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整合-互动式教学方法探析*

2019-01-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西医妇产科教学方法

杨 硕 吴 喜

(1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1]是综合运用中医、西医2种理论、思维和方法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诊断规律,以及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地、孤立地将两门学科课程的知识点和理论体系照搬、罗列、相加或灌输,而是多方面、多思维、多角度、多层次的整合。笔者通过“整合-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初步探索适合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学习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这门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1 传统式教学的问题与不足

传统授课“填鸭式”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临床思维及综合诊治能力。

加之临床见习、实习课时安排有限,带教老师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衡,带教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部分学生可能因跟不上而产生消极情绪。且大四学生准备考研,自行缩减甚至放弃见习、实习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本科毕业生临床实践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差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医生有义务保护患者隐私,患者有权利拒绝医生将自己的病情作为教学案例,且妇科检查、妇科手术等操作不适合大量学生围观学习。这种状况限制了医学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专业学习。由于妇产科的专业性,患者可能拒绝男医生看病,这将更加限制男医生的专业学习和临床操作。由此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此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检验临床实践学习效果的方法。学生虽然参与了临床实践,但是其实践效果却难以保证,由于每次临床实习完只要交实习报告,这种应付式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2 整合-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探索

2.1 中西结合 有的放矢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讲授中,找准中西医结合点,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在辨病的前提下进行辨证施治,中西医内容整合,使学生既掌握中医妇科学又把握西医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引导启发学生建立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2],使学生立足于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同时掌握西医妇产科学的生理病理以对症治疗、急症处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需要将中医妇科学与西医妇产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授课时可根据临床上疾病治疗效果好坏来决定妇产科疾病教学中的讲授内容以哪一种体系为主。比如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 按病因可分为9种类型,西医以性激素药物止血、调整月经周期治疗为主,绝经过渡期或病程长者采取刮宫术和手术治疗。其中因黄体功能不足等所致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多数为生殖轴功能失调所致,属于中医学崩漏、月经不调等范畴,中医治疗通过调控生殖轴来恢复排卵,尤其对青春期、育龄期妇女、未生育妇女,既调经种子并举,又避免激素药物不良反应。课堂教学设计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遣方用药予以详细讲解,辅以西医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对于妇科大出血等危急重症,西医治疗效果明确且立竿见影,急症处理强调西医优势,重点突出急症的诊断、鉴别与处理方法。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疑难疾病,中医、西医治疗各有长处与不足,临床多以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来提高疗效。课堂授课应立足于临床,中西并重,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调治以恢复月经周期和卵巢功能,同时配合西药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 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以诱发排卵及促孕。课堂教学既要突出中医辨证论治,又要结合西医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使学生全面掌握对疾病的总体认识和基本处理,能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

2.2 立足临床应用 合理课程设计

2.2.1 课程类型整合:承前启后 学用并举 专业理论课、病案分析课、临床模拟课、医院见习课、专业实习课等5种课程类型整合,贯穿整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的全过程,承前启后,在96个课时设计中,课堂教学完成对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认识与诊治的讲授、重点典型病案的分析、临床接诊-问诊-常规、专科检查-病情分析-用药处方的模拟,见习课、实习课完成对妇科检查、产科检查、常用器械、妇科手术的观摩、认识和操作。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将中西医妇产科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的结合,但更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临床前的见习、实习尤为重要,且这是培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的一个必需的过程。注重实践,合理安排临床见习与实习,在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对于妇产科的典型病例,可在取得患者同意后,教师带着学生去查看患者,直接观察患者所表现的典型的症状、体征,再详细分析讨论,加深理解。通过这种理论-实践-再实践,反复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实际磨练,对于学生分析病情,解决问题以及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不信任等情绪。对于一些罕见病例或者不方便学生观摩的病案,可以结合视频教学和模拟医院教学鼓励同学之间分组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加深对患者的理解同时又能身临其境作为医生面对病人、面对疾病如何处理和诊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能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

2.2.2 教学资源整合:网络平台 打破局限 网络信息时代,各大高校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享,这是一个促进教学资源整合的良好契机[3]。中西结合妇产科学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需要合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筛选合适的网站资源、数据资料以制作、充实教学课件,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根据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各类疾病的特点分类讲解,文图并茂、动画制作、视频穿插,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挑选临床上合适的典型的病例病案与学生分享讨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疾病,牢记疾病的特点。学生也可以自主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及数据库等资源查找所需资料,尤其是在模拟医院教学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加以点评。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观看到其他学校教师上课视频视频,也可通过观看女性生殖解剖、特殊检查和妇科手术等,形象认识、加深理解生殖脏器的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妇科检查、阴道分娩过程、人工流产术等,也避免了临床见习的局限。

2.2.3 教学方法整合:PBL为主 CBL、LBL为辅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基于中医、西医2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多种教学方法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十分必要[4]。

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learning-based lecture,LBL),主要是以教师集中讲解的方式为主[5],学生按照教师讲的内容认真听讲,课后辅以习题巩固,学生长期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上课,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适用于讲授基础知识,便于学生扎实掌握此门课程最基础的知识,为以后运用于临床做好准备。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 是一种把具体案例引入课堂,与以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CBL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6]。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自主预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引入具体临床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案例主诉、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以及诊断治疗整个流程,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模拟式教学是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角色扮演,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模拟患者医院就诊过程,并完成问诊、体格检查、诊断治疗等全部过程[7]。教师会给予适当的意见与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潜能及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学会与患者沟通、交流,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情景模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从患者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主动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模式[8]。教师根据病证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借助查阅资料,提出诊断依据、治疗方案。PBL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病例、鉴别诊断、治疗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在学习中直接完成了学生到医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思维的转换[9]。

分组讨论教学,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说明相关信息以及提出问题,学生可通过书本归纳得出核心观点和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补充,之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发言对于重点和难点可具体讲解。

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传统式教学主要适用于基础理论知识讲解。CBL教学法通过引入一个典型的病例,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临床思维,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理解知识点。情景模拟式教学,学生角色扮演,模拟问诊、体格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全部过程,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从患者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PBL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互动教学,将理论知识,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等与病例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诊断、治疗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在学习中直接完成了学生到医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思维的转换[9]。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学,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掌握两套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3 展望

3.1 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健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我校目前已基本实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考教分离。但目前考核的主要方式仍为学生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太过于死板,仅仅只是检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能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大多数学生只要认真准备期末复习、强记抢记知识点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实行多种考核方式:将课堂提问、病案分析、分组讨论、阶段考核、学习心得等计算为平时成绩,并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等纳入实践考核范围,按照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三部分计算学生科目考试总分的考核办法势在必行,这样既可以及时反馈教师授课效果,使得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学以致用。

在实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对学习情况的反馈,可通过填写调查问卷或是通过邮件、QQ、微博、微信等多种快捷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问题所在以及思维和实际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反思,做出合理妥善解答,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予以实践、改进和探索。将教-学-考-践有机结合,是对“整合-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3.2 教学队伍建设扩充 教师结构合理优化 整合教师资源是“整合-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索的延伸。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的引导者,要培养出医疗实用型人才,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要保证有一支既精通中医又掌握西医、既善于理论总结又精于临床诊疗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如何提高师资水平,首先,要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注意教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和交叉学科专业比例均衡。其次,通过临床进修、老带新、师带徒等学习模式,不断提高教师中西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同时提升其教学技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科前沿、与时俱进,将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疑难病的最新诊治指南和诊疗规范及学科前沿动态与书本理论知识、临床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中西结合、有的放矢。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如何根据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专业特点,通过“整合-互动式教学”,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尽快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运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理论知识、诊疗思路与方法治疗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在临床实践中做到中医与西医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最终达到为患者解除病痛并提高疗效的目的,需要我们每一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临床和教学工作者不断实践与探索,不断发展与完善。

猜你喜欢

西医妇产科教学方法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