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现状下的幼儿园游戏认识与思考”的骨干教师专题研修
2019-01-29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幼儿园张亚玲
江苏省沭阳县实验幼儿园 张亚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沭阳县学前办连续两年对区域内30 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近50 所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观摩。发现教师的问题主要聚焦在幼儿游戏行为与分析、游戏指导策略、游戏环境创设等方面。基于区域内幼儿园游戏的开展现状,以及教师在开展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本次研修主题确立为“游戏理念”,目标设为:第一,通过教研发现自己对儿时游戏和幼儿园游戏的真实认识;第二,通过感知真实的幼儿游戏现场后,重构对游戏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游戏理念。本次研修对象为区域内各幼儿园骨干教师30 人。并基于现状(幼儿园游戏现状、教师现状)下真实现场的呈现,分小班、中班和大班三组进行研讨交流。
话题一:说一说我们儿时的游戏
主持人:我们小时候玩过哪些游戏?这些“儿时游戏”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教师1:记得小时候拿小石子在桌子上玩,类似于现在幼儿园的桌面游戏,在家里我会和姐姐一起玩,感觉特别开心。
教师2:小时候我玩过拍牌游戏,每人手里有圆形的纸花牌,既可以放在桌上又能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掌拍纸牌旁边可以让纸牌翻过来,虽然手拍得很疼,但很开心。
教师3:我小时候在学校里特别喜欢和好伙伴一起玩跳皮筋,在家我还把皮筋绑在凳子上自己一个人跳。因为跳皮筋游戏,总会有小伙伴找我一起合作,这样就与伙伴建立了固定的关系。
教师4: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很多,我记得有荡秋千,有时候一个人玩,有时候两个人玩。还有跳房子游戏,用脚踢石子游戏。我觉得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很开心,自己玩会很孤独。
话题二:说一说我们眼中的幼儿园游戏
主持人:刚才几位老师分享了儿时的游戏,基本都是自发的游戏,没有老师的介入。那么,儿时游戏可以替代现在的幼儿园游戏吗?请老师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幼儿园游戏是怎么样的?你的困惑是什么?(分三组研讨20 分钟,组员各自在便签上写出自己对幼儿园游戏的认识,由小组代表发言)
小班组:我们认为儿时游戏是现在幼儿园游戏的一部分,我眼中的幼儿园游戏,首先是自主的,孩子喜欢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受教师的约束。其次是愉悦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如果游戏中,孩子的游戏权利被阻止或被剥夺了,孩子肯定不开心,所以幼儿园游戏必须让孩子喜欢玩、愿意玩和持续玩。我们的困惑:针对个别幼儿频繁更换游戏,教师如何有效地介入支持和帮助?教师的角色,介入的时机、程度、方式应如何把握?
中班组:幼儿园游戏材料是需要多样的。小时候我们玩游戏的材料大部分是无结构或低结构的。幼儿园的游戏材料有高结构的,带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性,但是要以低结构或无结构材料为主。这样孩子在游戏时,就会玩得开心且游戏持续时间久。我们的困惑:幼儿园游戏既要考虑儿童发展又要考虑儿童兴趣,投放的游戏材料何为适宜?
大班组:在幼儿园里,孩子在进行游戏时目的性不强,幼儿园游戏需要教师的观察,教师的介入指导。如何科学观察、正确解读和有效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困惑:老师让孩子玩游戏时有一定的目标,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经常偏离了预定的目标。那么在游戏前教师还需要制定游戏目标吗?
话题三:说说我们看到的幼儿园游戏
现场观摩幼儿游戏(40 分钟),每组跟随引导员到班级所在游戏场地(每个游戏区不超过5 人):小班组观摩地点为一楼西操场,中班组观摩地点为一楼东操场,大班组观摩地点为四楼大平台。小组汇报、归类并提取主要意见,互动分享,达到对幼儿园游戏的再认识。
主持人:你看到幼儿是怎样游戏的?和自己之前认识的一样吗?通过观摩也许我们已经解决了刚才的困惑,也许又有新的问题产生。请老师们在便签上记下自己的看法,汇总到展板上,并选一位代表简述。
小班组:幼儿游戏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再现活动,小班幼儿游戏依赖于模仿成人的生活经验,喜欢玩娃娃家游戏,而且性别意识较强。女孩大多数喜欢当妈妈,男孩喜欢当爸爸,妈妈照顾宝宝穿衣服、梳头、洗脸,爸爸推着小车上街买菜、做饭等。幼儿在选择游戏时目的性不强,经常喜欢选重复的游戏,看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
小班教师在准备游戏主题和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主题单一,游戏内容可以重复,游戏材料种类少一些,同种材料数量相对多一些,便于小班幼儿玩平行游戏。
我们的问题:有些小班孩子不愿意参加游戏,或者就抱着一个娃娃玩具不撒手,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感觉对什么都没多大兴趣。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班组:幼儿园的游戏来源于幼儿生活,只有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游戏,他们才会感兴趣,才会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与材料、教师和同伴充分互动,教师适时介入,能更好地推动游戏发展。在现场观摩中,我们发现教师能够充分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
在选择游戏时,个别幼儿占据主导地位,俨然成了游戏的领导者,导致其他幼儿被迫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游戏。班级的游戏区让孩子自主选择,但班级的几十个孩子不可能都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当有一部分幼儿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游戏时,就会出现简单的应付式游戏、坐在那儿不动、到别的游戏区捣乱等行为。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教师的介入需要追随幼儿发展。我们的困惑:教师在适时介入时,是更多关注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更多关注幼儿游戏水平或游戏技能的提高?
大班组:有规则才有自由。幼儿游戏虽是自由自主的,但也需要一定的规则,教师在游戏前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则。如当孩子为玩某件玩具而争抢时,就应该有一定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游戏在规则中更能体现自由、自主精神。有的规则是在游戏结束分享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再和幼儿一起制定的,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下一次游戏。
班级确定的游戏主题和游戏材料应该是幼儿和教师一起准备,这样孩子才能感兴趣。在有兴趣的游戏中,幼儿的语言、动作、合作、交往等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进而表现出勇于探索、不怕困难、具有持久的专注力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我们的困惑:针对游戏时间到了,个别幼儿还在继续游戏,应如何处理?是继续让个别孩子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结束游戏?
话题四:说一说我们理解的幼儿园游戏
主持人: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通过几年的推广实施,教师的游戏理念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你是如何理解幼儿园游戏的?
教师1:转变已有的教育观。教师要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学习知识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的。无论幼儿园或者班级,要多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游戏。
教师2: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首先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要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语言交流、合作交往、实践探索的需要。其次室内环境要让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这样幼儿才能感兴趣并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让环境起到教育作用。
教师3:树立观察意识。在游戏中,教师要科学观察幼儿,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认真学习《指南》《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等专业书籍,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为幼儿后续的游戏提供帮助。
教师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经验是建立在其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实践证明:生活经验越丰富,儿童的游戏水平越高。这就要求幼儿园必须和家庭共同合作,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认识动植物,感知自然现象的变化;带幼儿走进社会,了解本地风俗民情,知道各行各业人的工作和劳动。正如陈鹤琴所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和家庭合力才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主持人梳理总结:《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游戏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观察、理解儿童”是教育的开始,但教师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观察而观察,而是发现儿童的一种手段。“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幼儿教师日常与幼儿互动应具备的专业行为。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生活、工作,幼儿游戏的发生需要环境和材料。环境创设的主体是幼儿,在班级环境中最应该体现的是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环境。此外,教师应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多提供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有趣的且能够与其互动的材料,教师适宜的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在现有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行游戏,并获得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