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疲惫感的表因分析与应对计策
2019-01-29王晔陶续
王晔 陶续
摘要:学业疲惫感这一现象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较为普遍,本论文基于对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探究学业疲惫感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计策,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师生之间良好沟通,变被动消极的接受为主动愉快的摄取。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业疲惫感;表因分析;应对计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185-02
“学习疲惫”相关研究:在此论文中,将“疲惫”概念等同于“倦怠”,“学习倦怠”是由“职业倦怠”衍生而来,Pines[1]和Meier[2]等人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承受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情感以及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逐渐丧失热情,生生之间态度逐渐冷漠、关系疏远,以及对学业持消极态度的一种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学业倦怠感是由长期的课业压力造成的心理以及身体耗竭,从而逐步丧失学习兴趣。
一、学业疲惫感的表现
1.课堂行为散漫。魏婷从“自然”与“社会”两个维度来分析“学业疲惫”,她提到:倦怠的学生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作出一些不恰当的以及散漫的行为。“课堂行为散漫”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校英语课堂中,大外也不例外,具体表现为:课堂上保持沉默,不积极配合教师,同时,一些学生还在课堂上从事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如玩手机、睡觉、利用讨论时间与同学闲谈,以及迟到,随意上厕所等不尊重教师的行为。
2.任务拖延。赵芬认为“拖延症”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当同学承受过大学习压力或生活难题时会产生抗拒心理,经常拖延任务,经笔者调查发现期中与期末为拖延症的高发时期,62.5%的同学在这两个时期出现了学习拖延情况,在面对多科考试与期末论文等巨大压力时,这些同学会选择逃避任务,并集中于考试前两天开始复习、论文上交前一晚开始查找资料编写论文。同时,相关学者选用三个维度来衡量倦怠程度,其中之一就是“工作怠慢”,这也说明由“怠慢”导致的“拖延”正是疲惫感的表现之一。
3.自我成就感低。杨涛认为“自我成就感低”等消极情绪是倦怠的表现之一,同时,Maslach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同时,通过问卷结果显示,30%的同学没有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感到满足,27.5%的同学并不认可自己的能力,13%的同学没有因完成任务而提高自信,正如曾宪义在其论文“高校学生自我成就感差异探析”中指出:自我成就感是指人取得成绩或成功以后引以为豪的感觉,以及一种自我满足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并提高动机水平,由此说明我校同学缺乏自我成就感。
二、学业疲惫感的成因
(一) 客观原因
1.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以及矛盾。在距离感方面:由于教师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所以老师和同学之间没有办法拥有“朋友式”的相处模式,这就导致了他们之间距离感的存在。因此,同学们并不敢踊跃地回答问题,这使得他们无法积极参与课堂,无法更好地吸收知识,从而加重了课下学习的任务,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业疲惫感;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同学认为教师十分负责,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17.5%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要求很难达到,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出于对学生负责以及更好的教授知识,对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但对学生来说一些要求遥不可及,难以到达,这无疑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矛盾,促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2.教学引导缺失。孔媛媛[4]指出: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不当,应用的考核方式不够多元化,考试仍占主导地位,在这些问题上,我校普遍有所改善,意识到“一考定终身”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许多课程采用“多部分评分标准”,其中,一部分是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小考),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試,这种评分方式确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努力,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疲惫感,因为学生需要面对应接不暇的考评。
(二) 主观原因
1.盲目择专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的同学在报考本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他们并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咨询,就选择了自己的专业。30%的同学表示,本专业并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他们中有的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兴趣和自信。同时,据另一道问卷题的结果显示,7.5%的同学表示后悔自己所选的专业,52.5%的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表示怀疑。杨丽娴[5]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即专业承诺越低,大学生越容易感到疲惫,换言之,当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越感兴趣,越不容易感到疲惫,因此对于这部分人产生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玩手机,睡觉,与同学聊天,有的同学甚至经常逃课等情况便不难解释了。
2.学习方法不正确以及学习心理不当。根据问卷结果显示:5%的学生步入大学后,依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无法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加重了学业疲惫感;还有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后,缺乏自制力,加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放任自己,最后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态度;同时,16%的同学表示在学业上会努力追求完美,这种学习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学业疲惫感,赵波认为过分追求完美会加重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感以及疲惫感。
三、克服学业疲惫感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孙晓莉[3]在应对学生疲惫感等相关问题中提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疲惫感,孔媛媛在学习倦怠的解决方法中指出:社会、个人、学校应合力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校园建设”以及“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减轻学业疲惫感,由此不难看出,加强管理制度十分必要,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系统,还要建立完备的反馈系统,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同学的反馈,当然,也为学生将自己的意见、想法提供了反馈的桥梁。
2.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魏婷提出“学习进程控制资源的补充”这一解决方法,它由两方面构成:首先,大学生应对自己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并依此制定可实践的学习总目标;其次,细化总目标为清晰的阶段性小目标,这一方法恰恰说明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为制定可行的目标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合理安排时间也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节约时间,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时间安排得越合理,可支配的时间越多,便可以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缓解学业疲惫感。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通过笔者的访谈得知,不仅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并出现多种不和谐。孔媛媛曾提出:当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挫折、失望、难过等消极情绪时,更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以及逃避学习的行为,因此学会“消除刻板印象”“接受其他人的特殊性”等方法尤为必要,有助于减少对他人的偏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从而减轻学业疲惫感。
参考文献:
[1]Pines A.& Kafry D.Tedium in College[C].Paper Presented at the 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 Hololulu,Hawai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992210),1980.
[2]Meier S F & Schmeck R R.The Burned-out College Student:A Descriptive Profile[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al,1985.
[3]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孔媛媛.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5]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州:福州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