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研究

2019-01-30许明坤杨胡坤陈席国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5期
关键词:机械类巢湖卓越

陈 宇 许明坤 杨胡坤 陈席国 郑 祥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安徽巢湖 238000

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层面提出严格要求。恰恰在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实际锻炼环节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积极动手的意识[2]。卓越计划无疑会成为现有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剂良方,对于机械类专业乃至全校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环节革新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3]。

生产实习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内容全面得当、机制科学合理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管理层和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教师的一致目标和责任[4]。卓越计划的理论方法,为巢湖学院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纲领,其运用与实施过程,为生产实习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生产实习卓越计划的实施,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团队学习思维能力养成,并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准确定位,清楚地界定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指向和培养目标、手段与内容,使有限时间内的生产实习教学实践过程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

1 地方高校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地方高校,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培养体系,导致毕业生的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本科高校在发展中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人才培养对社会适应性差,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业困难,出路不畅。

(2)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实训及生产实习等工程实践类教学环节比例不足,造成学生理论功底不深,动手技能不足。

(3)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企业因为生产安全原因和金融危机影响,不太愿意接受学生进厂实习,同时受实习经费不足等客观实际条件限制,使得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活动在操作和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困难。

针对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巢湖学院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卓越计划作为理论指导逐步确立了具有全面职业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确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型知名企业合作,推进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是我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联动的重要举措,这对于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意义重大。

2 生产实习现状分析与卓越计划理论研究

2.1 生产实习资料统计与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广泛搜集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连续3年来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情况,对生产实习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必要时须针对生产实习产生的问题成立专门的指导小组,会同专家组对上述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

2.2 生产实习卓越计划方案设计

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巢湖学院的现有资源,深入学习卓越计划教育教学理论,寻找切入点,科学地将其运用到生产实习的教学环节上。生产实习环节中常见问题的收集与科学归类是卓越计划方案设计的前提条件。为此翻阅连续3年的生产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成绩单、实习总结和实习大纲、规范,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表述情况,以及学生到现场实习过程中学生常见疑难问题的类型,包括实习过程中出行、食宿、出入车间行为和答疑、考核等诸多环节出现的问题。

同时,听取专家组指导意见,借鉴知名高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先进经验,对本专业生产实习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造,通过科学论证和决策,从生产实习基地、目标、内容、形式、管理、考核等诸方面进行全面改进,运用卓越计划理论,制订并建立适合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新的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形成书面规划初稿。

巢湖学院与企业就学生生产实习深化合作,联合举办卓越人才班,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培养企业急需的业务精湛的技术技能型同时又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机电人才。根据卓越人才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构建了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需要和生产实践的课程体系,确定了不少于一年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卓越人才班是巢湖学院以卓越计划为理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实一步。

2.3 生产实习卓越计划方案论证与确定

利用走访、座谈和学术交流的形式,结合教育部门、行业学协会、企业、高校共同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专业生产实习卓越计划项目方案,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集中走访,综合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成立以生产实习指导小组为形式的研究团队,对方案进行详细论证,并征询专家意见,必要时还可以问卷等方式咨询生产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意见,进行全面合理修改,最终定稿。

3 生产实习卓越计划方案实施与试运行

3.1 初步试点

选取1~2年的生产实习教学活动进行新方法的试运行。巢湖学院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卓越新方法构想为:根据生产实际基地具体状况,事先进行内容规划,合理安排实习规程,提出小组、班级和车间三级教学目标,对教学知识点和参观实习地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利用合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教学要求,给定评价方法;促成指导教师的梯队建设和逐层负责的框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实习手段的多样化;合理分配实习时间,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建立答辩小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和卷面考核多种组合的评价方法等。

3.2 学生成绩认定

建立实习学生动态管理评价体系,通过日常考勤、实习表现、答疑提问、车间总结、单独问询和小组答辩的方式进行多样考评;通过车间师傅反馈、车间班组评价、带队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进行阶段性考评;利用最终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进行书面考评,最后综合给出成绩。

3.3 生产实习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卓越计划教学试点情况,编制书面报告,从教学效果、实施效率、学生满意程度、成本消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施过程既要兼顾安全第一的要求,又要重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既要考虑师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车间当年生产经营状况,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寻找出生产实习教学突出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提升生产实习教学。

4 生产实习卓越方案反馈与改进

通过机械工程学院与企业生产实习深化合作,在学生生产实习后,将学生、实习基地和车间工人师傅及专家组教育专家的评价与指导教师的量化结果相结合,将卓越计划的生产实习教学成果与往届机械类专业学生生产实习进行同期分析比较,寻找出优势和薄弱环节,以此改进生产实习卓越计划的方案。同时,将教师自评、学生反馈、专家评价、企业评价、车间班组与工人反馈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以期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并能准确反馈教学方案,及时进行改进。

5 结语

巢湖学院以卓越计划为理论指导,建立一个师资优良、实施规范、管理严格、评价科学、校基和谐的生产实习教学新体系。以改革教学方法,重新规划教学内容为手段,以卓越计划教学方法为平台,强调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目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师与生、生与工人之间的互动学习,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获得生产实习的卓越教学方法,为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后续其他课程卓越计划实施与运用,提供引领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机械类巢湖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卓越之梦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