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记使命担当 创新脱贫宣传
——《孝感日报》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29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孝感日报攻坚

扶贫攻坚是近年来的一大报道主题,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把精准扶贫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强调“精准”应该贯穿扶贫工作的全过程。

精准策划 增强感染力

孝感的大悟、孝昌两县,属老区、山区、库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加之其他县市区需要插花扶贫,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

《孝感日报》把握大局,精准聚焦,做实主题策划,做实一线策划,履行好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责任,做到精准扶贫宣传“大浪头、经常有,长流水、不断线”。一年一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大型专题宣传战役,一月一策划,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全景式反映推进脱贫攻坚主题报道。

1987年,《孝感日报》组织记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贫困乡徒步采访;1997年组织开展10年重访贫困乡;2017年,孝感日报传媒集团把脱贫攻坚采访报道与践行“走转改”、提升“四力”相结合,联合广电、全市新媒体策划开展“蹲点贫困乡村·聚焦脱贫攻坚”大型采访活动。

近百名全媒体记者、一个多月时间、数以千计的报道,孝感全媒体新闻工作者扎根农村、脚印农家,体验农事、深挖农情,讴歌精准扶贫事业中的凡人壮举,展现人民群众的自强不息精神,为扶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担当起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2018年,《孝感日报》以扶智、扶志为重点推进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开设“我扶贫·我光荣”“我脱贫·我光荣”,推出了扶贫会上突发心梗去世的扶贫工作队员余超平,身残志弥坚自主脱贫的典型唐根根等一系列扶贫、脱贫典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唐根根今年还入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

2019年,《孝感日报》又策划开展“精准扶贫百村行”活动,积极宣传孝感脱贫成果,为全力冲刺脱贫攻坚,一举摘掉贫困帽,鸣锣开道,鼓劲造势。深入办好《我扶贫 我光荣》《我脱贫 我光荣》《扶贫日记》《扶贫全记录》等专栏。聚焦大悟、孝昌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组织两个采访小分队,坚持每周一次深入两个贫困县采访报道,发回一系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

讲好故事 增强吸引力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孝感日报》记者通过驻村深入采访,转作风、改文风,摒弃典型报道的说教气,深入挖掘一线典型,以鲜活事例反映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攻坚路上自强自立、生生不息的感人精神,见证了他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与穷山穷水穷根作斗争的壮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现实范例和战胜贫困的信心。

1.围绕自主脱贫讲故事。把笔墨、镜头对准贫困群众,报道他们自力更生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担当汉子山样坚强》《单腿撑起别样人生》《精准扶贫对话录·村干部话脱贫》等报道,生动展示了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精神面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暴饮暴食:长期暴饮暴食是胰腺癌患病的元凶。暴饮暴食还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自由基大量增多,引发肝脏的慢性损伤。

2.围绕扶贫队员讲故事。先后挖掘出带着母亲去扶贫的安陆市公安局干警刘长喜,抱着孩子带着母亲去驻村的孝昌妇联女干部刘珊等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了市人社局主任科员、孝昌县公平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余超平因公殉职的先进事迹。《中国劳动保障报》先后两次报道他的事迹,并入选孝感楷模。

3.围绕“五老”讲故事。《挺直腰杆摘“贫帽”》讲述了63岁的老人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力争脱贫,带领贫困户一起脱贫的生动事迹;《离任村支书种艾蒿带乡亲脱贫》讲述了一位离任村支部书记“自己先种种看,要是好,就让乡亲们都来种”的朴素情怀;类似这样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老教师、老军人以实际行动带领乡亲致富,产生了持久的、强大的示范效应。

4.围绕绿色脱贫讲故事。大悟县吕王镇刘院村“造林愚公”聂昌植,《孝感日报》20年前曾报道过。2017年蹲点采访期间,记者又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跟随老人体验式采访,推出《35年坚守,心血染绿一座山——再访“造林愚公”聂昌植》的报道,再次讲述了这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故事,并精心制作了漫画、H5、九宫格等融媒体产品,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5.围绕战例带动脱贫讲故事。推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战例,从外出致富、产业联户、市场带动、科技支撑、教育脱贫、医疗健康、就近就业、生态脱贫、组织领航、红色精神等角度,以生动的案例现身说法,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经验借鉴。

问题导向 增强引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伴随着精准脱贫步入攻坚期,各种深层次问题渐渐暴露。《孝感日报》牢记使命担当,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抱着“建设心态”,介入脱贫攻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带着问题选择采访对象,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给读者提供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积极推动问题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记者在大悟县黄站镇走访调查,李园村63岁老人胡月先的两个儿子相继患病离世,他与6岁孙女相依为命。老人不等不靠自主创业,但因年龄超过60岁,不符合政策规定,遭遇贷款之困。记者在报道老人自主脱贫的同时,写下采访手记,建议开辟超龄贫困户信贷绿色通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产业扶贫,资金不可少。扶贫贷款是专门为贫困户或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一项利好政策。但记者在蹲点采访中发现,这一好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好。记者深入走访调查,探究缘由,发现扶贫贷款是政府一头热的现象,贫困户不会贷,村干部不愿贷,银行不敢贷。《孝感日报》把这一整体情况和《一笔走了2年的贷款》典型案例两篇稿件作为一份内参,向市委、市政府和大悟、孝昌两个贫困县反映,打通了扶贫贷款“最后一公里”,有力地支持了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问题找得越精准,研究得越深入,解决得越彻底,对时代声音的回应就越精彩。

在动态式报道的基础上,《孝感日报》推出一组轻思考和战例式报道,以《“富起来”与“绿起来”》《“产得好”与“销得出”》《“怎么扶”与“如何退”》等6篇札记式报道,就重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提出见解,大大提升了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做到精准发声、引导全局。

融合传播 增强影响力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如何集成发挥党报之“深”、网站之“全”、客户端之“快”的优势,孝感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进行了一次次较为成功的创新实践。

从策划思路到传播形态设计、内容资源整合利用,《孝感日报》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都是融合推进的。在策划报道时,就坚持融合传播理念,充分发挥集团内部报纸、网站、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的聚合能量,甚至联合全市的电视、广播等全媒体手段,在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之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化传播,这种传播实现了生产效率和媒体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蹲点贫困乡村·聚焦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孝感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日报、晚报、孝感网、时讯传媒四大平台实现纸媒、两微、网媒全面参与,孝感广电台、孝感门户网站、各县市区广电台及新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同步推送系列报道,为读者呈现多视角组合报道。孝感网、孝感门户网站开辟专题,及时转载日报重点报道和文章。

孝感日报传媒集团所属新媒体在“两微一端”同步开展图片、音视频、微场景等融媒体报道,实现多平台传播内容、多渠道放大影响。《孝感晚报》的“蹲点贫困乡村·聚焦脱贫攻坚”微博专题,推出一个星期阅读量过百万,最终达145万人次。孝感网网络视频直播大悟县新城镇新府中心小学“微心愿”公益活动、红畈村参加便民服务公益活动,观看次数累计达4.5万人次。孝感网、时讯传媒还制作《唱响扶贫攻坚最强音》H5页面,反响良好。

孝感日报传媒集团、孝感广电台等主要媒体推出的“30年重访贫困乡·聚焦脱贫攻坚”采访系列报道,一个月时间,《孝感日报》(含晚报)发稿360篇,推出专版60个,所属“两微一端”专题、专页访问量超过200万人次;孝感广电台播发稿件100多篇,均创下我市新闻报道最大关注度。

一个持续推进的报道矩阵,用生动多样的形式,实现了脱贫攻坚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心,最大程度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汇聚了脱贫攻坚正能量。

猜你喜欢

孝感日报攻坚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孝感令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灵感日报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