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2019-01-29曾晓进魏飞跃周曦
曾晓进 魏飞跃 周曦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要求提高高校教育水平,而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高校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具有反思能力和“传道”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74-02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提升个人整体素质。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面对当下形势,为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顺应形势,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这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才能不负师者职责,不负时代,不负学生。
什么是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学术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能力[1]。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顺利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并能够直接影响其质量和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同时是教师必备的一种职业素质[2]。无论哪种说法,都承认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是否能顺利高效地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一、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笑话,有人问:“如果要驯服一匹马,你需要知道些什么?”答:“比马知道得多。”这个对话强调的是作为教师要具有学习者所不具备的能力和技巧,教师必须要知道所教授的学科课程。“你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要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老师就得对本学科有深入了解,充分掌握学科知识。并且光是“一桶水”是不够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多样,教学如果仅仅只是对教材的照本宣科,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科发展新动态,自己也要投入精力,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学习,不断更新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才能往“桶里”注入活水。作为大学专业教师一般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是授课与讨论学术问题不一样,学术问题的讨论可能是复杂而晦涩的,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是简练而清晰的。教师必须在熟悉教材、认真研究大纲的基础上,把复杂的专业知识精准、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条理清晰的寥寥数语就能把一个知识点解释清楚。同时,教师的眼光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上,适当的补充相关知识,往往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如讲授汉墓出土医书时,可以用视频或图片的方式,介绍汉墓挖掘过程和出土文物,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汉墓出土医书的价值。或者带着学生参观博物馆,以直观的方式近距离接触文物,加深印象。
二、掌握教学技巧的能力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彼得·法林认为教学“不应该像棒球比赛,教师向学生投掷思想,学生要么击中,要么出局,而应该像玩飞盘游戏,教师邀请学生参加,学生接住掷来的观点,再把它传递给别人”[3]。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一味灌输,但是并不知道学生能否理解,是否掌握。大学教师应该具有有意性(intentionality)[4],即因为某个原因而有目的地做一些事情。有意识的教师必须理解和使用各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維、问题解决和操作技能的发展。因此,有意识的教师会经常问自己:学生要理解和掌握什么?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怎样设计一堂课?是否有效利用了课堂每一分钟?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轻而易举,应当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课前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想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一堂课的“起承转合”如何实现。比如用什么方式引出今天的授课内容。如果本节课内容与上节课相关,可以采取回顾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或者采用问题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本次课结束时揭晓答案;或者采用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兴趣。
(二)授课过程
授课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好处是可以有效地传达信息和观点。同时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除了授课方式的不同,教师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如文字书籍、电子视听设备、多媒体网络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讲授经络穴位时,单纯的文字描述让学生很难记忆和理解,如果加上图画、模型、动画,会使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形象起来,学生理解也更容易。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野外上课摆脱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
(三)课后考查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希望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它也是教师与学生间“对话”的延伸,是课堂外的延伸。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得怎样,是否达到教学大纲上的要求。评价方式有很多种,如课堂小测验,学完一个部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目的不是分数,而是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同时,也给了教师一种反馈信息,哪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没有理解,哪些教学目标没有达到,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也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式的评价方式,随着教学进程,每隔两三周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难度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具备教师效能感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通过学生评价体系的结果,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知识,教师从学生身上反思教学。只有当“教”能够促成有成效的“学”,“教”本身才有成效。教育心理学家把教师对自己教学所引起的变化的看法叫做教师效能感(teacher efficient)。当最初设定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从书籍、同事、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以充实自己,巩固教学技能。同时,也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不断尝试使用各种策略来解决教学问题,观察策略使用的结果,能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具备“传道”的能力
教育肩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重任,而这一重任是通过教师的言行来实现的。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师表的作用也在于育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学生的品学取决于教师的德才。”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指出:“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也要关注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困惑;除了回答学术问题,也要回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人际关系、人生选择等问题。高校教师应该言传身教,以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自己,以个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正面、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问题。尤其是对于将来要成为救人治病的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和医技的传授同样重要。
五、结语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高校教师需要勤练“内功”,终身学习,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既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又要了解大学生心理和认知能力,并且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赋予学生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大学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核心概念与基本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4,(3):68-75.
[2]汪红梅.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102-104.
[3]彼得·法林.教学的乐趣[M].姚晓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第7版)[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罗华陶,蔡勇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结构及培养机制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12):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