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血论治产后身痛的重要性及艾灸治疗的优势※

2019-01-29张婉瑜徐白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身痛灸法艾灸

张婉瑜 丁 影 徐白甫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针灸科,广东 深圳 518010)

产后身痛,亦称“产后遍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风”等,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的酸楚、疼痛、重着,伴有或不伴有关节屈伸不利,实验室生化检查如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等均为阴性,且关节未见骨质破坏的一种产后常见病[1],西医学中产后栓塞性静脉炎、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耻骨联合分离症、筋膜炎等病症均属该病范畴[2]。产后身痛最早记载于《经效产宝·产后中风方论》,书中提到“产后中风……四肢痿弱不遂”“产后中风,四肢拘束”等产后身痛症状[3]。由于现代女性多有高龄生育史、多产流产史、难产剖腹产史,加之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大大增加了产后身痛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心身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可轻视的产后问题。有调查表明[4],香港地区妇女产后身痛的患病率高达9.8%,仅次于产后恶露不尽,而在众多产后不适症状中,产后身痛约占36.36%。随着我国平均生育年龄的不断推迟和“二孩政策”的开放,近几年来出现了大批高龄产妇,据调查,在生育头胎的妇女中,高龄(≥35岁)产妇的比例为11.18%;而在生育二胎的妇女中,高龄(≥35岁)产妇的比例达21.68%[5-7]。妇女是撑起祖国繁荣昌盛的半边天,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产后身痛不仅损害产妇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需要母亲时刻呵护的婴儿的生理及情感发育,目前该病的高发病率值得引起重视,如何制定出一个安全有效、便于临床开展应用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从血论治产后身痛的重要性

产后身痛属中医“痹证”范畴,究其病因病机,多因孕产劳伤肾气,产后气血空虚,风寒湿邪趁虚入侵而发此病。《诸病源候论》提到:“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损伤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妇科玉尺》亦云:“产后真元大损,气血空虚”;《傅青主女科》曰:“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而产后尤甚”;《妇人大全良方·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方论》认为:“夫产后中风,筋脉挛急者,是气血不足。”可见产后身痛的根本病因病机在于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脾胃虚弱,精血生化无源,加之产后哺乳,耗伤气血,致使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治疗产后身痛当从血论治。具体论述如下。

1.1 补肾精以生血 《黄帝内经》认为肾藏“生殖之精”和“脏腑之精”,“生殖之精”又名“先天之精”,是禀受父母之精而来,主生殖繁衍;“脏腑之精”又名“后天之精”,源于脏腑运化,生成水谷精微,灌溉血脉而成,主生长发育。何梦瑶《医碥》中认为:“精、髓、血、乳、汗、液、泪、溺皆水也,并属于肾。”《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妇人怀胎十月,耗伤肾精,加之生产劳伤肾气,肾精不足无以化生精血,致精血亏虚,血不荣筋,筋失所养而致:“不荣则痛”,《诸病源候论》论述产后身痛亦提出“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损伤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可见,补肾精以生血是治疗产后身痛的原则之一。

1.2 柔肝阴以养血 《灵枢·本神》中最早提到“肝藏血”,中医认为肝有“藏血”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提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还有“主筋”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提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血亏虚,则筋脉失养,血不荣筋则筋力不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到:“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属阴,以血为本,产妇怀孕、生产、哺乳均耗伤肝血,肝血不足则无以荣养筋脉,故见产后身痛。可见,柔肝养血是治疗产后身痛的原则之一。

1.3 健脾胃以化血 《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云:“脾胃者,仓廪之官,”《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景岳全书·脏象别论》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可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运化得力,则气血生化有源。产妇由于产后身心变化较大,多有情绪低落、烦躁等肝郁之症[8],肝郁克伐脾土,致脾气不舒,运化不当,气血生化无源,筋脉无以濡养,故多发产后身痛。可见,健脾益胃生血是治疗产后身痛的原则之一。

1.4 化瘀以行血 妇人孕期消耗自身气血以养胎,生产过程又耗气伤血,剖腹产者尤甚,故妇人产后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9]。《傅青主女科》里记载:“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累日不散,则筋牵脉引,骨节不利,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履,或身热头痛。”妇人产后气虚无力推动全身血液运行,血行不畅,瘀血留滞经脉,不通则痛,故产后遍身疼痛。可见,活血化瘀以行血是治疗产后身痛的原则之一。

2 艾灸治疗产后身痛的优势

2.1 现有治疗产后身痛的方法 目前,西医针对“产后身痛”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内服或外用起到缓解关节肌肉疼痛的作用。中医学关于产后身痛的治疗手段较多,基本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主要为中药内服,常用的方剂有趁痛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八珍汤、身痛逐瘀汤等,均具有较好疗效[10-13];外治法种类繁多,包括温针灸疗法、隔物灸疗法、铺药灸疗法、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等[14-16],总体而言,以温通经络的灸法为主,这可能与妇人产后多“虚”多“瘀”,“不可过针、不可过汗”有关。

2.2 现有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从患者角度考虑,由于大部分产妇均会选择母乳喂养,基于西药毒副作用较大,例如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即可引起婴儿发育迟缓等[17],故极少产妇愿意口服止痛药进行治疗;内服中药对婴儿的毒副作用尚不明确,虽然大量中药没有明确规定不可用于哺乳期妇女,但是患者对内服中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整体接受度较低[18]。灸法因其无痛、便于操作、对乳汁基本无影响等优势,是治疗产后身痛的最佳选择。

2.3 各类治疗产后身痛灸法的比较 灸法作为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历代医家推崇的养生保健方法。艾灸中的艾绒,入脾、肝、肾经,气味芳香,易燃,燃烧时火力温和,可直透肌肤,具有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的功效[18-19]。大量文献报道艾灸疗法治疗产后身痛安全有效。检索1984—2019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文献,发现治疗产后身痛时采用的灸法主要为督脉铺灸疗法、任脉铺灸疗法、火龙灸疗法、悬灸疗法等[20-22]。

督脉铺灸疗法是指将姜末铺于督脉皮肤之上,再在姜末上点燃艾绒进行治疗的一种灸法。任脉铺灸疗法与督脉铺灸疗法类似,只是铺灸的部位换成了任脉。火龙灸疗法是指将3层温湿的毛巾铺于督脉及两侧膀胱经之上,用95%的酒精喷洒于毛巾上,并点燃燃烧的一种灸法。悬灸疗法则是用点燃的艾灸在离穴位上方3~5 cm的高度进行艾灸的一种灸法。

2.4 纸管贴穴灸法治疗产后身痛的优势 前三种灸法力专而效宏,是目前治疗产后身痛的主流灸法。但产妇由于哺乳或地处偏远山区不便出门就医,加之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能受风,患者对需要定期到医院治疗的外治法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悬灸法操作简便,在家即可完成,但温阳力量稍显不足。纸管贴穴灸疗法是一种新型的艾灸疗法[22],只需将装有艾柱的纸管从纸管台座上取出,用顶撑柱顶出艾柱并点燃,取下纸管底部胶面保护层后贴于所选穴位施灸即可,操作简单,便于患者独立施灸。与常规艾柱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温度可控、灸量可控等优势。

3 结语

治疗产后身痛应从血论治,补肾精以生血,柔肝阴以养血,健脾胃以化血,化瘀以行血。灸法是目前最能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疗法,而纸管贴穴灸法因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而根据从血论治的指导思想采用该疗法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被验证。

猜你喜欢

身痛灸法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艾灸保健知多少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夏天怎么做艾灸
产后身痛怎么办?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