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9-01-30庞玉萍刘叶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协整河南省资本

庞玉萍,刘叶青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引 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需要经济增长来支撑,而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当中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备受经济学家的青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外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过程中,人力资本逐渐被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当中,其中,教育人力资本的作用被大部分经济增长理论重点研究。

近年来,国内一系列人才政策陆续出台,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2012年国家推出了全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旨在引进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国内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同时,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纷纷开出优厚条件,推出各项优惠政策以吸引优秀人才,如郑州市公布的“智汇郑州”人才工程政策;杭州市提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以求培养本土国际化型人才和引进外国人才;天津市公布的“海河英才”计划大幅降低人才落户的门槛,为天津市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蓄人才;北京市更是推出“以才荐才”政策,突破学历、学位和职称等的制度上限制,以求留住核心人才。可见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人才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教育人力资本的投资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其经济发展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河南省经济增长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教育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人力资本还包括健康人力资本。本文要研究的是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本文在设计时没有把健康人力资本列入模型当中。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1.现代教育人力资本理论

现代国外学者关于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在理论方面,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便认为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单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还要依靠人的脑力劳动。他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一文中运用“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算出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大约有33%是由教育人力资本贡献的,并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1]。加里·贝克尔在其代表作《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分析》中从微观的角度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后发现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有关[2]。罗默(1986)在《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中,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收益递增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考虑了知识的作用[3];卢卡斯(1988)在《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中提出关于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式[4];罗默(1990)在《内生技术变迁》中指出知识使用的非排他性和知识产权的排他性使得拥有知识的人可以获得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生产效率,这被罗默称作知识的“溢出效应”[5]。

2.国外实证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也有不少研究。Mehdi S、Mohammad S和 Zahra S(2010)认为不同方式的人力资本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同[6]。Teixeira AAC和Queirós ASS(2016)认为人力资本决定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在国家技术进步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运用一种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整合变量的增长模型,来评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其中包括人力资本与国家产业专业化的相互作用。基于动态面板数据估计,发现人力资本和各国的生产专业化动态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且高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本、经济结构的交互作用机制可以促使经济增长[7]。

(二)国内相关研究

近年来,对于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国内也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实证分析的占绝大多数,而且在方法模型上也大都借鉴国外的模型。国内这方面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种。梁瑞雄、唐靖廷(2016)认为东莞市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总量之间高度正向相关[8]。邓俊荣、龙蓉蓉(2017)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其经济的增长[9];中部地区合理配置的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其产出增长;对西部地区来说,经济增长可以靠人力资本来带动。但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物质资本带动的,教育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显著。钱晓烨等(2010)研究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认为从业人员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大[10]。李向前、黄莉(2016)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当同时考虑物质资本、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为负值,教育人力资本没有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11]。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河南省以往主要是靠物质资本投入带动经济发展,但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因此过于依赖物质资本来带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核心地域,不仅要注重物质资本,还要注重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河南省199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研究了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三、理论模型

根据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的相关思想,教育人力资本存量的平均水平会影响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即教育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教育人力资本的这种外部效应不同于它自身固有的劳动能力的投入即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由此把教育人力资本内生化,把它当作与物质资本一样的内生性增长因素带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建立有效劳动模型,对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需要提到的是,本文在这里没有考虑区域劳动能力的投入,是因为对于区域(河南省)而言,外出务工的劳动人口较多,户籍上的劳动人口实际上没有完全参与到区域的经济建设当中,若将劳动力的因素代入模型回归结果会与现实偏离较大;另外,教育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数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如果将两者都代入模型可能会出现多重共线性,影响模型的拟合效果。

综上,本文根据C-D生产函数,在其基础上建立有效劳动模型,即用人力资本取代劳动投入,得到如下公式:

Yt=AtKtαHtβ

(1)

其中,Yt为第t年地区总产值,At为技术进步,Kt为第t年物质资本投入量,Ht为第t年教育人力资本存量,α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β为教育人力资本产出弹性。

由于地区生产总值、物质资本投入量的数值较大,为了便于计算,本文将公式(1)左右两边用数学方法同时取对数,得到的模型如公式(2):

lnYt=lnAt+αlnKt+βlnHt

(2)

由于主要研究的是物质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而lnAt反映的是技术进步的因素,因此,本文假设c=lnAt,从而方程可写为:

lnYt=c+αlnKt+βlnHt+μt

(3)

同时,借鉴索洛在1957年提出的经济增长方程①,可以得到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方程:

(4)

其中,△Yt/Yt为经济增长率;△At/At为技术进步增长率;△Kt/Kt为物质资本的增长率;△Ht/Ht为教育人力资本的增长率。进而物质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估算:

(5)

其中,S为某个经济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r为该经济增长因素的产出弹性;△X/X为该经济增长因素的增长率;△Y/Y为经济增长率。由公式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率一定的情况下,各经济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其产出弹性是正相关的,产出弹性越高,该经济增长因素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越大。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巨大,2016年年末总人口数达9 532万人,接近1亿人口。从受教育程度来看,2016年按受教育年限法来计算,河南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7年,低于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在现实中也可以看出,河南省的优秀高质量人力资源趋向于向人才政策较好的地区如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流动,同时省外的优秀人才很少来河南。河南虽然在人口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人口质量上却处于劣势。

(一)数据收集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了1995~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所用数据收集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模型中,用河南省实际地区生产总值(GDP)代表地区总产值,用河南省以199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代表物质资本,用河南省平均受教育年限代表教育人力资本。

1.河南省实际GDP的估算

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得到河南省名义GDP,以1995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消除名义GDP中的物价因素,从而得到1995~2016年的河南省实际GDP。另外,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在1995~2016年间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但1995~2005年的增长速率快于2006~2016年的增长速率,整体上河南省经济增长速率有放慢的态势。

图1 河南省实际GDP变动趋势

2.河南省以199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

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得到的是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本文对以1995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加以调整,得到不变价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以此直接代表物质资本。另外,从图2可以看出,1995~2016年间河南省的物质资本投入速率有正有负,但在这22年间物质资本投资大幅增长,整体上呈上升态势。

图2 河南省物质资本变动趋势

3.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的估算

目前,关于教育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主要有劳动者报酬法、学历指数法、技术等级或职称等级法、教育分解法、人才与非技术劳动分解法、受教育年限法等,其中受教育年限法使用最为广泛,本文也采用这种方法。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上的划分方法,按受教育程度把6岁及以上人口分为5级: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对于每一层文化程度的受教育年限赋值分别为:1年、6年、9年、12年和16年。计算公式为:

Ht=∑qtyt

(6)

图3 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变动趋势

其中qt表示t时期每一层文化程度的人数占6岁及以上总人口的比例,yt表示t时期每一层文化程度的受教育年限,Ht表示教育人力资本。从图3可以看出,1995~2016年间,河南省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较为波动,有些年份甚至是负增长,整体上看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速率逐渐放缓。

(二)数据整理

为了便于实证分析,本文对Yt、Kt、Ht三个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得到表1:

表1 对数变换后的数据

五、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如果是非平稳的,便很容易在实证分析中出现“伪回归”的问题,计量方法上,通常会利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判断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根据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表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lnY、lnK、lnH的ADF统计量均大于各自的临界值;本文把它们三个进行二次差分之后得到的△2lnY、△2lnK、△2lnH的ADF统计量均小于各自的临界值。因此lnY、lnK、lnH是非平稳序列,服从I(2)过程;△2lnY、△2lnK、△2lnH是平稳序列,服从I(0)过程。通过检验可知,本文采用的这些数据本身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所以不能使用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构建模型,需使用协整理论来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与物质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

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续表2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c,t,p)中,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时间趋势项,p表示所采用AIC自动确定的滞后阶数.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在Johansen协整检验之前,首先需要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对最优滞后阶数进行确定。表3给出了实证结果中各种准则选定的滞后阶数,根据极大似然函数(logL)、赤池信息准则(AIC信息准则)和施瓦茨准则(SC准则)一致选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在有效确立的单整阶数及建立VAR(2)模型基础上,本文将对这三个变量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研究,即协整检验,由于本文中有lnY、lnK、lnH三个变量,本文就需要采用适用于多变量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Johansen,1988)来检验它们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表4列出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本、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在样本期1995~2016年内的Johansen检验结果,根据表3的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认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方程,结合表5给出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与其他两个变量协整方程的正规化系数,本文得到相应的协整方程:

lnY=0.478940lnK+2.159522lnH

(7)

其中,河南省物质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α为0.478940;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β为2.159522。

表3 VAR滞后阶数不同选择准则的取值

注:*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

表4 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本、教育人力资本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表5 正规化系数

通过协整方程式可以看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和物质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在样本期间内存在协整和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物质资本投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都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物质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4789,每增加1%的物质资本投资便会促进0.4789%的经济产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为2.1595,每增加1%的教育资本投资便会促进2.1595%的经济产出,教育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物质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潜力巨大。

(三) 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析

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1995~2016年22年的数据,需要用年均增长率来代表各经济增长因素的增长率。年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

(8)

其中,m为年均增长率;t为期数;A为基期的值;B为报告期的值。

根据公式(8),本文可以进行以下估算,在1995~2016年这22年间,河南省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2988.3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4 880.81亿元,其年均增长率为10.6%;河南省物质资本从1995年的805.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7274.61亿元,其年均增长率为18.27%;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从1995年的6.87年增加到2016年的8.8年,其年均增长率为1.224%。再结合公式(5)本文可以估算出河南省物质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82.379%,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4.892%,可见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低于物质资本,1995~2016年这22年间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带动,教育人力资本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相较于物质资本很低,作用效果不明显,这与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弹性极不对称,如何利用教育人力资本的高产出弹性,以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河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河南省1995~2016年的统计数据,在对变量进行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推导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对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行估算对比,实证研究了河南省GDP、物质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河南省GDP、物质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远来看,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2.1595,高于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着重提高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是理性选择,政府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在教育人力资本趋于降低的时期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保留的投资力度。(2)在过去22年间,河南省的物质资本的年均增长率是教育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的14.92倍,河南省对教育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物质资本,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3)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4.892%,河南省物质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82.379%,教育人力资本相较于物质资本来说,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大,河南省在1995~2016年22年间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物质资本带动起来的,河南省的经济是粗放型的经济,政府需要认识河南省在教育人力资本上的薄弱,重视教育人力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

(二)建议

1.河南省经济增长方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依靠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味地铺大摊子,只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不考虑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依靠教育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教育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教育人力资本的质量改善。由于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依靠教育人力资本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是河南省未来发展的良好方向,即使物质资本的投入再多,但它的产出弹性不高,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是有限的,如果将对物质资本的投入转到教育人力资本上,教育人力资本会凭借其高产出弹性给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长。因此,在河南省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从“粗放型”的发展道路转轨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是非常必要的。

2.应注重教育人力资本在质和量上的提升

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这种投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量上的增加,这就需要大力支持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教育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省内贫困地区的教育做好鼓励和扶持工作;还需要注重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降低继续教育培训费用,并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起到对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鼓励作用。二是质上的提升,即提升教育人力资本的素质,优化教育人力资本的结构,加大对大专、本科院校的建设力度,加强河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向世界一流行列迈进,建设孕育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注重青年科技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流的、高质量的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3.应推进人才政策的实施

河南省近些年为吸引人才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如2017年11月23日公布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可见河南省已注意到教育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努力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主动争取优质的人才资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人才政策关系到河南省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到河南省综合实力的提升,更关系到河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人才政策的快速实施可以为河南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集聚充足潜力。引人不同于引资,引人不仅需要改善生产条件,还要改善生活条件。河南省应在“重金”引才和“零门槛”落户的同时,改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交通建设上做出良性努力,为人才提供优质舒适的工作环境。河南省需要在“引人”上抢占先机,既要保留住本省的优质人才资源,又要把其他省份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为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积蓄人才力量,加快实现中部崛起。

人力资本尤其是教育人力资本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具体来说,由于人是流动的,河南省又处于中原腹地,从外省流入河南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同时河南省的人才流出也会削弱本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没有把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考虑在内,而这一点也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注 释:

①SolowRM.Technicalchangeandthe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57,(39):312-320.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

猜你喜欢

协整河南省资本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资本策局变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