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落旅游发展困境与建议
——以贞丰县纳孔村为例
2019-01-29贵州大学550025
(贵州大学 550025)
一、纳孔村基本概况
纳孔村地处贞丰县者相镇西面,距县城18公里,距镇政府1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18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寨、17个村民组,1008户,4497人,人均纯收入3600元。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214人,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数的49.2%,其中布依族人口占全村人口48.9%。近年来,省、州、县等各级领导多次亲临指导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业,被评为“中国布依风情第一寨”,同时先后获得全国“民族进步团结示范村”、全省“巾帼示范村”、全州“先进文明村”等荣誉。
二、纳孔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初,贞丰县旅游事业局成立,三岔河景区成功申报成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发展旅游,加大了对景区及纳孔村相关旅游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交通方面,除了修建三叉街景区环湖路外,还修建和完善了打料至纳孔的旅游路、纳孔村村寨主要游览道路以及通往相关景点的游览线路。在旅游设施方面,三岔河景区修建了生态广场、民族生态园、水上舞台等相关设施,纳孔村则依托其独特的布依风情,对村里的建筑风貌进行修复和完善。2003年在纳孔村举办了贞丰县第一届“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扩大了贞丰县、三岔河景区以及纳孔村的知名度,使得游客认识了这个传统的布依族风情村寨,为接下来的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改善村中旅游环境,2008年在村中村寨,修建牛圈,计划将村民饲养的牛统一集中圈养,2009年牛圈被拆。2015年——2017年为了发展旅游吸引游客,政府在景区和村周边征地租用田地用于栽种鲜花,打造乡村花海旅游,据当地村民描述,当地政府以每年每亩田地800元补贴当地村民,2015年游客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由于栽种鲜花管理花海成本过高,2018年地回归到村民手中,村民开始随意种植,如今花海已经名存实亡。
三、纳孔村旅游发展困境
(一)景区民族特色不突出
纳孔村被评为“中国布依风情第一寨”,布依族占比48.9%,但关于布依族文化的彰显对于游客来说,最直观的只有三岔河景区内的石刻、村内建筑上的一些装饰以及村内妇女的装扮。民族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从 “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而言:餐饮方面,当地的农家乐缺乏布依特色菜品,食物并没有区别于其他的地方,缺乏特色菜品,对于旅游者来说吸引力不够。住宿方面,村寨内的民宿以及农家乐更偏向于现代化的建筑及装修,缺乏民族文化的体现。交通方面,景区内部公路设施相对较完善,但是具有观光性质的步道、自行车道等偏向于现代建设,车道两旁也毫无布依族民族特色的装饰体现。游玩方面,民族特色吸引物缺乏,游客进入村寨内能感受到的民族风情风俗有限。购物方面,村寨内部商户不多,多数人家大门紧闭,缺乏布依族特色商品的开发及销售。娱乐方面,周边的三岔河景区内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娱乐活动也相对较多,例如滑板、露营、烧烤等,但其娱乐活动的形式更偏向于现代休闲娱乐,针对布依族的娱乐活动除了该民族重大节庆举行的活动之外,相对缺乏。
(二)社区村民参与度低
社区参与旅游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通过走访调研,纳孔村村民的旅游参与度较低。村寨内部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人数并不多,村内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村民参与旅游的意识和激情不高,纳孔村紧挨三岔河景区,但加入三岔河景区工作的人员并不多。就三岔河景区内部的星空酒店而言,星空酒店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别村,纳孔村的人员相对较少,根据酒店内部一个工作人员介绍:在酒店内工作的人员只有两三个属于纳孔村,其余的人都来自镇上或是其他地方。除了星空酒店以外,在三岔河景区从事自行车租赁、小吃售卖的人员均没有纳孔村的人。同时,在纳孔村周边的生态观光园,主要的水果蔬菜种植人员均不是纳孔村内部人员,土地由私人老板购买后承包给他人种植,承包种植的人基本都为外省或其他地方的人员,甚至在农作物种植期间承包的人员需要聘请帮工的时候,聘请的人员均不为纳孔村的人员,通过跟承包商的交谈得知纳孔村的人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加入其中。
(三)村民获取旅游收入途径相对单一
当地村民在旅游开发后通过旅游获得收入的途径主要是来源于两个部分。首先,当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从农民手里进行土地流转或是土地租赁,农民通过流转或租赁自身土地获得相应的收入。其次,村中的少数农户利用自家房屋经营农家乐与民宿客栈来获取相关旅游收入。寨内农户表示,会有农户将自家种植的蔬菜等作物带到市场上进行售卖,但售卖价格会低于一般的市场价格,而村中的农家乐并不会从当地村民手里购买相关食材,限制了当地村民获取旅游收入的途径。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纳孔村内相较于一般村落而言,道路通达情况相对良好,村内卫生环境也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某些公共垃圾桶荒废,部分道路会出现动物粪便,影响村内整体卫生环境。其次,三岔河景区内指示牌存在信息不清、指示不明的问题,容易误导游客游览过程及线路。最后,村内公共卫生间较少,仅发现在纳孔广场有一间公共卫生间,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
(五)旅游商品开发深度广度有待提升
纳孔村作为布依风情村,但在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存在缺陷,村内以及三岔河景区售卖相关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商店相对较少,商品种类也相对局限,且传统手工艺制作物件的成本较高,村民利用自身拥有的民族文化开发设计相关旅游商品的意识比较欠缺,当地并没有相对成熟的特色旅游商品产品业态,特色旅游商品还有待开发。
(六)当地布依传统文化的弱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纳孔村当地原有的布依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原有的建筑、服饰、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一般来说,来自文化强势地区的旅游者对于相对较弱的纳孔村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很容易效仿。除了旅游者之外,根据当地实际走访调研,村中每户的年轻劳动力基本都选择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受村寨以外的环境的影响,外出打工群体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将这些思想观念带回村中。同时,随着手机技术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拓展了人们眼界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并对其中的一些文化进行吸收及模仿。在纳孔村,传统布依族建筑大多已经被现代水泥房所取代,村中除部分老年人依旧穿着传统的布依族服饰外,基本上都穿着现代化的衣服,同时1995年贞丰县志显示,该村村民使用语言情况,男性成年人会布依族语的为100%,会汉语的为90%,男性青少年、儿童会布依语的为90%,女性成年人会布依语的为100%,还会汉语的仅占 70%,女性青少年、儿童会布依语的为95%,会汉语的占80%。然而目前村寨除了部分老年人外,基本的日常交流语言为汉语。随着旅游的发展,当地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弱化。
四、相关建议
(一)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护传统文化
文化旅游区的开发能否忠实于它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色,是其能否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随着外来利益主体的参与以及外来文化的渗入,不断冲击着本土传统文化,应当从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等各方利益主体的角度,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护传统文化:政府和企业方面,应当完善相关保护性政策,使得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够有规可循,避免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过于盲目、粗暴的开发方式,使得当地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当地村民方面,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规范当地村民的行为,对相关保护性政策制度进行宣传普及,使村民意识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自觉维护自身传统文化;游客方面,游客的进入不仅会带来不同于当地文化的其他文化,同时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是文化赖以生存的载体,对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对文化的破坏.完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游客行为,减少因游客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
(二)拓展居民发展旅游途径,增加旅游收入
在中国广大农村,生存成了压倒一切的需要,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核心利益点为经济收入。基于此,从多方面考虑拓展当地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途径,增加旅游收入,有利于激发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保护当地环境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针对纳孔村的实际情况,首先,可依托其“中国布依风情第一寨”的名誉,借助三岔河景区以及周边双乳峰景区等知名景区联合宣传,增强当地的知名度,提高营销效果,吸引游客前往,推动当地旅游发展,为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提供机会。其次,纳孔村当地农民仍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会有多余的粮食蔬菜等产出,以往都是农户自身前往附近集市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行售卖,得到的收入相对较低,可与当地农家乐合作,为当地农户搭建粮食蔬菜销售渠道,以当地自己种植的粮食蔬菜来制作本地特色菜肴,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农户的收入,提高当地农户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另外,丰富多彩的布依传统节庆活动是体现当地民俗的重要标志,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举行大型节庆旅游活动。通过举办大型节庆活动,既可以增强当地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当地居民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热情,也能够为当地农户参与旅游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当地基础设施
村寨周边道路通达情况较好,但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具体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村寨内农家乐多以农家自身房屋进行开设,就餐环境相对较差,可结合布依民族风格,进行适当的装饰与完善;(2)景区公路设施比较完善,但通往村寨和景区的班车平时不到达景区,而只到达者相镇,对于部分非自驾游或非旅行团游客来说造成不便,阻碍了部分潜在客源市场,旅游淡季时可考虑按照实际情况安排固定时段的班车通往景区,既方便部分游客游览,也为当地农户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3)村寨及三岔河景区内指示标牌相对完善,但部分知识标牌存在信息错误及指示不明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景区内指示标牌信息进行核对与完善,对错误的指示标牌及时进行更换或拆除;(4)村寨内部公共卫生间的数量及卫生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努力做到“产业链本地化”
只有确信能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利益时,人们才真正原意参与旅游开发。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努力做到“产业链本地化”,提高当地经济收益,能够有效的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推动当地旅游发展。对于纳孔村而言,拥有丰富的布依民俗文化,但缺乏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及体验性旅游产品,在后期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当地村民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结合当地特色文化,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带领当地村民学习开发制作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收入的旅游商品以及能够使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传统布依文化特色旅游产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旅游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得当地布依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得以传承和发展。此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可通过加强村民间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做到“产业链本地化”.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基本能实现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村民间的合作,以旅游业为主要抓手,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优化配置相关资源,实现在本地能够最大限度地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努力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当地居民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安置当地居民就业,使得旅游收益尽可能的留在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