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

2019-01-29杨健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培养模式核心素养

杨健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从事音乐教育教师的,而核心素养是引领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发展的核心之一,本文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72-02

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要求把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这里所讲的核心素养,广义的是指一个人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保障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品质、知识、能力等。然而核心素养还可以针对学科来进行定义,如语文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等。狭义的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学习某一个学科、发展该学科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潜能。无论从一个人的发展还是从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建构,研究核心素养都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探讨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就尤为重要。

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性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就是发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所共有的素养。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还要求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生活、事业的成功。这种素养是共性的,是核心的。它首先强调的是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其次是构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成长、发展的核心素养。

1.音乐文化基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大自然斗争中创造总结而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积淀的结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是一种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意识形态。首先是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其次是科学思想、理性思维、批判意识、探究精神。而音乐文化所体现的是音乐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就有“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还因为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所以文化是基础。

2.音乐基本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一定素质。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自然的探索、认知、改造的水平。音乐的基本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进行音乐艺术实践时体现出的一种能力,还可以认为是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既包括对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的色彩感受能力,同时也包括对音乐的记忆、理解、表现的能力。音乐基本能力体现了一个人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育时的基本功,对音乐进行欣赏时表现出的理解能力,所以这种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3.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创新能力,是指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音乐实践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论积极地探索音乐社会现象,用音樂的方式、方法客观反映社会现象,如实表达人们的情感的能力,同时具有真实地再现和创作出音乐作品的能力。音乐的创新能力,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音乐一切能力的最终表现。

二、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教育体系一直是沿用当时苏联的模式,同时也向专业音乐学院靠近,虽然这种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专业、音乐教育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多元文化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当前进行的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那种以音乐专业学科为主的学科课程教育体系很难适应当前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在一次音乐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有一位音乐教育的管理者指出:“每年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在来到基层从事音乐教育,大多数学生缺乏基础音乐教育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以至于很难适应当前基础音乐教育,在学校学的用不上,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用上的还要重新学”。这起码也验证了我们当前高等音乐教育有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之处。我指导的一位本科生,在实习返校后告诉我在实习中的感受:“21世纪的音乐教师所面对的将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现代中小学学生在校外就基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的还具有了宽广的知识面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还有的有了自己的思想与见地。”所以,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高师音乐专业课程建设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三、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从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来探讨教育,看待教育的。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观念对教育过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位在德国从事音乐教育的朋友介绍了德国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所授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所有课程几乎没有固定的统编教材,在课程的授课上也不仅仅限于固定某一位教师授课,特别是理论课的教师,常常把自己研究的新成果带进课堂。二是在课程的考试上,不是所有的课程全部采取笔试,而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较多的是面试,让学生现场回答老师的提问,可以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综合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问题式、讨论式、辩论式。而我们在授课内容上则要求指定教材,更有甚者以一本教科书、一份教案反复给不同的学生上课,没有知识的更新,缺乏创新意识和优良的学术精神。考试形式上单一化,理论笔试,技巧面试。教学形式单一化,基本上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言堂”。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观念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是首要问题。

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当前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中,表现出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单一化。在教育观念上,重视技术、轻视理论,重视深度、轻视广度,重视传统、轻视创新。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人类知识的新陈代谢周期缩短,这些更加需要培养的人才要有打破学科界限的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宽的学科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即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就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来说,不仅是单纯的演唱、演奏的能力,更需要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具有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行创新的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鉴于此,首先,要认清对象,认清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培养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这个性质决定了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广知识、多能力”。其次,要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目的的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把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的教育,基础音乐教育特别把技能技巧当做审美工具,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教学环境之中愉悦地接受教育。其三,要辩证认识“多能一专”与“一专多能”,要使学生“乐学、博学、自育、创新”。此外,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坚持在传播音乐知识的同时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学习音乐技巧的同时注重创造思维训练;学习西方音乐理论的同时注重传统音乐理论;学习音乐学科的同时注重学科综合;通过音乐理论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培養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合唱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核心素养的音乐新课程对培养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在遵循音乐教育的规律下,结合人的发展,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努力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有鉴赏力、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具有时代性和社会责任感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立芝.高素质、广知识、多能力——21世纪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音乐探索,2001,(02).

[2]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音乐,2007.

[3]王朝林.瑶族《盘王大歌》与民间信仰[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4]卿菁.中、美、德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比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5]许蕾.音乐聆听: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培养模式核心素养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