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混合教改为契机 全面提升病理学教学质量※
2019-01-29曲晓媛贾世磊
曲晓媛 贾世磊
(1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免病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199;2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临床教学部,山东 烟台 264000)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病理学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但实际上与临床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1]。《病理学》在我校护理、中医学、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及中医骨伤等多个专业开课。开课学生数量多,但授课学时相对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率,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当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有效推动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在全国院校中掀起了一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热潮[2-3]。目前,我校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也是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我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校园网络也已经普及。在此背景下,我们根据病理学的课程特点,以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契机,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我们建立了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我校病理学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5人,平均年龄40岁,包括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1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讲1人。为了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教研室做了大量工作:(1)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蓝工程”,老教师的“传帮带”,指导新教师说课、备课、备教材、备教法,让新教师上好第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定期听取新教师的公开课并给予指导;帮助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2)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雷打不动的教研活动,集体就课程说课、备课、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材、学科进展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3)听课制度:课程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每人每学期不少于3次,并进行评价。(4)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如国内访问学者),参加教材建设及学术会议,与时俱进,提高业务能力。(5)要求教师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提高整个课程组的学术水平,力争建设成为一支集教研、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2 实施教材与时俱进 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近5年来,课程组成员先后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了“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新教材《病理学》、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创新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全国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十三五”规划教材(案例版)《病理学》。
我校各专业病理学的授课学时相对有限(48~72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完成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讲哪些内容,讲多少?学生又需要学哪些内容,学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内容的选取上下功夫。为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特点的不同,选择相应合适的教材,采取“必需、够用及实用”的原则,修订病理学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压缩删减过于抽象的纯形态学内容,适当增加临床案例分析,突出临床病理联系,突出各专业自身的特点,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
3 更新教学理念 实施教学改革
3.1 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越来越受到各类学习者的广泛响应和实践。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课程组成员也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投身到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专业技术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库建设培训及清华大学的远程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病理学》混合式课程,包括课件、授课视频、案例、阅读资料、参考文献、教学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课堂理论教学中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但也不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课程组成员对不同专业选择的教材进行分析,结合病理学的知识特点(病理解剖学侧重于形态结构,病理生理学侧重于功能代谢)、教育创新精神及学生实际情况(三年制专科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具有初步医学基础知识,即将学习临床专业课程,但缺乏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欠缺)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的讨论性和探索性的方式[4-6],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法、PBL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羊水栓塞”时,导入病例:某胎膜早破、难产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经抢救无效后死亡,通过这一病例分析产妇的死亡原因。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通过病例密切联系,即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通过病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提高了学生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加以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以往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融入到讲课活动中来,克服了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方法死板等缺点,将抽象知识简单、直观化,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便于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知识的吸收率也大大提高。
3.3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在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病理学实验教学也进行了改革。我们申请了校级课题“信息化环境下病理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并进行研究。我们分别建立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数字化切片标本库和病理学数字化大体标本库,形成了病理学数字化标本库,并将图像全部存储于病理学教学网络服务器中,在校园网已普及的情况下,建立病理学实验教学数字标本库的网络教学平台,使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这种数字化标本库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型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诸多弊端,学生学习不再有时空限制,实现了病理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可以对病理学实验考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7-8]。
3.4 考核方式改革 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病理学的考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均作为学生活跃度的考核评价指标。形成包括学生学习活跃度、课程实验、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多元化,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两年来,病理学课程组成员以混合教改为契机,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资料、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真真正正提升了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研究,以期在提升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