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心理表征与现状解析
2019-01-29孙彩霞刘雯雯
孙彩霞 刘雯雯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资源的前瞻性开发和储备。基于安徽、山东等多所高校1634名大学生领导力心理表征及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自我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整体的领导力素质偏低,建议高校应重视大学领导力教育,以覆盖面更广的教育方式对更多学生展开领导力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0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具有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既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才这种战略性资源的前瞻性开发和储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苏珊·R·考米维斯(Susan R.Komives)等学者的观点,领导力是人们共同致力于完成积极变化的关系过程与道德过程,应该在实践中担负起社会责任。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通用的领导力特质包括:公正、诚实、积极解决问题的双赢之道、乐于沟通、能鼓舞人心并建设团队。因此本研究针对大学生领导力素质基本情况、情绪智力、实践行为、社會责任等方面,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研究调查问卷》,于2017年对安徽、山东、江苏、重庆等多所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1634份有效问卷,得到了参考数据,有助于我们直接地了解大学生领导力的心理表征及发展状况。
二、结果与分析
1.调研对象领导力教育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学低年级,其中大一占42%,大二占52%,三、四年级占6%,其中男生43%,女生57%,调查对象出生于城市家庭的占54%。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领导力教育方面的项目或课程非常少,86%的学生未曾了解或修读过有关领导力的课程,仅有23%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听过有关领导力的报告或讲座。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学生干部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或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培训及教育,是所有大学生中对领导力发展最为关注和活跃的一个群体,从问卷调研情况来看,55%的学生都加入了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并担任一定的职务,但仅有29%的学生参与过学校组织的针对学生干部的专题培训班,包括讲座、经验交流会、素质拓展等。在大学期间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事件工作和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兼职管理工作的为28%和8%。从以上数据了解到,虽然高校已逐渐认识到领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还普遍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开发项目或课程,相关培训也基本停留在少数学生干部层面,显然,中国高校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上的重视度与实际举措设置上不容乐观。
2.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情况。关系是领导力效能的关键。情绪智力领导力量表主要是围绕团队中的“关系”,了解大学生领导力特质中的情绪行为表现。大部分学生对参与团队持积极态度,72%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在团队中提升自我的能力,62%的大学生会持“经常”“总是”这两类积极性态度,如去建立团队感、思考团队中其他成员的需求、思考我的决定如何被团队接受等;累计79%的学生“经常”“总是”和团队成员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认真倾听、努力解决团队冲突,66%会尝试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融入团队中,尝试在团队中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只有23%的学生会“经常”“总是”花时间去了解所在团队的非正式传统,35%的学生会去了解团队公开或潜在的价值观,是所有选项中认同度最低的。显而易见,大部分学生对所在团队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没有意识到团队价值观在团队发展中的重要性。
3.领导力实践行为状况。该量表主要从实践和行为视角来理解领导力,所关注的是库泽斯和波斯纳提出的卓越领导者五种行为: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5个维度的差异。调查显示,88%的学生会信守承诺,相近的数值也体现在“尊重他人”的选项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经常”“总是”以身作则,这些素质已经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但在“我会展望未来并就可能会产生影响的事情与他人沟通”“我努力寻求各种方法鼓励大家创新”“我向团队成员阐述我们应该有能力达到的目标”“与他人讨论如何形成共同目标来实现双赢”等方面,“从不”“很少”的比例出现了出奇的一致,都近达16%,显现出学生在“共启愿景”“使众人行”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
4.社会责任领导力现状。领导力致力于取得成效或者完成变革,应该在实践中担负起社会责任,这体现在组织内以重视关系、合乎道德、尊重、诚信的方式发挥作用,完成自己的责任。超过80%的学生表示,他们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珍惜为团队或共同利益做出贡献的机会并为之努力,会承担自己应允过的责任,但有近45%的学生认为“不乐于或善于表达自己”,在“我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选项中有38%选择了不确定或不同意。这显示出当今大学生普遍具有责任感,认可集体利益的重要性,但在“沟通”“交流”等维度上尚有较大心理困惑。68%的学生坦言可以接受“变化”,76%的学生“相信我肩负着民族的使命”,显示出大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能够理解自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
三、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现状解析及建议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普遍认可领导力的重要性,但接受领导力方面的教育机会非常少,个人主观上缺乏提高领导力的努力与尝试,对领导力的认识和了解也不够深入透彻,目标性不强,整体的领导力素质偏低。根据调研范围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分析,低年级大学生自我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尚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缺乏对知识和能力深度挖掘的动力,在素质提升和潜能开发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
1.开设领导力教育的课程。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应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推动课程体制改革,将领导力的培养列为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是可行之策,设置专门课程鼓励大学生学习提升领导力。当然,培养一支领导力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建议教学中采用实践性、体验式的教育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2.开发特色项目。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设专门的领导力项目,可以分为短、中、长期,通过短期项目,如讲座、工作坊等覆盖全员,促进大学生对领导力的初步认知,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有进一步需求的学生,可以设置中、长期项目,针对性地加强培训,这也许是高校在进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时的一种有效方式。
3.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差异化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应该多元化、多样化,除课堂教学、项目培训外,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丰富载体,广泛开展论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锻炼等,为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培养领导力的多元实战平台,也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注重培养自身的领导力。
参考文献:
[1]苏珊·R·考米维斯,南斯·卢卡斯,蒂默西·R·麦克马洪.大学生领导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领导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奚洁人.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