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临床教育中实行“早期接触临床”探讨
2019-01-30王志丹
王志丹
临床医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以及实习,本科生可在四年级或者五年级时在专业课或者临床实习时接触到患者。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之间无法有效结合就会存在差异性,这对本科生日后实习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均有影响。所以,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提高本科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度,尽早熟悉环境,与医师能开展有效沟通,对医学职业有更高的认知度[1]。有相关研究称:本科生不仅要早日与临床患者接触,还应到社区医院等基层医院学习,丰富实践内容,进而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所以,早期接触临床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重要课程之一。
1 早期接触临床现状
早期与患者接触不近有助于将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还可锻炼本科生的思维能力与临床训练能力。也有相关研究表明:理论教育过程中配合实践,可提高本科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2]。在进行早期接触临床实践中,对本科生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对临床病例开展教育。早期临床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中一个过程。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方法有助于加深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从而提升本科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医师更好的配合,从而提升工作自信心[3]。我国教育同其他国家相比较处于落后阶段,学科之间联系性较少,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存在脱节的情况,我国医学教育对早期接触临床认知度不高,教师对此方面不够重视,从而使本科生实践机会少,降低其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4]。此外,临床医学在早期接触临床方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统一。所以,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教育薄弱之处。
2 临床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早期接触临床的优势不仅仅是提高本科生的实际能力与医师沟通能力,更可提高本科生的服务质量,对医务人员工作责任感以及流程有一定认知度。本科生通过到不同科室学习,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临床实践,对医院的管理有一定认知度,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我工作责任感。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学习到的,而通过临床实际可逐渐提升自我专业技能[5]。我国教学模式持续性完善,对本科生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可有效解决理论基础与临床脱节情况,早期接触临床可让本科生早日成为临床医务人员,更好的服务患者[6]。
临床操作技术更新非常快,从而会导致教材内容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有相关研究称:很多专业方面信息间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若本科生不尽早接触临床,则无法获得最新的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明显不顺利。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可弥补临床实践和教材之间的差距,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促进自我发展。
3 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流程
3.1 构建早期接触临床相关体系
我国院校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从而导致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经验不足,实习机会少,从而导致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为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研发早期接触临床相关教学内容,让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可分为医德医风教育、思想教育、语言沟通、技能培养等方面[7],临床实践内容包含:病史采集、病房工作制度与具体工作流程以及阅片方面、体质检查等。对本科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安排本科生完成培养计划,让本科生与临床教师互动,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不足之处进行完善,通过带教方式改进,从而保证早期接触临床教学质量[8]。构建相关体系,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学习主动性,规范自我。
3.2 应用先进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本科生被动学习。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模型演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案例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这对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有着重要意义。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语言传授本科生知识,以问题为教学中心,挑选经典的案例,以教师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育。模型演示就是让本科生分为小组,在模拟系统中对其进行授课,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立刻解决,从而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巩固专业技能。角色扮演就是让本科生挑选患者、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对疾病如何进行诊治开展一系列操作[9]。最后,教师对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早期接触临床可让本科生为主导,这样不仅可提高其主动学习能力,更可锻炼其思维能力与职业素质。病史采集应用实习训练问诊,提高本科生的沟通技巧与思维能力[10]。检验诊断学、影像学以及心电图学都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对问题进行互动、分析与启发,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本科生学习兴趣。
3.3 成立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院校教师要负责自己学科内容,从而导致各个学科关联性下降,理论知识与实践存在分界[11]。所以,构建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有着重要意义。医学教育改革先从教师为切入点,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持续性提升其教学理论与方案,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临床教学可包含门诊带教规范、病区带教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对教师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其明确自我职能。此外,院校制定对优秀教师的选拔、培养与考核等,一步一步优化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从而成立一支教育经验丰富、医德高尚、专业技术强的教师队伍,更好的育人,为医院提供人才,从而更好服务于患者,推动医院发展[12]。
3.4 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临床中寻找课题,和临床教师共同完成科研。教师通过自身教学工作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可发现实际工作与课程教学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从而提高教师探索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对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在课堂上将难题让本科生进行分析,教师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找切入点,共同完成课堂和教学改革。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让本科生认识到临床医护人员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本科生对患者爱护意识。因为教师与医护人员的道德水平会对本科生产生影响,若想提升本科生的专业能力与道德素养,教师应用具备更加完善的综合素质,方可对本科生产生影响力。
4.4 制定考核制度
学校对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奖评优,对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建立实践补助制度,从而达到提升本科生实践积极性。
4 小结
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更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工作责任感,提升自我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及时了解医务人员工作流程,从而更好的与医师进行配合,促进自我成长,还能有效的解决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脱节的情况。
医学院本科生开展临床实践有助于促进学校教学的发展和进步,而且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较多,无论何种方法均不可拘泥于形式,一定要根据授课内容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同时完善临床实践考评体系和实践激励体系,提高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质量,锻炼其语言表达和思维等能力,这对其日后工作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