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能力领域构成研究与启示

2019-01-29朱茜罗珺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德国

朱茜 罗珺

摘要:本文从德国职业教育教师能力领域及其具体标准入手,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70-02

德国教师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值得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学习德国职业教师的能力标准,有利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德国职业教师能力领域构成

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践行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主要由《教师标准:教育科学的视角》《专业学科与教学法标准》两个部分组成。《教师标准:教育科学的视角》是针对教师教育领域的教育科学所制定的标准,也是一个全国性的教师教育标准。参与制定《专业学科与教学法标准》的人员主要来自专业学科领域、专业学会、专业学科教学法领域、教会组织、教师组织等多个领域和组织。德国职业教师能力框架内容依据活动领域划分,主要由四个能力领域构成,即:教学(Unterrichten)、教育(Erziehen)、评价(Beurteilen)与创新(Innoveren)。

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领域包含三项能力指标:一是教师能够从专业的、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科学的制定并实施课堂教学计划;二是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来激励和辅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以致用;三是教师应具备促进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德国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从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的时间分配、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都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综合性。[1]教学能力领域的三项能力指标能够帮助教师专注于人才培养过程。

2.教育能力。教育能力领域的制定所遵循的原则是教师需要履行其教育职责。[2]在教育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条件,如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以此为依据因材施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施加影响。其次,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判断能力和自主行为力。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化解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3.评价能力。评价能力也是德国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评价能力包括两个指标:①教师能够诊断和评估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建议。②教师能够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要会诊断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学习过程,能够辨别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障碍以及学生的发展潜力,从而有目的地鼓励学生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依据明确的评价标准去领会学生的表现。

4.创新能力。教师创新能力是基于教师职业特性提出来的,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及评价职责基础之上需要发展的创新能力。要认识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可以从三个指标来理解,从社会层面,教师要将职业理解成身负特别责任与义务的公职;从学校层面,教师要参与学校的项目与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从个人层面,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二、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实践教学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学是第一位的,没有高职院校的教学支持,学生理论知识储备薄弱、技术掌握不足,也很难适应企业的具体工作。高职教育是一个双重的实践领域,其教育要建立在目标任务和职业基础上,其教学内容也要取材于任务和职业。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然而,有一些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缺乏经验,对于学生而言,更像是教练和调节者,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职业技能、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2.教育服务的能力不足。职业院校的教师角色是多元化的,与普通学科教学不同,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相关,需重视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育服务能力,培养从事职业教育领域管理工作和处理好相关社会公共关系的能力。例如:在校企合作中,完成好校企合作活动规划、编制宣传材料、向社会展示教学成果、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言传身教,从而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诸项社会能力。

3.评估能力有待加强。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职业群所需要的具有突出职业针对性的各类人才为目标,它的生源来自多种渠道。因此,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学习的起点及目标,对学习的可能性與学习的要求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并采取专门的举措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十分必要。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价有不同形式,例如实习期的学分替换,这就需要教师熟悉了解毕业生的表现,针对学生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在日常教学中,高职教师要具备慧眼,评估且辨别出学生的技能天赋,合理进行培养。

4.缺乏创新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突出体现为运用创造性的劳动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研发的能力不足。许多高职院校专注于扩大规模,不能更好地把教学和研究力量投入到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中,忽视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技术创新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提高创新能力。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评价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提升高职教师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

1.重点提升教学能力。学者特纳(Turner)和霍奇(Hodge)认为,判断一个职业是否为专业,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1)指导其实践的理论和技术水准;(2)对其活动的垄断程度;(3)社会对其承认的程度;(4)其组织化程度。[3]教师职业能力要专业化水平高,也需要专门的训练。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是要注重掌握知识、技能,以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切实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方案,带领学生到企业学习和实习等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2.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在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中,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被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学生“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和专业学习要贯穿教师专业发展之中,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教育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加强教育服务能力,既要用好校内实训室的资源,又要密切联合行业和企业,主动寻求与高新产业的合作,建设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平台,帮助学生掌握最新技术信息。

3.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在本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和专门知识,还要与应用型的人才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专业领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实践过程。特别是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在教育过程中,高职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和社会的结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学习德国的经验,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势在必行。一是要建立沟通机制,学校要宏观指导和管理与企业的合作,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沟通问题。二是要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和成绩考评。

4.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德国教师教育标准中,第三项创新能力指标是指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学校的各类项目与发展计划中来,并为这些项目与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贡献力量。强调了教师的协同创新能力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教师要想为学生的教学软环境提供最优的条件,必须组建团队、共同协商,向同行学,向企业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教师才能够在促进学校发展的活动中有意识地釆用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对学校的工作提供支持,产生较好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01):124-127.

[2]覃丽君.德国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100.

[3]操太圣,卢乃桂.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一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化版社,2007:22.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