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科研项目培养普通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29江东能邓思平陈华谱吴天利田昌绪朱春华李广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

江东能 邓思平 陈华谱 吴天利 田昌绪 朱春华 李广丽

摘要:我校开展了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比如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上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指导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上面临新挑战。本文从具体的原因着手,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可为普通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162-04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要成为农业强国,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薄弱,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1]。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麻省理工学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本科生科研机会”项目,而国内这方面的探索起步晚,发展慢,各个大学发展参差不齐[2]。为了提高普通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3]。通过长期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目前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上对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缺陷

学校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包括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会进行立项和予以资金方面的支持。然而学校依然按照往常的模式运行管理,在政策和措施方面没有全面地支持本科生开展科研项目,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校课程时间安排如何合理化,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学校对于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鼓励力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参与科研的动力不是很强;学校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有欠缺,从而不能为大量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学校在培育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方面亟待提高;如何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

(二)指导教师在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新挑战

指导教师是大学生进行科研的第一位引路人,所以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研究是具有难度的工作,特别是要指导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本科生进行科研,所以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只有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在教师丰富学识指引下,才可保证学生的科研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第二,对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要求更多,然而教师同样面临工作时间的限制,目前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任务较重,有的管理工作较多,还有的其他杂事太多,目前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偏少。第三,对教师指导学生的经验和方法有更新的要求。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项目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不具备很好的经验和方法,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

(三)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上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目前虽然进行了学分制改革,对农科大学生的毕业总学分要求明显降低,但学生课程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仍然比较大,学生一般在春秋两个学期都比较繁忙。我们本科生一般是大二或大三进入实验室,但这个阶段课程学习压力仍然较大,一方面导致学生不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在科研项目中,科研项目开展断断续续;另外一方面,在科研投入较多时间的同学课程学习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利用中午和课间休息时间开展实验。在大四阶段,虽然课程较少,但学生同样忙于考研、找工作和毕业实习等,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科研。寒暑假虽然时间充裕,但是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较多。如,有的同学想去社会实践,有的同学嫌学校条件艰苦,等等。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的同学对科研项目投入精力极少,只有少数的同学能够坚持完成比较完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等。但目前他们成果的水平还比较低,发表论文都是中文普通期刊居多,这也反应出我们对于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培养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完善依托科研项目提高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以上从管理体制、教师和学生的诸多问题分析,为避免我们施行的依托科研项目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举措落入形式,或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如下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管理体制上对农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完善

1.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上的提升。学校的管理体制及管理人员在顶层设计上应该起到主导和服务的作用,不能把所有责任落在教师肩上,那么管理层人员首先就要清醒地认识到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极大的促進作用,对本科生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教辅单位应全力保障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教学和科研管理单位要做好协同育人方面的配合,商讨制定帮助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具体保障措施。例如,针对学生因为有课不能参加校外专家学术讲座的问题,教务处是否在排课方面予以协调,保障学生能够了解学术前沿。学校应该尽量多开展诸如“学术活动周”“学生科研成果展览”等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拉近学生与科研的距离,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数字校园建设,例如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学生在学校任何位置可以下载文献,随时进行科研,为学生进行科研提供更好的网络资源条件。后勤单位可以加大投入,寒暑假开放更多的食堂,提高留校进行科研学生的生活水平。财务方面应该给予寒暑假参与科研大学生适当的生活补贴,以前学校规定校内项目不能发放学生的生活补贴,该条规定应该适当放宽。

2.注重学科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大学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核心就是科学研究。目前,国家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简称“双一流”。2017年9月《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但双一流建设学科仅465个,涵盖的院校少,以水产专业为例,仅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入围,相对于全国几十家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来说,比例极低。虽然普通农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大多没有进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要有所作为。倡导教师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开创新的研究方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尽量缩小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差距。只有教师开展优秀的研究,才能保证一同参与科研项目的大学生更好地开展科研,更好地提升。

3.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作为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和学时,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时间投入。把教师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计入工作量,同样也会激励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在有个误区就是把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作为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来看待,其实是不正确的。首先,本科毕业论文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的内容,而不同学生科研项目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再者毕业论文和科研项目在内容上可以不一样。当然,两者结合是可行的,但不能因为两者容易结合就把它们同质化看待,而应该根据学生具体投入科研项目的时间和精力来衡量,不能跟毕业论文一样所有学生一刀切。可以将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或毕业实习对等,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实验室以参与科研项目的形式完成社会实践或毕业实习的内容。

4.重视农科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搭建企业学校联合育人平台。高等农科院校应与相关农牧企业建立深入联系,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实习,应注重研发工作实习,除学校导师外,还为学生聘请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研究解决农牧企业中生产一线问题。学校应规范相应培养流程,严格遴选企业导师,并可适当给予报酬。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可以避免学术研究过于封闭,脱离生产实践。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革新教师的研究方向,同时还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5.培育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保证,因此,在学校层面上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第一,目前普通高等农林院校可能对高级别的境外人才吸引力不够,因此更要重视本校原有师资和引入普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教师境外深造。第二,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比如在绩效考核方面专门有一块内容去考核和激励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学生。

(二)指导教师在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新举措

教师是开展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培养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科学地指导学生。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指导教师提出如下的建议。

1.指导教师思想认识上的转变。首先,教师要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陷,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是我们农科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此外,通过与大学生共同进行科研,可以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第二,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与“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的差距,普通农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要牺牲部分节假日休息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可喜的是,我们普通农科院校的教师,特别是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在节假日坚守在科研岗位上,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申请和开展科研项目,在经费和时间方面保障学生开展研究,实现以研促教。

2.农科大学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目前,提升教师能力的主要策略有出国进修和科学研究。在学校政策支持下,境外访学的人员频次逐年增加,他们带回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学校的倡导以及教师的努力下,普通农科院校的教师也都积极申请和开展科研项目。作为农科类专业,有一个特殊性就是需要贴近生产实践,所以走近生产一线,从生产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也是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

3.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注意事项。指导教师在科研项目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前期的课题选择,后期的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课题选择方面,尽量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研究前沿,注重交叉学科,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科研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可实现性的强弱。指导教师对于研究的选题可以进行拆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生开展,保证课题合适的难易度。进度管理可以慢慢由教师主导,最后到学生自觉开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质量控制方面教师一定要狠下功夫,检查学生的数据记录,保证学生科研的真实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指导教师要做到跟进学生的研究项目,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相关专业能力。如果某个方面遇到瓶颈,自己不能够指导,教师可积极地帮学生联系其他擅长这个方面的教师予以解决,比如一起探讨,做到多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具有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单位,还可以发动研究生指导本科生,让本科生多与研究生进行交流,可提前让本科生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另外,也可以帮助研究生提高自身教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总之,做到学生有人精心指导,有人认真负责,避免放羊式的培养。

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意味着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会很多,因此,教师还应该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在学识上面教师可能高于学生,但在人格方面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要尊敬学生,爱护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科研,还应该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教师如果答应学生的事情,最好能够兑现,要求学生诚信做人,首先自己需要诚信。指导教师要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帮助和培养学生。教师耳濡目染地培养,更容易让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4.指导教师与学生存在矛盾情况的解决思路。有极其少数的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有与导师产生矛盾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教师的研究方向,想更换指导教师,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可做思想工作,但如果没有办法挽留,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另一位更适合的指导教师,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把教师的个人得失放在次要的位置,尽量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三)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有些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共性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做好可以事半功倍。

1.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学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参与科研项目对自身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作用,乃至专业学习的极大推动作用,所以自身应该积极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课余时间是去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待在宿舍玩电脑,还是花时间在实验室,自己要把握好时间分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对专业的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事专业相关的研究,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在选择指导教师时,学生可主动联系从事自己感兴趣研究领域的教师。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指导教师才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培养;只有自己充滿兴趣,才能在枯燥的研究中找到乐趣,实现快乐学习。

2.规范地从事科研项目。首先,要尊敬指导教师和学长,明白他们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科研需要大量的付出。第二,进入实验室,爱护实验室。要学习实验室的规矩,如清洁卫生、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科学规范地做实验记录等等。第三,学会安排时间。开始可以按照教师设定的时间进程开展科研,后面应该学会独立自主地安排进程,并及时地向指导教师反馈进展,探讨遇到的问题。第四,认真阅读文献,训练写作能力。参与科研项目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操作的训练,要及时分析实验结果,学会归纳总结,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第五,多听学术报告,多参与学术交流,从别人的研究中找到启发。第六,争取去国内外先进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最后,大部分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不能发表文章,或申请专利,因此不能以取得研究成果为目的地从事科研项目,而应该以解决科学问题为主要动机。

三、结语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的主要阵地[4]。针对传统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试能力强、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等弊端,我们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而核心是学生投入科研项目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师的投入时间和指导方式等存在问题,学校政策支持不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措施。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灯山,曾勇.浅谈科研项目和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6,(15):235-236.

[2]王成勇,周慧杰,朱晓勇.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J].高教论坛,2011,(10):23-25,50.

[3]邓思平,陈华谱,吴天利,江东能,朱春华,申玉春,李广丽.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108-109.

[4]徐姗姗.新农村建设视阈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