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定隆主任临床经验举隅※

2019-01-29王安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白术健脾脾胃

王安军

(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贵州 贵阳 550025)

孙定隆老师196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现贵州中医药大学),曾先后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区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工作,退休后仍坚持每周五天半的中医临床工作,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4年。在50多年的基层医疗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到的治疗理论,疗效显著。他饱读医学典籍,精研岐黄之术,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以治疗疑难杂症,已经发表的就有启宫丸加减治疗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Ⅱ型糖尿病,自拟胃安六合汤治疗胃肠病,自拟肝安六合汤、降酶汤治疗肝炎,自拟扶脾柔肝汤治疗肝硬化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睹孙老师数味药治愈诸多疑难杂症,亲听孙老师传授辨证用药经验,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从脾胃论治

脾胃为后天之本,同居中焦,为饮食受纳、腐熟、运输之器官,脾胃健运,则上下脏腑气机皆调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受滋养。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提出脾胃是运化水谷供一身元气之本,脾胃内伤则元气自衰。孙老师充分发挥这一理论,主张“有一份胃气,便有一份生机”,治病时不忘顾护脾胃,尤其是老年体弱、慢性病及危重病患者,脾胃皆弱,正气乏源,若攻邪则身体不能耐受,此时唯有调理脾胃,使之健运调畅,转化水谷为正气之源,正气旺盛方能与病邪抗争[1],因此,健运脾胃在论治内伤杂病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脾胃为气机之枢,肝主疏泄是脾胃升降运动的重要前提,气郁则可剋其脾胃,脾胃病则后天化源难以为继,久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于濡养而体质下降,因此胃病多见且后果严重,不可不察。孙老师认为,脾胃病若不涉及他脏,则视其寒热虚实和之而安,然而临床上多见脾胃病常与他脏牵涉,或为因,或为果,或互为因果,其相互关系多体现出五行生克,若由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木旺克土,则治疗时当舒肝和胃;若由脾胃虚弱,木旺乘土,则当润金以制木、抑木扶土而治之[2]。土生金,土衰则生金乏源,金弱不能制肝,肝旺克脾土,则脾胃本虚,又受肝木乘之,因此见脾胃之病,只治本脏,难收良效。孙老师认为,脾胃病属纯虚者当补火生土或补脾益气治之,但临床所见每多虚实夹杂之证,因此不可纯用补益,补则气滞,犯“实实之忌”,也不可妄用攻邪,攻则犯“虚虚之忌”,治疗时应当详审病机,巧用攻补兼施之法。

1.1 慢性胃肠疾病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五行属土,万物所归,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外感邪气、情志不畅或素体虚弱或久病等,均可损伤胃气,使胃失和降,胃纳失司,乃至气机阻滞、胃脘疼痛而发病。孙老师常用胃安六合汤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病,基本方:百合30 g,木香15 g,白术15 g,枳实15 g,五灵脂15 g,制香附15 g。其中,重用百合“补土清金”(《本草经疏》),白术健运脾胃,木香、枳实行气宽中,久病入络,故用香附、五灵脂行气活血止痛,六药合用共奏清金疏肝、和胃行气、活血止痛之功。该方经孙老师创制之后随临床实践而几经变易,但其运用五行生克理论作为制方基础则无变化,唯视其寒热虚实及兼夹何种病邪而加减用之,如有瘀则加丹参、川芎,气虚加茯苓、党参,泛酸、烧心明显加煅瓦楞子,热重加黄连、蒲公英等。

1.2 代谢性疾病 孙老师认为单纯性肥胖、高血脂症、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常由痰湿引起。他认为肥胖病机常为脾胃气虚,运化传输失职,清浊相混,不化精血膏脂,治疗时可用启宫丸加减理中焦,调升降,化痰湿,使脂膏得化,痰湿及时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肥目的;高脂血症病机常为浊脂积聚血中,亦属中医“痰证”范畴,治疗时宜用启宫丸加减健脾化湿去脂;脂肪肝的病机常为嗜食膏粱厚味或长期饮酒无度而酿生湿浊,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机阻滞,痰浊内生,日久聚而成瘀,痰瘀互结,浸淫肝脏,痹阻血脉,脂质沉积[3]。治疗宜用启宫丸加减健脾燥湿化痰、理气降脂化浊[4]。基本方:白术15 g,藿香15 g,法半夏15 g,苍术10 g,神曲15 g,川芎15 g,猪苓10 g,泽泻15 g,荷叶15 g。其中白术健脾为君,藿香、法半夏、苍术燥湿化痰,神曲健脾消滞,川芎理气活血,猪苓、泽泻、荷叶降脂化浊,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健脾、升清降浊,调整肝脂代谢之功。

1.3 消渴病 自朱丹溪提出“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之后以肺胃肾三脏职司偏颇分证论治消渴病的理论沿用至今。但孙老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和思考,认为以此解释消渴病病机不甚圆满,而应以“胃强脾弱”解释其病机,立足中焦论治。胃为阳,主受纳降浊,喜湿恶燥,脾为阴,主运化升清,喜燥恶湿,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则化源不竭,生生不息;二者失和则后天化源难以为继,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其滋养则百病丛生。若恣食肥甘,酿生内热,消烁津液,则饮水自救而渴饮不止;邪热杀谷则消谷善饥,波及血分则舌质多红绛;胃热传脾或运化功能衰微,或脾气素盛而脾运不健,水谷精微不及输布濡养周身,反从小便出,则尿多而味甘,肌肉失养则消瘦;脾运不健,水谷精微聚而为痰湿则其人虚壅而神疲,故“胃强脾弱”才是消渴病的病机[5]。脾运不健,水谷精微溺孔暗流,不能滋养身体故尿多而味甘,机体无养,胃加强受纳消化以图代偿,故消谷善饥,消谷善饥又加重脾运负担,重弱脾胃,治当清胃热健脾运[6]。孙老师基于以上认识及“不可大用苦寒致脾气不行,不可久与香燥助热内结”之古训,常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消渴病。若患者形体偏胖,腹胀纳差,便溏,三多症状不明显者,辨为胃热脾气虚型消渴,用七味白术散去木香加黄芪、苍术、佩兰、山药。其中黄芪、山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扶助后天之本,苍术、佩兰、藿香理气和中化浊以解脾困,葛根、天花粉以清胃热,诸药合用共奏扶脾健运清胃之功。若患者形体偏瘦,体倦乏力,口渴善饥多饮多尿明显,舌红瘦,无苔或花剥苔,辨为胃热脾阴虚型消渴,用七味白术散去木香加天花粉、知母、麦冬、玄参、石斛。其中天花粉、知母清胃热,麦冬、玄参、石斛滋养脾阴,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阴清胃之功。两种类型之消渴病机均可归纳为“胃强脾弱”,可遵循以下加减思路:胃热炽盛便秘口臭者加大黄泻胃热,烦渴引饮加石膏清胃热,尿糖过高加芡实、益智仁、莲须以摄其精[6]。

2 从肝胆论治

肝与脾存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健运,肝与脾在气血生成与运行上互依互用、相辅相成;肝病则疏泄不行,气滞血瘀,横逆乘脾,运化失健,水湿内聚,土壅木郁,肝脾两脏可相互传变,肝病与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在肝病早期,治疗时需顾护脾胃,防止清热解毒药物苦寒太过,久则败坏脾胃,同时应当考虑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肝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则应注重健运脾胃,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辅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孙老师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炎,以健脾除湿、化痰理气法治疗脂肪肝,以扶脾柔肝法治疗肝硬化。

2.1 急性黄疸型肝炎 孙老师常以肝安六和汤加减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治疗黄疸湿热蕴郁证(急性黄疸型肝炎),基本方:茵陈30 g,板蓝根15 g,丹参15 g,泽兰15 g,败酱草10 g,大黄10 g(后下)。其中,茵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丹参活血化瘀、凉血养血,泽兰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且解毒利湿退黄,大黄泻热活血、攻下积滞,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之功,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疗效。若湿邪偏重,腹胀、胸闷纳呆、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苍术、大腹皮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若热邪偏重,黄疸过深者,重用茵陈,加白鲜皮、炒栀子、虎杖等品[7]。

2.2 急慢性乙型肝炎 孙老师常以降酶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者,基本方:茵陈15 g,板蓝根30 g,败酱草15 g,大蓟、小蓟各15 g,生薏苡仁30 g,赤芍15 g,重楼15 g,土茯苓15 g,露蜂房15 g。其中板蓝根、败酱草、茵陈、大蓟、小蓟、重楼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之要药,赤芍清热凉血,生薏苡仁健脾利湿,土茯苓解毒、除湿,露蜂房攻毒杀虫,共凑清热解毒祛湿活血化瘀之功[8]。而对于肝功能正常者,孙老师常将其归于先天禀赋不足,在治疗时常在上方基础上去败酱草、大蓟、小蓟、茵陈加淫羊藿、巴戟天、黄芪、当归等补肾阳、益气养血之品,两方对乙肝病毒DNA的下降,HBeAg的转阴效果较佳。

2.3 肝硬化 肝硬化根据临床表现,可属中医“积聚”“臌胀”等范畴。本病可由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型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毒物及血吸虫病等引起[9]。中医主张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10]。该病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水湿内聚,继之气滞血瘀,久则积而成块,形成气、血、水三方纠缠之局,临床多表现出腹胀、肝区不适、神疲乏力、纳差、面色晦暗[11]等症状,本病多虚多瘀、本虚标实,病情虚实错杂,十分棘手。孙老师认为肝硬化难以痊愈,因此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硬化的继续,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维持正常肝细胞的生理功能”,他推崇清·张璐“夹胀皆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致水谷聚而不散,故成胀满”的观点和“健脾顺气宽中为主,不可过用猛烈,反伤脾胃,病再腹胀不可治也”的治疗思想,常以扶脾柔肝汤扶脾健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之[12]。扶脾柔肝汤基础方:鳖甲30 g(先煎),黄芪30 g,白术30 g,薏苡仁30 g,当归15 g,丹参30 g,厚朴15 g,大腹皮15 g,焦山楂15 g。其中大剂量黄芪、白术、薏苡仁健运脾胃,改善肝细胞功能,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以治其本;厚朴、大腹皮、焦山楂理气宽中消胀,改善胃纳以资化源;鳖甲、当归、丹参活血化瘀,软化增生病变,疏通血流,减轻门脉压力,缓解纤维化及结节的产生。运用此方需根据患者并发症及临床表现情况进行辨证加减,变通运用。如患者有乙肝病史需在上方中酌加土茯苓、露蜂房、重楼、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如为肝癌患者,则需在上方中酌加甲珠、莪术、土鳖虫加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3 验案举隅

3.1 胃痛 李某,男,51岁。2015年5月28日就诊。胃痛1月。症见:胃脘胀痛,心烦口苦,寐差,纳呆食少。胃镜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3)胃窦溃疡H2期。诊为胃痛,属肝胃不和,治以舒肝和胃。处方:百合30 g,木香15 g,五灵脂15 g(包煎),枳实15 g,白芍15 g,蒲黄15 g(包煎),蒲公英15 g,黄连10 g,香附10 g。水煎服,日3服,5剂。此方服20余剂,诸症悉除。

3.2 糖尿病 罗某,男,70岁。2015年5月20日就诊。糖尿病病史,口渴口苦,多饮多尿,大便干结,舌胖色绛、苔白厚腻而干,脉弦缓。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6.06 mmol/L。诊为消渴病,属胃热脾虚,治当清胃扶脾。处方:白术30 g,法半夏15 g,泽泻15 g,山楂15 g,神曲15 g,莱菔子15 g,芡实30 g,莲须15 g,决明子15 g。水煎服,日3服,7剂。

二诊:服药后口不苦,大便不干,空腹血糖降至11.1 mmol/L,原方续服7剂。

三诊:空腹血糖降至9.16 mmol/L,诸症悉减,处方:炒白术30 g,黄芪15 g,山药15 g,佩兰15 g,玄参15 g,葛根15 g,芡实30 g,莲须15 g,覆盆子15 g。水煎服,日3服,7剂。

四诊:空腹血糖降至8.66 mmol/L,不更效方继续调治。后病情有所反复,然按此辨治思路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4 结语

孙老师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对肝胆病、脾胃病的中医治疗有着独到见解,他博古通今,善于从现代医学中汲取有益成分完善诊疗思路,也常告诫我们要适应时代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继承与创新并重。孙老师用药精炼,大多数处方仅用9味药就能取得满意疗效,他时常教导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应以速效、简便、经济为要务,在用药时,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要不断的围绕治疗目的精炼处方以提升处方用药能力。笔者跟师学习时间尚短,寥寥数语难现老师临床经验全貌,仅此片语,以飧同道。

猜你喜欢

白术健脾脾胃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来源白术中5 种有效药用成分测定与比较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