通信能力发展的各级目标,细化了评价学生ICT能力的各类量表,引导教师围绕ICT标准优化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

3.机制保障 促进区域推进措施生根

政策规划落地需要一系列强有力的实施措施进行保障。成都市通过市级教育目标要求、年度装备目标考核、试点工作引领等措施,撬动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不断创新区域推进方式,高效推动数字校园应用工作开展。每年将数字校园工作纳入市级教育目标要求,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对区级政府教育目标的考核内容,引导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工作,确保政府对建设资金的投入和目标任务的落实;将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纳入对区(市)县装备工作考核中,驱动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动推进数字校园工程建设,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了工作有力度、有抓手、有可持续性;开展数字校园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学校主动试水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典型带动群体发展。

随着数字校园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市、区、校三级财政投入不断增长。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入2016年约3.9亿,2017年约3.8亿,整体信息化投入保持着持续发展态势,数字校园项目推动区县和学校主动将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引领教育信息化建设。截至2018年,成都市建成机器人教室264间、创客教室277间、数字班牌3 600余个。蒲江县在教育整体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为数字校园试点学校北街小学投入约100万进行信息化建设。简阳市2018年建成80个机器人教室,实现了机器人及编程教育普及,信息化教育呈现突破性发展态势。

二、创新驱动 引领教育教学变革

1.课堂教学变革逐步深入

课堂教学变革是校园数字化变革的重点之一,成都市数字校园建设以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核心,不断强化信息技术课堂用、常态用、普遍用,“一师一优课”活动2017年获82节省优、42节部优,2018年赛课76 527节,获90节省优、82节部优,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多项展示交流活动共计15人次。“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441节课在全国获奖;获得省级实验教学说课一等奖的课例均采取混合式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和课程实施,全市开展电子书包移动教学的学校约370所,电子书包终端有36 000多台,开展智慧教学的班级有1 800多个,开展编程教育的班级有3 600余个;通过创生数字教学、汇聚数字资源,成都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成都七中”)、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市实验小学等建成远程网络学校,开展直播、录播、同播模式教学,持续推进网络学校、名师课堂、专递课堂进学校,实现了区域引领、辐射。

在创建数字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课堂形态与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创新,获得一系列成果。成都市花园国际小学获评全国“SMART”交互技术示范校,成都市棕北小学用绿色教育创生未来课堂,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创生型课堂建设与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成都七中开展常态化一对一大数据采集的翻转课堂探索,成都市金牛区等开展区级翻转课堂课题研究。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成都市棕北小学和成都市新津县花桥场镇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

2.校园管理变革逐步扩大

以应用驱动、特色发展为原则,成都市学校在普遍建成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电视台、安全监控系统、巡考系统的基础上,纷纷设计个性化应用环境,构建符合发展理念、适应智慧教育的新型场馆。依托创客(STEAM)教室、智慧教室、录播教室等功能室,开展智慧教与学;依托教学巡查、校园一卡通、电子班牌等系统,实现教学常态管理、安全门禁管理、学生消费管理;依托办公OA、走班排课、场馆远程预定、设备设施在线申请等管理系统,提高行政效率;依托学生德育银行、课堂在线巡视、远程评教、教学大数据分析等平台,服务教学行为,提高育人水平。这一系列管理应用系统及场馆的建设为下一步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管理云平台、武侯区“云+端”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入选2017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成都市锦江区、武侯区、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入选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3.人才培养变革逐步成型

(1)成都市持续强化校长领导力、中层指导力、教师专业力培训,通过各级各类专业培训、项目团队建设、科研课题指导等渠道,为信息化教育工作者搭建梯级上升平台;多年持续开展区县管理干部、校长、学校CIO、学科骨干教师、数字化实验室管理应用、图书数字化管理应用、创客教室建设等专题培训,分专业、分主题提升全市骨干队伍信息化专业能力;4年时间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任务,整体提升了全市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搭建教育信息化人才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群体的迅速成长,发展出“数字校园—人才成长”双向提升的实践路径,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不断强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一批信息化应用专家型校长。确定数字校园工作学校一把手负责制,推动培养数字校园试点学校的校级干部成长为信息化专家型领导人才,其中,成都市机投小学金艳、泡桐树小学西区刘恋、海滨小学程渝等领导,在省部级交流活动中展现靓丽身影;其他学校的校级干部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也纷纷主动思考并行动起来,领导学校投入到“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中。

(3)抓住中层干部在学校信息化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培养一批专家型信息化主管(CIO)。成都市教育局出台《成都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要求学校应配备专人作为信息化主管(CIO),明确学校信息化主管的中层干部待遇,并负责全校信息化规划、实施等工作。积极为信息化主管提供实践平台,组织他们参与评估检查、建设研讨、经验分享等,培养出一批精通学科教学和信息化建设、具备大局观和规划统筹能力的信息化主管(CIO)代表。其中,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成都华西中学、成都市盐道街小学等CIO都成长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先锋官。

三、示范驱动 实现校园系统赋能

1.试点示范

2015年,成都市启动数字校园三级建设工作及市级试点工作并印发《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区(市)县积极响应纷纷申请参与市级数字校园试点工作,并主动制订了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规划、实施方案等行动计划。经学校申请、区县遴选推荐、市级评审,于2015,2017年分两批次确立了128所学校开展市级数字校园试点。2017年,成都市对第一批市级试点学校进行了评估评价,对试点优秀的23所学校进行了表彰,形成了《成都市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为成都市开展教育信息化装备及应用工作提供了数据和案例支持,更加有助于各级行政部门科学决策。

2.典型示范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重视典型区域、典型学校的示范效应,通过工作推进会、交流研讨会、现场展示会等形式,将先行先试学校的经验、成果进行宣传推广。2015—2018年围绕数字校园建设,开展了数字校园管理创新、数字校园智慧课堂、数字校园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2.0”推进、“互联网+教师”评价、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等多个主题交流活动共13场市级交流活动,为全市学校带来新理念,拓展数字校园应用新场景。

3.课题示范

以科研课题为重要抓手,突出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开展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研究。2018年成都市共有市、区、校150余课题获准国家级、省级、市级立项。积极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体系研究。完成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标准》《成都市中小学生ICT标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研究,申报国家级课题《互联网+时代利用教师评课及数据挖掘技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省级课题《成都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通过课题引领系统推进数字校园实践,不断提升市区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数字校园工作进入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发展之路。

4.案例示范

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高速迭代的特点,决定了应用者具有“后发先至”的优势,数字化手段更能高效地推动教育教学及管理现代化。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成都华西中学、成都市机投小学、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等一批学校成为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先锋学校,学校在不同的方面形成了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案例和经验,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长到四川考察时,对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予以积极肯定。

借力数字校园建设契机,一些地缘位置较偏、生源结构复杂的普通学校积极实施校园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应用效益弯道超车,从而站到了教育信息化舞台中央[3]。如,成都市机投小学,地处城郊接合区域,学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80%,学生家庭经济及文化水平一般,教师结构也不太稳定。学校在市区两级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数字校园创建,学校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得到较大提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活动获得肯定与奖项,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自我价值提升[3]。在2017中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峰会暨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上,学校的一对一课堂、远程课堂测评、高阶思维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受到好评。

经过近4年的研究与探索,成都市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在扩大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深化数字管理应用、引领学科创新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变革创新期,将面向“教育信息化2.0”,围绕成都市教育局开启“优教成都”征程、打造“天府学堂”名片的整体要求,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网络学习空间在校园中的实践应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学方法改革、育人环境提升,构建数字化应用、自主化生成、智能化决策的新型智慧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成都市数字化校园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