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研究与借鉴
2019-01-29原波何显运
原波 何显运
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体系,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其本质在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学习地点的协调统一。本文介绍了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制度瓶颈以及主要问题,阐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247-02
引言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给学生以实用先进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笔者对德国开展双元制的职业学校以及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访问交流,深入了解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情况。以德国萨克森州的德累斯顿职业学校中心为例,该校在德累斯顿属于第二大职业学校,但是管理人员极其精简,学校设有正副校长各一名,秘书处3人,由其中1人专职负责学生管理。职业学校的教师工资由州政府统一发放,学校的硬件投入及日常办学经费由市政府负责。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另一种形式,在德国众多高质量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中独具特色。全德国共有近一千家跨企业培训中心,提供超过14万个的企业培训岗位。2001年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跨企业培训中心成为能力培养中心的促进措施”,进一步引导跨企业培训中心向着能力培养中心发展。
一、德国双元制教学特点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教育制度,更是一种重能力、重实践的职业教育思想,其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一整套法律文件进行保障,包括招生、学习内容、考核方案等内容。为了保证职业院校专业间的均衡发展及学生培养质量,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则都是由教育管理部门统一制定,通过聘请行业内专家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工作中技术的进步,分别制定学习计划和培训规则,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规则科学,客观且合理,避免了不同院校同一专业之间教学计划和最终培养质量的差异,再加上统一的IHK职业能力资格考试,使得职业教育培养和考核的方式统一,有利于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企业技术与学校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保障了学生所学内容能够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技术密切相关。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是来自于真实的企业项目,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即能够迅速胜任企业的工作,也同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新员工培训时间,这对于德国普遍存在的“精益化”生产企业能够高效率地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必备的人才储备。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企业的最新生产工艺和最先进技术,并且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工艺生产规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德国职业教育没有国家级的技能竞赛,因为德国双元制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内在实力,而不是表面文章。德国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是让个别优秀学生取得显著的成绩,而是重视整体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使所有毕业生均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任务,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独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的能力。
(四)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主要以硕士为主,基本上没有博士。教师的任务以教学为主,不做科研。教学采用团队授课,以职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待遇水平较高,能够保证教师来源充足、素质高且具有敬业精神。教育部门会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主要是以所教授学生的职业资格通过率为参考,并要求教师每年参加企业培训,保证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国职业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开始尝试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并在一部分地区进行试点,目前“双元制”模式主要在中职院校进行探索,而在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大规模实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职业教育立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上的支持
我国在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部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其法律条款的具体内容过于宽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法真正发挥法律的保障效果。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迫切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对职业教育法进行重新修订完善,真正建立职业教育从招生、教学、师资要求、设备环境、績效考核以及经费保障方面的详细法律体系。对于职业教育与企业关系密切这一实际情况,职业教育法还应该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双方的义务与权利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像德国双元制模式一样,学校与企业真正建立互惠互信的合作关系。
(二)改革考试录取制度,保证职业教育的生源
我国长期存在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职业院校无法获得优秀的生源,进而造成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无法在社会上赢得应有的尊重,并不断恶性循环。德国双元制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重要原因在于其生源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在于其教育模式能够实现提前分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并且不同教育模式的学生在职业发展阶段还可以自由切换,不存在国内学生面临的“一考定终身”的尴尬局面。如果能够尽早参考德国双元制模式,尽早进行教育分流,例如在小学毕业时就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及早进行分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教育类型,这样可以保证有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职业院校。
(三)重视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但要求教师能够胜任理论教学,而且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并且实践能力必须能够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重视,但是却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很高,这显然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职业院校的科研基础显然无法与科研型大学相提并论,片面按照科研型大学的标准来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有失公允,且会严重干扰教师的教学过程。国内职业院校应该参考德国双元制院校对师资的要求,重视教师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按照严格的职业规范建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技术能力培训,才能切实确保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毕业生的核心工作能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阶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训能够胜任今后工作任务,并且具有持续学习能力技术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职业、工种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能及时优化调整课程体系,还是坚持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势必造成毕业生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更加无法达到职业对人才资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辉,朱健.德国职业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9,5(03):39-40.
[2]尹云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职业院校机械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72.
[3]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侯静,石磊娜,张振平.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成人教育,2012,32(08):65-66.
[5]原波,丘永亮,何显运,徐勇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中国模具专业的转化应用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