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溪乡调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伟大实践

2019-01-29郑艺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根据地红军

郑艺平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革命战争时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引领着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奋战。 为反对当时红军队伍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表达了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斗争原则。进而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才溪乡进行调查时,求真务实,走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盲从、不迷信,“粉碎了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扭转革命战争于危亡之中。 毛泽东深入才溪、坚持真理形成的才溪乡调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原则。“它们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最核心、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渗透和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1](P152),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是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基础,因此,能够跨越历史时空,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展现其伟大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一、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

如何回击机会主义者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攻击? 毛泽东认为,要以事实为根据! 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为基础

就是思考问题、办事情尊重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从事物的客观存在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的固有规律,而不是臆造的规则,作为我们行动的基础。1933 年9 月,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国民党军队采用了“堡垒战术”,动员了100 万军队、200 架飞机,集中50 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对革命根据进行了疯狂的军事“围剿”。而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愈演愈烈,实行了一整套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方针政策,致使几次战斗接连失利,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步入了危急的关头。

第五次反“围剿”时,共产国际和党内机会主义者极力反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认为根据地经济建设不可能,宁愿相信苏区人民的生活没有改善,群众也不愿意成为红军;认为扩大红军便不能进行生产……诸如此类问题困扰着毛泽东,他认为没有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一味地照搬照抄马列主义,甚至盲目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 ”[2](P790-791)批判党内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才溪乡调查的实践中,毛泽东不断地检验和发展真理,重申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其发展规律,然后运用这种客观规律积极引导中国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闽西革命力量遭遇严重摧残,中共闽西党组织转入农村,继续领导革命斗争。 毛泽东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深入革命根据地才溪乡进行调查,发展革命根据地,寻求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真理。 针对党内许多同志不做实际调查,主观主义盛行,他身体力行,并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 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3]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这种正确反映革命规律性原理的执着追求、毛泽东才能通过才溪乡调查,不断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革命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研究中国革命客观现实,获取第一手资料。 同时,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具体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得出对中国革命问题最基础的认识,并把这种对于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拿来指导行动,制定出正确的路线,从而改造旧社会。“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4]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动人民群众,同才溪乡人民群众紧密团结、互相支援、共同奋斗,动员男子成群地去当红军,“上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五百十四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四百八十五人,占百分之八十八。 下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七百五十六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五百二十六人,也占了百分之七十”[5](P330)。当年是中央苏区的闽西,曾有近3 万人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游击队,后又有5 000 人组成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江南抗日,现在这些红军战士中,仅上杭县才溪乡就出了“九军十八师”。

“如果不能从经济和生产层面彻底解决问题,那么要大规模地扩大红军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 只有通过经济动员和政治动员,我们才能在红军的扩张中创造热潮”[5](P330),经过艰苦调查,毛泽东得出上述结论。 他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才溪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了农民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让农民义无反顾地加入革命队伍,壮大革命队伍,这是革命最后取得胜利的根本。

(四)把正确理解中国革命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最高目标和判断标准,并进行检验

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真实的唯一标准是它是否符合客观现实。 经过十多天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谈心和开座谈会等方式,毛泽东收集了大量的调研资料,撰写了《才溪乡调查》这部伟大的著作。 才溪乡调查“这个铁的事实,为我们提供一个粉碎一切机会主义的瞎说的有力武器”[5](P340),而且以活生生的事实系统说明了:建设根据地是必要和可能的,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苏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他们积极踊跃地参军。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才溪乡进行调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盲从、怡误战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产物,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实事求是,才溪乡调查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次伟大实践,驳斥了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践行群众路线的典型

如何进行调查,毛泽东选择典型的苏区模范乡——才溪乡,采用实地调查方法。 调查的具体方法又是什么? 深入到群众中去! 这一切都是为了群众,革命依靠群众,革命的理论从群众中来,经过总结又应用到群众中去。

(一)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有力量、有智慧、有觉悟,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

在中央苏区血与火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闽西人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事业。

彼时的才溪乡是“全苏区第一个光荣模范”乡,才溪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取得的非凡业绩,深深吸引着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不懈探索的毛泽东。“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P790)。他总结和推广才溪人民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准备。

1933 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斗争、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资助建设了光荣亭,毛泽东欣然提名。 人民群众是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最终变革社会。 毛泽东说:“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2](P791)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是中国农村革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开创性工程,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斗争实践中对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他从实践上履行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路线。才溪乡调查的核心思想之一是群众路线的观点。

(二)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总的出发点和归宿

毛泽东关心群众,心系苍生。 调查长冈乡和才溪乡,每个乡都谈了一个多星期……就这样,在才溪乡,毛泽东从群众手里取得第一手资料。苏区主席团必须在五天召开会议,执委会一月一次。代表们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及时将群众的建议、意见在本级的代表会中反馈,并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办法,并落实到位。

毛泽东思想是在人民革命斗争的基础上诞生的,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毛泽东思想代表广大贫苦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毛泽东思想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成熟和发展,是被群众斗争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经典理论。 因此,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路线直接形成于毛泽东对才溪乡的调查研究中。 经过彻底、周密的调查,毛泽东得出了:在才溪乡,能够大量动员群众去当红军并安心留在部队工作的根本条件是优待红军家属,只有经济建设与政治动员相协调,才能为扩大红军创造更高的热情,推动群众走上前线……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以民为本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为人民寻求幸福,为民族谋求独立,是激励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三)从群众中来,群众是革命建设真理的源头活水

谦虚地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苦难,了解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要求,挖掘群众丰富的实践智慧和经验,经过理性分析形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成为我们党引导群众的指南在才溪乡调查时,除了开调查会议外,毛泽东还前往红军烈士林俊、外出苏维埃干部王兴旺等特殊的乡亲们家里访贫问苦,同他们谈论生产、生活和发明创造,并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生产上,对红军家属实行土地免征税、代耕制等;在政治上,发放光荣牌,使红军家属受到优待,以解决红军家属的后顾之忧。 在才溪乡调查期间,毛泽东事无巨细地检查生产,参加劳动,帮助人民劈柴等等。经过调查研究,解决乡亲们经济上、政治上、生活上等问题,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又指导了革命的实践。

(四)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收集起来

经过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两次飞跃,指导群众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形成的思想成果,使群众真正了解、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并变成群众自觉的行动。 在才溪乡,劳动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的合作成果,组织了群众的经济生活,并且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整个苏维埃地区的第一个光荣的模范。 才溪乡人民运用民主选举干部、实行代表主任制度、健全组织机构等方法进行政权建设是中国革命在局部执政区域下的创举。 才溪乡调查是我党历史上最著名的农村调查之一,说明了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 才溪乡调查深入民众、致力发展、一心为民的精神激励着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革命的热情,为我们党制定土地革命时期的正确思想路线、解决土地革命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总之,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群众路线,两者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才溪乡调查所体现的“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求真务实、为人民服务、努力发展”的思想作风,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的前提和依据。

三、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生动诠释

毛泽东同志最重视实际调查,而他这身必躬亲、行为世范的过程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研究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和作风。 革命胜利的实践也证明了毛泽东调查的结论是科学、正确的。

(一)按照人民的意志处理国家大事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这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为终身奋斗目标。 毛泽东从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乡的伟大实践中明确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族解放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主权平等和人民自由平等。

(二)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为建立四项基本原则奠定理论基础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强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去才溪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进行调查,总结根据地经验教训,为全中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前进阵地。

经过才溪乡调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深地懂得:工人和农民的政权深深地根植于千百万人之中,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领导中国革命消灭一切反动派,从而赢得全中国的胜利,实现人民民主。

(三)不受其他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不受任何国家和个人的框束,独立探索、独立判断、独立选择和自主行动[1](P153)。

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仍受王明“左”倾错误的排斥与压制,但他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作调查时,在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经济建设、政权建设、生产支前、物价对比、文化教育工作中仍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纠正“左”倾错误倾向,保障苏维埃政府的稳固和苏区人民群众经济生活不受影响,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做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毛泽东坚持真理,正确思考中国革命问题,被解除前委工作后仍服从组织,继续在才溪乡进行调查工作和发挥作用,集中精力领导苏区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自主探索、自主判断、自主抉择革命前途问题,研究中国革命建设规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准备应对国民党反动派更大规模的疯狂围剿。

(四)立足、依靠自已的力量进行探讨、判断、抉择和行动,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主,争取解放

毛泽东一行来到才溪乡,经过 10 多天调查,与群众一起生活,共同劳动,明确了才溪乡苏维埃建设的经验,认为才溪乡苏制度“将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明显优于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地方”[5](P325)。 因此,他称赞才溪乡是“乡苏工作的模范”。另外,他明确了扩大红军组织的关键在于做好经济、政治、思想动员工作。才溪乡之所以能做到大量扩大红军,成为模范,就是因为生产发展,群众生活改善,再加上政治宣传工作做得好,使群众懂得参军保卫苏区就是保卫革命胜利的果实,因此能超额完成任务,为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争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土地革命道路上,毛泽东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独立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政治上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军事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根据地建设”和“打土豪分田地”,在经济上使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在政治上使红色政权长久存在,在军事上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已的领袖、制定自已的路线方针政策,完全摆脱对共产国际的依赖,走出了一条完全独立的革命道路,从而使中国革命从惨败走向不断胜利。

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也证明,农村包围城市、以暴力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拯救了中国革命。 因此,对才溪乡的调查,是毛泽东思想坚持独立自主的生动诠释。

综上所述,才溪乡调查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有充分的时代价值。 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地进行根据地建设等思想、作风和原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次伟大实践。 才溪乡调查形成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精神不仅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更属于中华民族,它是支撑中华民族革命、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精神动力,将不断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根据地红军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