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龙囤遗址朝天关、飞龙关碑刻研究

2019-01-29训,陈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播州飞龙杨氏

卢 训,陈 珊

(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贵州遵义563000)

海龙囤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海龙囤社区龙岩山上,东南距遵义市区约28公里,是播州杨氏遗留至今最为重要的遗存之一。[1]该遗址始建年代不详,根据现有文献及出土资料来看①贵州省博物馆编:《贵州省墓志选集》,载《杨文神道碑》。,可追溯至南宋宝祐五年(1257)前后始筑的“龙岩新城”,但从杨文所献“保蜀三策”及“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等推断,其始建年代似早于此。[2]“龙岩新城”始建以来,其后的使用及修缮状况文献几无记载,直至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前后,由于杨应龙与明王朝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才征调役夫工匠对其进行“重缉”,后虽经“平播之役”洗礼,但依然保存了不少该时期的遗存,朝天关、飞龙关碑刻亦不例外。两块碑刻因与杨氏末代土司杨应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值得研究,并盼其能补阙文献之不足。

一、碑刻概况

朝天关碑刻:朝天关位于飞龙关与飞凤关之间,方向75°,坐西朝东,关前筑平台,与自飞龙关延伸而来的明代城垣相连;关前左侧与分布于“转山”的南宋城垣相接;右侧则与飞凤关连成一体。关门顶部嵌石匾额一块,宽2.56米,高1.2米,边缘饰火焰纹,中部阴刻“朝天关”三字,前款题“唐太师守播三十代孙,钦赐飞鱼品服,敕封骠骑将军杨应龙书立”,落款为“皇明万历乙未岁(1595)中吕月乙卯日吉旦重建”。

飞龙关碑刻:飞龙关位于飞虎关与朝天关之间,坐南朝北,建于囤顶东北角向外凸出的绝壁上,是囤东进入囤顶内城的第一关。该关前后设门,门道为三拱相套,关西侧的百丈深渊是著名的“杀人沟”。南壁饰窗花,为整石雕成,长1.75米,宽1.05米,厚0.1米。关门顶部嵌石匾额一块,宽3.2米,高1.4米,边缘饰火焰纹,中部阴刻“飞龙关”三字,前款题“唐太师守播三十代孙,钦赐飞鱼品服,敕封骠骑将军杨应龙书立”,落款为“皇明万历丙申岁(1596)夹钟月□未日吉旦重建”。

二、碑刻价值探讨

综上所述,两碑虽寥寥数语,纹饰亦不繁缛华丽,两相对比时内容还存在重复现象,但这并没有影响其史料价值。

(一)碑刻铭文

两块碑刻铭文前款均镌刻“唐太师守播三十代孙,钦赐飞鱼品服,敕封骠骑将军杨应龙书立”。唐太师即播州杨氏始祖杨端,唐乾符年间,南诏陷播,久弗能平。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下诏募骁勇之士,将兵讨之。杨端最后为播人所怀服,历五代,子孙世有其地。自此,开启了杨氏对播州的治理,历27代30世725年。杨端被追赠“唐太师”,得益于十三世孙杨粲。杨粲在其统治期间,对内较好地处理了家族内部矛盾,“寓兵于农”,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使播州的政治及军事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因而出现“杨氏居播十三传,至粲始大”的政治局面;对外多次协助朝廷平定叛乱,并因其于国有功,官终武翼大夫,累赠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未大将军、忠州防御使和封威毅侯,而杨端也因此于南宋开禧年间被朝廷追赠“太师”。杨粲是播州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且对巩固杨氏统治作出了极大贡献。

前款镌刻杨应龙为唐太师三十代孙,似有不确之处。据《明实录》《文宪集·杨氏家传》等记载,杨氏家族至杨应龙时为27代,而杨氏世袭统治播州30世,杨应龙即30世主播者。指世系时,世与代两字的含义是一样的,如世世代代、世代相传等,因此,杨应龙自称“三十代孙”是有道理的。

隆庆六年(1573)十二月丁丑,以播州宣慰司舍人杨应龙承替宣慰使,仍不世袭。[3]万历元年甲子,给播州宣慰使司新袭宣慰使杨应龙敕书,统抚夷民。至此,杨应龙对播州的统治得到朝廷认可。万历初年,杨应龙对明王朝仍能“尽臣节”,服从调遣,征战不遗余力。如万历十四年(1586)往征松潘,次年征“蜀夷”,十八年(1590)征叠茂,战功赫赫。万历元年(1573)至十六年(1588),杨应龙多次利用进贡、贺万圣节等契机,进献金丝楠木、战马等,获得朝廷如例给赏。万历十四年(1586),杨应龙献大木七十,材美,赐飞鱼服,于同年加封骠骑将军。飞鱼品服,是仅次于蟒服的赐服,明初飞鱼服仅在视牲、祭历代帝王等时,锦衣卫堂上官身着,系显贵的象征,至正德时虽出现滥赏现象,但其意义并未改变,依然是皇帝认可和身份地位的象征。骠骑将军为正二品武散官名号,杨应龙将此镌刻镶嵌于两关之上,说明杨应龙当时对朝廷的封赏十分重视,并将此视若珍宝,才有可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彰显与留存。播州杨氏与明朝的关系总体来说是和谐的,且一直持续到杨应龙袭位之初,但为何在短短几年内走向对立,有观点认为是因明朝图谋在播州地区推行“改土归流”;[4]亦有观点认为是明末政治腐败,贵州官吏窥视播地挑起祸端所致①遵义市政协宣教文卫委员会:《海龙囤烟云录》,载《杨应龙反叛前夕》。;至于缘何反叛,还有待进行探讨。

两块碑刻落款分别为“皇明万历乙未岁②万历乙未岁是指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1595)中吕月乙卯日吉旦重建”“皇明万历丙申岁③万历丙申岁是指万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1596)夹钟月□未日吉旦重建”,虽部分碑文漫漶,但能基本识读,并通过对比,发现落款采用的是干支纪年和干支纪日,而纪月方式则较独特,依据《汉书·律历志》载:[5]“五声为本,生于黄种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也。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有三统之义焉……夹钟:言阴夹助太族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气齐物也。位于巳,在四月……应钟:言阴气应亡谢,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位于亥,在十月。”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不难发现夹钟月和中吕月为农历的二月和四月,也说明该纪月方式早在东汉之前就已出现,到东汉时已发展成熟。这一纪月方式出现后,虽常用于正史及文学作品中,但就使用频率来看,却呈逐步下滑趋势。杨应龙在两块关口匾额上使用这种独特纪月方式,说明杨应龙拥有一定学识修养,且这一点亦可从杨应龙亲笔手书的两块颜体碑刻中得到印证。洪武二十三年,播州、贵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上敕国子监官曰:“移风易俗,礼为之本,敷训导民,教为之先……今西南夷土官各遣子弟来朝,求入太学,因其慕羡,时允其请。尔等善为训导。”[6]洪武二十八年(1395),监察御史裴承祖言:“四川贵、播二州,湖广思南、(思)州宣慰使司及所属安抚司、州、县……不知王化,宜设儒学使知诗书之教……从之。”由此可见,在明王朝文化同化政策和土官子弟渴盼学习先进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土官子弟及地方学子得以就学,杨应龙亦不例外。通过这一举措,儒家思想得以深入人心,中央集权也得到加强。同时,还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等,使播州经济、文化得以发展繁荣。

(二)碑刻纹饰

从碑刻纹饰来看,两块碑刻边缘均饰火焰纹,每组由波形线条构成三头火焰,弯曲向上,有升腾之感,且相互勾连呼应,它是对火焰原始形象观察后的抽象结晶。我国发现最早的火焰纹(又称火纹)为太阳标志,其特征为圆形,因而亦有“火珠”之称,常应用于青铜器装饰上;[7]西秦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佛背光中的火焰纹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代表,此时的火焰纹是由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焰肩佛发展演化而来,[8]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中亚拜火教影响;至北朝时,火焰纹在佛背光中较为流行,并已发展成为佛像背光图案中的主要装饰元素;隋代时,火焰纹仅保留在背光最外层,且表现出早期佛教纹饰的朴拙;唐代佛背光上的火焰纹样式得到较大丰富并日渐成熟。[9]综上所述,可知火焰纹在国内产生时为圆形,主要用于装饰青铜器;佛教传入后,火焰纹也常被作为佛背光的装饰,而真正意义上的火焰纹从产生开始,即与佛教有着莫大渊源,并随着佛教的发展传播而逐步演化。朝天关、飞凤关碑刻上的火焰纹,即可能由佛背光中的火焰纹演化而来,应是当时播州社会佛教兴盛或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信仰佛教的重要体现。

海龙囤遗址进行的数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在“铜柱关”“新王宫”“飞凤关”等明代地层内均出土有莲花纹滴水、莲花纹瓦当及莲花纹勾头等纹饰。莲花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装饰上,代表性器物有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汉代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与盛行,莲花纹被普遍使用于佛教建筑物和器物上,成为佛教在中国古代传播和盛行的标志之一。海龙囤遗址出土文物的莲花纹,虽非出土于佛教建筑遗存,但就其出土数量和使用范围来看,莲花纹在建筑装饰上的使用十分广泛,并且在飞凤关门楣附近也发现有疑是莲花纹的装饰。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海龙囤的“重缉”者杨应龙对佛教或有推崇,不然不可能使用如此众多带有浓厚佛教元素的建筑构件。

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僧纲司”管理佛教事务,而播州亦不例外,于永乐五年(1407)设四川播州宣慰司僧纲司。在这一“倡教”政策的引导下,世人纷纷兴建寺院,铸钟奉佛。杨辉就曾铸金瑞山铜钟;杨应龙则为其妾田雌凤建普陀寺,塑“金身丈六”佛像四尊。此外,根据《古播遗踪——播州杨氏的历史遗迹与口碑传说·杨应龙信佛》记载:杨应龙在永安庄(今汇川区泗渡镇观坝)附近还建有小乘山庙、大乘山庙以及庙坝三座家庙。现庙宇已基本不存,仅见大乘山庙“大雄宝殿”匾额。在明王朝政策引导及杨氏家族的推动下,播州地区推崇和信仰佛教之风渐兴,因而才会出现可栋作质死于重庆后,拥兵“驱千僧为子招魂”的壮观场面。

三、结语

朝天关、飞龙关碑刻,是海龙囤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将遗存与文献及口述史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对两块碑刻的铭文、纹饰等进行了分析,不仅使我们对海龙囤的来龙去脉及历史有所掌握,而且还对杨应龙教育状况、宗教信仰等有所管窥,发现杨应龙不仅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具有较高的书法造诣,而且是位佛教推崇者或信奉者。

猜你喜欢

播州飞龙杨氏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Fort Besieged
飞龙掌血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品选登
飞龙剪纸
《明实录》所载播州杨氏土司“进贡”事例初析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杨铿夫妇合葬墓发掘记 追寻宋明播州土司的足迹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