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研究
——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30杜石清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弘扬政治传统

杜石清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缔造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是中华文明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卓然屹立的精神命脉。将地方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作为载体,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工作,对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把“以工匠精神,办有温度的职业教育”作为办学理念,深入弘扬泉州地方传统文化,使地方传统文化在学生身上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既让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赋予地方传统文化崭新的表现形式,又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素养上的升华,进一步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来的目标,也是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追求。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一环就是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与传承,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民族文化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分量,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高校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的认可度,重新认识和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和吸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意识,并为实践中不断传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需要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和文化价值认同。

(二)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需要

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进程中积累的产物,也是推动民族向前迈进的重要力量,成为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不断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才能奠定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地位,使之保持绵延不断的活力。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将个人弱小的生命,与伟大民族深深地结合在一起,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才能凝聚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民族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热爱国家的壮志豪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好地报效国家。[1]

(三)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感化、教育大学生,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只有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才能为实现国家的强大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高校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使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时,既做到文化的入脑、入耳、入心,又将传统文化转化自身内在的言行,将传统文化不断继承和创新。

(四)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是增强地方归属感的需要

高校的发展是与地方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两者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高校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所在城市的发展历程,同时散发出城市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和城市底蕴。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是提高大学生对所在城市的认可度,也是对地方发展历程积累的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播,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融入高校所在的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变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既是对城市凝聚智慧和结晶的文明的一种传播,也是呼吁广大学生保护地方文明,传承地方文明,共同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只有增强自身对地方的归属感,才能油然而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地方的建设中去。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成果流于形式,经不起考验

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分析大学生的特点,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认真去研究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大打折扣,收效甚微。每次开展活动时,没有认真分析达到的目标,事后也没有认真总结,只是一味地追求过程的华丽,以及活动的覆盖面,尽管貌似在校园里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却也只是昙花一现,无法对大学生真正发挥应有的入脑、入心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认知和审美体验日趋提高,一般的活动已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也很难在工作中取得实效。[2]

(二)缺乏创新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活动开展,都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民族没有创新是会停滞不前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如此。固有的思维方式占据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年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大同小异,甚至有些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的教案好几年没变过,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融合不了新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活动形式单一,毫无新意可言,也让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逆反心理,被动地接受,也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普及,传统的一些做法如果不能与现代技术很好的结合,在具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内容与手段的滞后,得不到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也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地踏步,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功效。

(三)课程设置局限,传统文化的选修课较少,教师推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传播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往往马哲、毛概、思修等课程都被列为必修课,课堂授课内容往往比较枯燥,学生都被动学习,无法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很多老师都往自己所擅长的教学领域研究,未能很好地结合传统文化,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过传统文化的窗户,因此,他们往往不愿意开设跟传统文化有关的选修课。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长期地研究,才能有所收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对于很多有科研压力的高校思想工作者而言,谁都不愿意轻易去开设。这就出现了很多高校里,没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选修课,传统文化无法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里。[3]

(四)缺乏多样化的载体,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够凸显,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社会实践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机会,也是考验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情。但是很多高校没有重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运用,一味地以市场为导向,偏向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安排的社会实践都以就业单位为主。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更早地适应市场需求,以便在未来的就业增加资本,本无可厚非,但是忽略了大学生理想情操和道德信念的培养,以及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脱钩,使社会实践进一步偏离了轨道,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五)对教育成果提炼重视不够,有些高校没有成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随着时代前进不断创新,成果需要不断转化,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也需要不断的总结,但是在很多高校里这些成果仅存在于学工管理人员个人发表的论文里,没有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没有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流的论坛或者研讨会,优秀的学生管理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和传播,极大地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各种有利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研究的成果都不到有效的完善,开展学生工作遇到纷繁复杂的典型案例以及处理方式得不到集体的学习,无法在全校汇聚一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力量,更不能调动全体学工干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能够为全体学工干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指明前进的方向。

三、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将地方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堂内容的多样性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说教的教学方式,接纳地方传统文化,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将其作为辅助的教材引入课堂中,与全体学生一起分享,激发学生的共鸣。地方传统文化既是地方发展历史的缩影,也是地方时代变迁的宝贵财富,有利于学生了解高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发展进程。无论是外地学子,还是本地学子,都是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加深对城市的感情,进一步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地方传统文化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先进思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既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感受到民族脊梁的坚韧性,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教师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开设各式各样新颖独特的选修课,收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比如有些教师结合泉州地方特色,开设手工艺制作选修课,与学生一起研究制作花灯,并入围泉州市每年元宵节的花灯采集,既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地方传统文化的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高校要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结合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进一步使大学生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举办“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演讲比赛或者征文比赛,通过地方离退休老干部讲述历史的发展变迁,共同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发广大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掀起学典型、争做典型的学习潮流。举办地方旅游地图、美食分布的绘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学生喜欢的制作方式,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了然于胸,加深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举办革命歌曲合唱比赛,邀请地方退伍老革命军人担任评委或嘉宾,并邀请老红军开设讲座,为大学生讲述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加强建设地方传统文化专栏,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学习氛围

高校要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地方传统文化平台,全方位展现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在校内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设立传统文化专栏,让学生铭记历史,在传统文化中熏陶,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校内打造地方传统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成果,通过小场景、声光电、多媒体等形式,讲述地方重大历史事件,宣传地方传统经典文化,使之成为校内开展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建党建军节日和抗战胜利纪念为契机,举办为革命电影配音和泉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鞭策和鼓舞广大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奋勇向前。学院定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邀请泉州南音社团、厦门戏剧院到校为学生表演,让学生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中熏陶,在熏陶中领悟。

(四)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保护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宣传地方传统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传统文化景点,在参观中熏陶地方传统文化,领悟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地方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走近地方传统文化,喜欢地方传统文化,做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鼓励学生搜集地方传统文化景点的图片资料,拍摄视频,在校内进行评比宣传,使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为深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与地方传统文化相关的素质拓展训练,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磨炼意志的目标,也可以结合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

(五)成立地方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构建培育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要重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集中力量,开展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并转化成形式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地方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善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的宝贵精神,通过不断的研究,形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辅导教材和材料汇编。在全校掀起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热潮,使地方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从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好人生的方向盘,立志成长成才。[4]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把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结合,加强地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广大师生自觉用地方传统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是地方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认知能力、是非辨别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地方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把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塑造。高校要始终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真正把地方传统文化贯穿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猜你喜欢

弘扬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