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两种钩突切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9-01-29雷松柏
雷松柏
(武胜县中医医院,四川 武胜 638400)
0 引言
慢性鼻窦炎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病症,特别是在学生当中,存在有普遍的鼻窦炎问题,患者往往伴随着明显的流脓涕的临床症状。当前微创手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且普及较快,在对慢性鼻窦炎进行治疗时,可选择使用鼻内镜的治疗方式[1]。为了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在不同钩突切除手术之后的临床表现,本次选择了两种不同的钩突切除方式,对这两种不同的切除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本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60名慢性鼻窦炎作为研究对象,且这60名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包含32名男性、28名女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名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包含30人。其中,对照组30人,包含男性18人,女性12人,年龄介于22岁到64岁,平均为(35.9 2.4)岁,患慢性鼻窦炎的病程介于2-6年,平均为(2.9 0.4)年。观察组30人,包含男性14人,女性16人,年龄介于23岁到66岁,平均为(37.2 2.8)岁,患慢性鼻窦炎的病程介于2.5-5.5年,平均为(2.2 0.7)年。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头疼、头胀等头部的不适症,且鼻塞有浓涕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有药物治疗病史,但是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两者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具体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浸润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之前的麻醉,内镜操作均选择使用同一款内镜仪器,同一术者操作。对两组患者的钩突离缘,使用鼻内镜进行细致观察。在进行治疗时,观察组选择使用摇门式钩突进行切除,手术的切口选择在患者中鼻甲前穹隆部下方,在中鼻甲前穹隆部下方用镰状刀做上方切口,小反张咬钳做下方切口,45°咬切钳将钩突从鼻腔外侧壁折断并咬切掉,当将钩突尾部全部切除之后,整个手术结束。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使用钩突传统切除方式。在钩突与鼻腔外侧壁交界之钩突前缘处,使用钩突刀切入骨缝直达尾端然后用剥离子插入骨缝剥离钩突,咬切钳咬除钩突。
1.3 具体分析指标
两组患者通过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方法
对数据处理时,选择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同一个指标进行对比时选择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对照结果分析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出现了一例鼻泪管损伤并发症,所占比例为3.33%。而在对照组中,有七例患者出现了鼻泪管损伤并发症,且还有三例患者出现了眼眶脂肪暴露并发症,所占比例达到了33.3%。从出现并发症的数据可看出,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有着非常明显的治疗区别,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远远超过对照组,两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患者均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对于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进行了再一次的对症治疗,全部治疗痊愈后出院。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五官科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较为严重的慢性鼻部化脓症状,严重情况下能够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视力。根据当前医学研究表明,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牙源性感染、急性鼻窦炎、鼻腔阻塞性疾病及微生物感染等,同时,部分患者也与自身鼻窦结构有关,其特殊的鼻窦结构可能存在不利于通气的情况[2-3]。
当前微创手术技术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内镜手术在较多的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采用鼻内镜的的方式对患者慢性鼻窦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全面的观察处理,在直视的环境下开展各种手术操作。在进行该疾病的诊治时,较为关键的操作环节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的鼻窦病变进行彻底清除,并保留正常及可逆组织,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鼻部的结构最大限度的做到保护[4],尽量不出现破坏,同时,最大限度的将患者呼吸通气的结构恢复,从而使患者痊愈。通过本次对比两组患者,可以得到通过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摇门式钩突切除术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在该种手术方式下,可以较为直观清晰的对患者出现病变的位置进行清除,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解剖结构,该种治疗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慢性鼻窦炎切除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且在本次对比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中仅出现了一例鼻泪管损伤并发症,所占比例为3.33%。而在对照组中,有七例患者出现了鼻泪管损伤并发症,且还有三例患者出现了眼眶脂肪暴露并发症,所占比例达到了33.3%。从对比数据表明,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差异明显,且两组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本次对比治疗表明,在对慢性鼻窦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摇门式钩突切除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中有着明显的优势[5-7]。
同时,在使用摇门式钩突切除手术时,考虑到鼻窦黏膜的黏液纤毛系统在抵抗外界疾病方面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但是,部分观察组患者出现了窦口鼻道复合体通气的障碍,影响到上颌窦内黏液纤毛实际的传输功能,所以,在本次摇门式钩突切除手术时,在将患者中鼻道内筛泡及钩突全部清除的同时,对患者的上颌窦的引流与通气进行了全面重建。
此外,在进行本次治疗慢性鼻窦炎手术的过程中,传统的手术方式,相对于摇门式钩突切除手术相对难度较大,不够便捷,耗时较长,且传统手术方式下,较容易导致患者鼻窦口的位置出现黏膜撕脱与内翻,从而影响到患者鼻窦纤毛与黏毛再生。同时,采用摇门式钩突切除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小于传统手术[8-10]。
从当前医学临床实践表明,慢性鼻窦炎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鼻内镜技术不仅总体的创伤口非常小,整个手术也非常清晰,手术之后带来的并发症也非常少,是现阶段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受到自身对疾病认知程度的限制,对于病情不能较好的了解,在使用鼻内镜技术治疗完成慢性鼻窦炎后,不注意对相关诱因的避免,导致出现了慢性鼻窦炎反复。同时,对于鼻腔内清洁工作不注意,又进一步增加了复发的概率,或者影响到病情康复的进度。此外,患者在出院之后,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服药,也没有及时进行复查,给慢性鼻窦炎的恢复效果也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鼻内镜技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时,不仅需要治疗技术的过硬,同时还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论是选择使用传统的钩突切除手术与摇门式钩突切除手术,均需要给予护理干预,通过本次研究也发现,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于帮助患者恢复,提升恢复效果也非常有利。不仅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深刻的认识,术后可以避免诱发因素、降低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加患者康复的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手术后的依从性,定期服药、敷药,定期复查,减少自身引起的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机会,使鼻内镜手术后康复有显著的提高。
综上分析,传统的钩突切除手术与摇门式钩突切除手术均能够治疗慢性鼻窦炎,但是选择使用后者,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