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2019-01-30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协同防控

李 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北京 100083

高校系我国当代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种职能[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在多维度地与当代社会进行融合,经济活动愈加活跃,职能权力更加凸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作为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播的一片净土——高校的廉政建设工作显得举足轻重。而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作为高校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如何有机结合、发挥协同效应,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2],是高校廉政建设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多年来高校财务管理及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高校实际,从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协同工作思路的角度,从概念内涵、发展及现状、协同必要性、机制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丰富了现阶段高校权力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从“方向、职责、机制、职能、发展”五个维度有效探索了如何形成政、纪监督合力,为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建立防范廉政风险的协同机制建设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纪检监察的概念及内涵

内部控制(简称“内控”)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3]。高校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办学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以保证学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①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范围涉及财务、审计、科研、人事、固定资产、基本建设等多个人、财、物、事权比较集中的部门。内控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处或审计处或纪委部门牵头,扁平化于日常的业务管理中,大部分高校没有配置专职人员开展工作,运行机制较为机械单一,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有效分离,“三重一大”重点领域议事监督、重点岗位监督、各单位部门的职能监督等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管理,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间接影响着高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纪检监察,顾名思义从党、政职能来讲,包含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职能和政府的监察部门职能。纪律检查机关是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党员(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查处违纪党员(党组织)的机关;监察机关是专门负责监督检查政府机构(政府系统公职人员)的机关。新《党章》和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其核心任务分别是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目前,高校纪检监察系上级纪委和学校党委双重领导下的工作体制,其部门机构设置有几种模式:纪检和监察合署模式;纪检、监察和审计合署模式;纪检、监察和巡察合署模式等。业务开展依托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巡察办公室、审计等部门,配有专职人员开展工作。日常行政监察、发现或处理信访举报或问题线索、处理党委申诉或建议是目前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内容的重要方面。高校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章党规、维护宪法法律的重要任务和职能,能否履行好纪检、监察双重职责,发挥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效能,影响着党的政策路线、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风清气正立德树人环境的营造。

二、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纪检监察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开始于西周,在唐朝得到完善,到宋代呈衰落之势[4]。近代以来,198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99年的《会计法》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性要求;2006年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原则、流程等进行了具体阐述;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基本建成并全面铺开。关于聚焦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规定方面,2016年财政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先后发布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等,但是实际中各高校在内控重视程度、制度建设和工作执行方面参差不齐,整体低于企业水平,目前尚无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数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纪检监察工作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战略定位更加清晰,治理效能更加明显,纪检监察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完善。目前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内容包括:维护党的章程和国家行政法规,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党规党纪宣传教育;检查党员干部(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落实情况;协助党组织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纠正不正之风;查处党员(党组织)违反党的纪律及监察对象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等。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基建、科研、招生等关键岗位权力和资源越来越集中,权力寻租风险逐渐加大,而目前的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普遍存在职责定位不清晰、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建立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党中央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做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了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作为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重大举措,体现新时代特征、契合新时代要求,因此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作为意识形态主要阵地的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协助党委加强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尤显得突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一方面精简行政机构、厘清机构职能,另一方面加强制度保障,用制度管权、人、财、事。理论研究层面,目前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单位内生动力、加强国家审计监督等视角;实际操作层面,高校在规范权力运行、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纪检、监察(巡察)、审计、财务等各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内控管理工作机制。

目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促使高校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进入了新常态。在新时代信息化革命、管理创新的新要求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执纪工作均成为高校权力制约、风险防控、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实现二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为加强事权、物权、人权、财权的科学有效管理及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建立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协同机制是完善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有力措施,也是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的深入探索。

四、建立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协同机制有效措施

1.突出目标导向,引导目标一致下的方向协同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作为培养建设人才、传承文化知识、科研创新创造的主要阵地,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的优劣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文化发扬程度以及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效率。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成果,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成为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而内控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5]。不难看出,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实现协同发展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提高管理效能、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同我国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求相适应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在工作职能上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从廉政风险防控目标任务而言,两者应该是一致的,加强二者之间的目标方向协同是高校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的必然要求。

2.突出需求导向,强化原则一致下的职责协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进行了重大部署,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明确提出推进纪检监察部门“三转”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执纪、问责能力。长期以来,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普遍存在主责主业不清晰、工作不深入、职能泛化、功能弱化等问题,尤其通过近年来查处的高校腐败案件中不难看出,随着依法治国和廉政建设进程的加快,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回归主责主业、全面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水平、破解履职困境,是新时期高校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

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自2012年陆续启动,但与国内其他行业企业相比,高校内部控制成熟度较低。为此,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为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政策指导和实践规范。高校内部控制体现教育的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组织、制度、人员队伍建设等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全程动态管理,体现全面、重要、制衡、适应、成本效益的原则,这与纪检监察所要求的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线,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权责对等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突出需求导向,强化原则一致下的职责协同,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会起到“1+1>2”的效果。

3.突出结果导向,建设权力制约下的机制协同

在“日常协调+专项预警”机制基础上,建设“人、财、物、事”的权力制约协同。一是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在各高校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廉政风险防控办公室,负责协调纪检监察部门(包括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巡察办公室等)、财务管理部门、审计部门、招标与采购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后勤部门、人事部门等涉及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专项会商沟通、重要事项通报等方式,加强重点部门关键环节风险防控的联系合作,并结合学校廉政建设的重点目标和任务清单、业务层面内部风险防控举措,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同时,通过纪律检查、行政监察、财务审计、项目验收等专项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度挖掘内部控制管理中的潜在风险,查漏补缺、立行立改、赏罚分明,进一步优化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二是制度建设方面,坚持顶层科学设计和基层实践首创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防控协同工作机制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明确目标方向、找准职责定位、分解工作任务,做到有章可循,形成科学、规范、有力的协同制度保障。三是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配置的选拔和管理工作,明确纪律要求,筑牢思想防线,开展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工作,防患未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有违纪违法、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师德师风等行为的人员原则上不再安排“人、财、物、事”权相对集中的重要岗位。

4.突出融合导向,开创优势互补下的功能协同

在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执纪、问责”三大职能中,“监督”属于打头儿的“前瞻”职能,通过开展日常或专项监督工作,能发挥廉政风险防控的“触角预警”作用,及时及早发现存在问题。“执纪”“问责”是在信访举报或问题线索基础上,发现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或短板漏洞,属于“后置”职能。高校内部控制是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全程系统动态管理,覆盖于高校的重点领域关键部门,受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政策引导、管理水平、制度完善等多方因素影响。

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为推动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同时纪检监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准确反映出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及高风险业务领域,执纪、问责等结果的运用能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有效促进。可见,加强内部控制和纪检监察的功能协同、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机结合,对于完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5.突出效率导向,挖掘资源共享下的发展协同

突出效率导向,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拓展,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有机化、动态化、一体化协同发展。在实践工作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梳理出的各部门各领域的廉政风险点与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在主旨要义上具有一致性,一方面针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发现的缺陷,以内部审计为抓手,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及时与纪检监察沟通审计结果,可以弥补纪检监察人员不足、专业受限、不能深入业务的缺陷,最大化发挥专业技能的有效作用;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通过科学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通过谈心谈话、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强化违纪违规源头治理工作,从而减轻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防控压力。同时,加强信息共享、结果运用的渠道和平台建设,如加强风险防控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党员干部(党组织)动态廉政档案等,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办公平台或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资源和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有效运用,加强监控管理的同时,促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协同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对于支配资源权力越来越集中的高等学校来说,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协同效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廉政风险防控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方向、职责、机制、职能、发展”五个维度为切入点,建议建立引导目标一致下的方向协同、强化原则一致下的职责协同、建设权力制约下的机制协同、开创优势互补下的功能协同、挖掘资源共享下的发展协同,创建“五维一体”的协同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源利用和发挥功能效用的最大化,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立德树人环境。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协同防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医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探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中石化佛山石油兼职纪检监察员配备工作的实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