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走向“高品位”
2019-01-30张永强
张永强
新课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提出,直指课堂教学的内核。新一轮语文教育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如何教,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品味,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道”的缺失
语文课堂走到今天一直饱受批评。从1997年洪禹平先生的《误尽苍生—也谈语文教育》到今天为了高考,各种教学手段、方法的训练一直走到极致。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把“术”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每一个高考知识点的应试技巧从训练到考试,再从考试到训练,用很多语文教师的话来讲:就是要在平时课堂中把学生训练成会做题的机器,这样在考试学生就不会怯场从而战胜高考。这句话的背后鲜明暴露了我们语文课堂“品位”的缺失——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过分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启迪与培养。一堂完整的语文教学内容应分为: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五个层面;一节高品位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有: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五个层面;从事实到问题提出,从知道到评价才是真正的教学设计,但我们目前语文课堂大多停留在“技能”“应用、分析”这个“术”的层面,极端强调学生“会做题”很少有进一步上升到发现“问题”“综合评价”的“道”的层面。术固不可少,但不是目的。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堂应该包含:语言品位、文学品位、文化品位、道德品位、人文品位、心灵品位等“道”元素,而“道”恰恰是我们语文课堂所缺失的。
二、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融核心素养于教学中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应该注重“道”,注重语文味。传统教学偏重考纲、考点和解题思路,很少抵及精神与情怀,是缺乏“人的视角”下的赏读。使原本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变成只见字词句篇不见形象意义的碎片,陷入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全然被考纲牵着跑的虚无,而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有品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品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体现为语文的内部功能,包含语文课堂的语言品质、文学品质、文化品质;第二个层面体现为语文的育人功能,包含语文课堂的道德品质、人文品质、心灵品质。这些品质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说教,而是在语文课堂的师生对话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语文课堂的语言品质、文学品质、文化品质,属于语文课堂品质的本体层级。这三种品质作为语文课堂品质的核心,在语文课堂中呈现为一个综合体,不可截然分开。在这三种品质中,语言品质又是核心的核心。在语文教师所执教的各种文本中,越是经典的文本,对课堂教学的“语文味”要求越高。经典文本其自身的“语言经典性”自不待说,更重要的是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呈现怎样精彩的教学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出怎样的“高级”语言。
道德品质、人文品质、心灵品质是语文课堂品质的高等层级。这三者也是综合的,不可截然分开的。教育的终极目标、神圣责任是“树人”,“树人”的目标由各个学科共同承担。而语文学科更具情感因子,对学生的性情陶冶和心灵净化更具优势,因此,语文课追求的高品位就是打造语文课堂的道德品质、人文品质、心灵品质,实现语文课上的“树人”功能。当然,课堂上的“树人”途径,应是“浸润式”的,“润物细无声”的。
三、如何打造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品位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说:要打造你的课堂教学作品。课堂作品就要有优秀的品质,它的形成是要精雕细刻的。
核心素养融入语文教学,要围绕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具体设计,统筹安排新的课程资源,经由讲义、教材载体呈现出来。教师着力解决好内容和形式、教法和学法的关系问题,努力做到:价值导向上有明确的目标,课程内容上有恰当的安排;教学阶段上有合适的阶梯。审美情趣的自然熏陶,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使母语教育大有用“文”之地。
如《项链》教学中传统设计只是停留在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重在批评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上。这样的教学设计仍是停留在“分析”阶段,如果我们进一步设计:2、玛蒂尔德除了爱慕虚荣的性格还有那些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引导学生去挖掘她面对丢失项链勇敢去用十年时间去偿还,得出她“敢于面对,诚实守信”等特点。如果再进一步设计:玛蒂尔德是一个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如在放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如何来看待她身上优点和缺点(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明显挖深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去结合现实生活思考“人物的社会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本表面,从而提高课堂品味。
有人认为高三语文就是复习备考,只抓技能训练就可,其实不然。一堂高考复习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仍然可以让它真正的让学生“走心”,而又有高品位。如高三复习课——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得体》,设计:让学生懂得交际语言看人要注意“说活对象”(中华民族传统的谦敬词)、“注意场合”“把握语体”“明确目的”。如果仅仅教学设计停留在这一层面,还是只留在“术”面,如果我们进一步设计:语言得体(称谓、敬谦、禁忌语)这一种要求背后,体现的是什么心理或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有“等级制度、礼貌原则、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等。极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去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语言品位、文学品位、文化品位、道人文品位的展示。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品位设计是深层次教学展示平台,它的文本解读应体现三个层次:文本的表层意义:反映了什么?文本的隐含意义:作者的意图;文本的风格特征:作者形成的风格?课堂思维能力训练应包含四大层次:认知思维能、理解思维能力、评价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
一堂好的语文教学就是老师牵着学生的手进行一次旅行,而一堂好的教学设计就是打开学生的思维,把天上高贵的理想摘下来放进孩子的心中。只有教学设计符合语文教学的“本真”,语文教学才真正教出了“语文味”显现语文教学的“高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