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地质学(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的规划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2019-01-30张绪教武法东孙洪艳王璐琳昝立宏田明中
张绪教,武法东,程 捷,孙洪艳,王璐琳,昝立宏,田明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于2015年在国内乃至国际率先创办地质学(旅游地学)专业[1],开创了该专业学科建设的先河,也给其他高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2],是我校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具体举措。2019年6月我校第一届旅游地学专业20名本科生顺利毕业,对旅游地学专业四年来的建设经验及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很有必要。
我校新办地质学(旅游地学)专业是地质学与旅游学相结合的理科专业,隶属于地质学一级学科,以“地质学为基础、地质公园为主体、地学旅游为拓展与延伸”为办学理念[1]。旅游地学是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学、美学的知识,为地学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开发与保护工作服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3-4],旅游地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地学与旅游两大领域的相关课程和延伸课程[5],因此综合实习内容相应地也应该涵盖这两个大的方面。
该专业是我校新办特色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旅游地学学科建设离不开学科基地的建设[6],综合实习是对学生综合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进行科学的设计及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内容及大纲的确定等,对该专业学生的全方位的培养,尤其是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甚至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极为重要。
一、大三综合实习设立的依据及其重要意义
为凸显我校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观, 教务处于2016年修编各专业培养方案时,明确提出了“坚持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要求新的培养方案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现有学时学分框架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作为我校教学工作的排头兵,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在对地质学、地质学(基地班)、地质学(旅游地学)、地质学(地质地球物理复合)、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等6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尤其强调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不仅把基础地质教学实习时间从5周增加为6周,而且要求各专业增加60学时(2周)的专业综合实习,以此衔接大二基础地质教学实习和大三生产(毕业)实习。
综合实习是在大三学生参加不同导师科研项目之前,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实习地点,对学生进行本专业(方向)科研工作方法的全方位培训,以提高学生科研工作能力和系统掌握本专业的野外工作方法。因此,该实习与大二的地质教学实习和传统的大三生产实习,无论从实习方式还是实习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实习地点的选择也可以更加灵活。我院地质类本科专业的实习,以往基本上是按照大一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大二周口店基础地质教学实习、大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模式来设置的。不同专业在大三学年里,才真正开始学习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然后跟随不同专业的导师参加生产(毕业)实习以完成各自的学位论文。由于不同教师从事的专业不同,各自的研究方向野外工作方法相差也较大,而且不同导师带学生出野外的时间也有限,因此,在学生跟随不同导师生产实习前,先进行本专业的综合实习,有针对性地并全面地教会学生本专业的野外科研工作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完成生产(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大三综合实习,本质上属于各不同专业的科研方法的教学实习,实习内容更专业,针对性也更强,因此不同于传统的综合教学实习。设立大三综合实习的重要意义一是我校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二是衔接大二周口店实习和大三生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的桥梁。因此,该实习是全面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野外科研工作能力、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二、地质学(旅游地学)专业综合实习大纲的制定
关于地质学(旅游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修订的2016年版培养方案明确指出:“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的地质学基础,大一和大二暑期分别参加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和周口店基础地质教学实习,两次实习的内容及要求与地质学专业完全相同;另外,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特色,在大三暑期生产实习前安排两周的科研综合实习,然后再安排学生跟随不同导师深入我国各地质公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最终完成与地质公园规划管理及地学旅游开发相关的毕业论文。”
大三综合实习大纲的制定,首先应遵循培养方案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我校旅游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土资源管理、各级各类地质公园、国家公园、旅游机构等部门及行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身体健康、既有较扎实的地质学基础和数理化及外语基础,又掌握地质旅游相关知识,尤其是地质公园的规划、开发及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及在科研机构、高校从事旅游地学研究或教学的能力的地学与旅游学相结合的专门人才。
根据我校“旅游地学”专业的定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制定了大三综合实习的教学大纲,并对实习的具体内容及报告编写提纲进行了初步拟定。综合实习以“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地质公园解说系统与地学旅游的导游教学”为主体、以已学的旅游地学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典型的地质公园及旅游景区为实习地点;通过野外地质遗迹的认识和成因解释、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考察,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所学旅游地学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地质公园解说词的编写以及地学旅游导游的实践,掌握如何把传统的观光旅游与地学旅游有机结合的方法及途径。通过综合实习这个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旅游地学专业的学生从事旅游地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旅游地学专业综合实习地点的选择
确定好实习教学大纲后,对综合实习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新增加的大三综合实习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实习基地和校内外各种资源,同时结合旅游地学专业与地质公园密切相关的特点。实习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立足我校已有的实习基地,主要从后勤保障、生产实习教学成本的降低等方面考虑;二是依托已建的各级各类地质公园,满足旅游地学专业特色的需求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坚持“地学+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理念。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初步候选地点包括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2006年我国第三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包含北京猿人遗址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上方山—云居寺园区、圣莲山园区、百花山—白草畔园区、野三坡园区、白石山园区共8大园区,各类地质遗迹资源及人文遗迹资源非常丰富。作为我校的地质教学实习基地,生活及后勤等各方面条件能够满足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的需求。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于2002年2月获批建立,地质公园以柳江盆地为中心,地质遗迹完整且系统地记录了华北地区从元古代至今的20多亿年的地壳和生物演化史,被誉为“华北地区地质演化的教科书”。秦皇岛人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北戴河、南戴河、山海关、老龙头、祖山、长寿山、燕塞湖等都是旅游胜地。因此,在此开展旅游地学专业以“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地质公园解说系统与地学旅游的导游教学”为主题的大三综合实习,也是非常适合的。
从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所涉及的地质遗迹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后勤及生活保障这两方面考虑,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和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都可以作为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地点。但须考虑避免与旅游地学专业不同课程的课间实习的重复,以及地质公园的拓展性及创新性。由于2016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旅游地学其他专业课的课间实习学时大大增加,且实习地点基本安排在北京周边的世界地质公园内。因此,如果把大三的综合实习再安排在北京周边,会出现教学内容及路线的重复。
尽管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尚不是世界地质公园,但当地政府及国土部门已有动议即将开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这样给今后将从事地质公园相关工作的旅游地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的良好机遇。若在大三综合实习过程中,能结合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开展实习,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秦皇岛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以及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也使大三的综合实习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通过比选,初步选择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及北戴河旅游景区作为我校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的地点,以我校北戴河实习基地作为后勤和生活保障、秦皇岛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教学内容、秦皇岛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为契机,把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开展好。
四、大三综合实习主要内容的确定
综合实习要求学生在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遗迹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区的地学旅游资源的调查、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及美学价值的评价、地质公园各类解说及标识系统的考察、地学旅游路线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构建该地质公园的解说体系,开展旅游地学导游的实践。具体实习内容确定如下:
(1)地质公园背景的学习和了解。作为教学实习的基础,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背景资料,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文化历史、地质公园规划及开发、地学旅游及传统旅游业的发展等方面,为下一步的实习奠定基础。
(2)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的认识。在大一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总结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并分析地质遗迹的成因,为地质遗迹的科学解释及价值评价奠定基础。
(3)地质遗迹的成因解释及美学价值的挖掘。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科学、通俗、有趣的基本原则,编写地质公园园区内重要地质遗迹点的科学解释内容,并对地质遗迹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及挖掘。
(4)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系统的考察。全面考察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各类解说、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的形式、内容,博物馆的内容与形式,查漏补缺,完善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解说、标识系统。
(5)地质公园解说体系的构建。按类型分别写出地质遗迹景点解说牌、公园综合介绍牌、景区介绍牌、地质公园博物馆(陈列厅)的部分解说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修改完善。
(6)地学旅游导游实践。按地质公园景区或园区对学生进行分工,每人写出一条地学旅游路线或博物馆部分展厅的导游讲解词,并进行反复提炼、实地演练,做到自如讲解。以一名旅游地学导游的身份,面对旅游团体进行实际导游解说,体会真实导游的感受。
(7) 综合实习报告的编写。按照实习报告编写的具体要求,对本次教学实习进行全面总结,着重总结收获、体会、不足和对于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发展的建议。
(8)实习野外路线初步设计。①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调查及标识系统的建立;②长寿山人文景观资源及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调查;③祖山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及地学旅游规划;④北戴河海滨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及解说系统;⑤南戴河地质遗迹资源及旅游资源调查及解说系统;⑥山海关—老龙头人文景观资源调查;⑦柳江地质博物馆讲解实习;⑧长寿山地学旅游导游员实践;⑨燕山东段地貌与人文景观的关联性调查。
五、结语
大三综合实习的规划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旅游地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从实习大纲的制定、实习内容的确定、地点选择的原则及最终选址、生产实习的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对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的综合实习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研究。通过比选选择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及北戴河旅游区作为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地点,开展北戴河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地质公园解说与导游的综合实习。大三综合实习的设立及规划,不仅对我校新办旅游地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及新兴旅游地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为其他拟办此专业的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校2016级旅游地学专业20名学生于2019年7月,在两位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按照规划的综合实习大纲在秦皇岛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综合实习。学生通过实习,对地质遗迹的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及博物馆规划建设的尤其是解说词的撰写以及地质旅游的解说等方法,有了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取得了新增综合实习的预期效果。但无论是新规划的实习大纲,还是从实习过程中教师对实习内容的具体把握,都还存在一些需要今后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其一是实习过程中教师对大纲规划的实习内容的教学方面,应根据综合实习大纲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大一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旅游地学的大三综合实习地点虽然也是在秦皇岛地区,一些实习路线与大一的实习路线有些是相同的,但在实习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今后教师在带大三综合实习时,应该重点突出对地质遗迹的特征、分类、评价,才能更好地达到实习的效果。
其二是综合实习大纲规划的实习内容和要求与专业课课程内容衔接的问题。目前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地质学的课程偏多,而景观方面的课程偏少,如景观美学、景观设计等,这就妨碍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理解和评价,更谈不上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去理解景观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因此,应在今后的大三综合实习过程中适当补充室内课堂教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