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景观的归属感营造方法探究
——以德国Gallus社区为例
2019-01-29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310000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310000)
一、缺乏归属感的社区
城市社区归属感意识淡薄,仅依靠社区管理、社区教育与政策引导而缺少适当的景观场所相结合,意识形态与空间场所缺少统一的结合点。而空间在社区居民的文化引导与交流沟通方面占据了首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空间使社区居民能够产生联系与互动,进而产生凝聚力与归属感是社区景观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城市化带来的陌生感需要在生活空间中得到缓和,需要在社区获得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指“社区居民把自己归入某一地域人群集合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社区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的感情色彩,主要包括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情感。”这种归属感使社区不只是一个简单得居住空间,更包含了一些精神意义,而陌生化设计则造成了城市居住者“乡愁”的丢失。
中国城市是在乡土社会基础上诞生的,在乡土社会,人们都很熟悉,人与人互帮互助,具有特有的凝聚力,同时这种关系使人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然而就城市的基本内核而言,马克思地理学这样阐述:城市人造环境的生产和创造过程是在资本控制和作用下的结果,是资本本身发展需要创造的一种适应其生产目的人文物质景观的后果。与传统乡土景观截然不同,人与自然元素在城市道路的割裂中被红线隔绝,相对于乡村结构中的天人合一不同,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在城市中被磨灭,人作为一种生产的机器,辗转于各种不同功能的陌生化场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因此如何营造具有归属感的社区以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笔者从德国Gallus社区的景观营造方面做了一系列调查与探究,希望能够获得建设性的结论,以改善中国社区所面临的归属感缺乏困境。
二、德国Gallus社区与杭州高教园社区景观设计
1.基本空间形态
Gallus是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火车站附近的一个中低收入居住社区,紧靠铁路,道路繁密,美茵河法兰克福拥有近67万人口,总面积作为德国第五大城市其人口密度为2667人/平方千米,总面积248.31平方千米,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协调景观与人的关系,创造归属感的社区景观等方面,此社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Gallus居住区居民多为在城市中心工作的工薪阶层这点与杭州高教社区人口类型相似。并且此区域多为单元式公寓居住类型,百分之80以上的房屋皆为二战以后所建,历史沿革不长,因此具有可比性与参考性。
杭州高教园社区位处下沙大学城东南方位,是典型的以居住为主体的新兴社区,功能区域较为单一,人口密度大,使用率高。
2.整体布局对比
“居民在社区内社会关系的好坏与其社区归属感的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即居民在社区里社会交往越广泛,邻里越亲密,社区归属感越强:邻里交往越少,社区情感越淡薄。”提升空间的归属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使空间开放与每一个居民,创造人口聚集于活动的方式与空间。Gallus社区以块状的聚合方式存在,各个集合单元没有封闭的边界,而是将边界作为不同空间连接的可能性。高教园社区清晰的边界与隔离,使其与周围各部分空间都完全区分开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办法的确有效得保证了社区安全与相对的安静,但同时减少了居民活动的可能性,封闭空间内缺少相应的空间活力,而单一的功能区域也会导致较少的人口活动,这与我们传统大院,胡同,里弄完全不同,从原来的抱团生活到现在人与人的隔离,这种陌生的居住方式降低社区情感的产生。
3.交通空间对比
社区交通空间作为划分与连接社区各部分功能空间的桥梁,它深刻影响了居住社区内功能结构以及居民对社区居住的认知,社区交通空间如果能够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那那么人们的使用频率就会增加,也就随之加强了人们对社区的亲切感与舒适性,进而增加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Gallus社区作为开放式的居住社区,其内部与外部的连接方式却非常灵活,充分利用场地特点作为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连接,并且清晰化入口处的空间关系,注重人与车的分流,考虑人在实际使用情境下的功能性。在此基础上尽量节约成本。交通空间是营造富有活力与人情味社区的一项重要手段。而高教园社区交通空间则明显缺少适当的人车分流,景观植物没有起到很好的空间划分作用,大量环绕住宅建筑的地被植物没有很好被利用起来,仅作为观赏区域处理,进而被闲置。
4.交往空间对比
交往空间作为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尤其在大城市,从之前的开敞的自然居所到现在高密度的公寓式住宅,交往空间更加成为人们舒缓心情的必要场所。在交往空间的营造上Gallus社区整体以点-线-面的连接方式使不同层级交往空间分布于社区之中,并且进行了有意识的分级。如儿童娱乐空间,从点上,以小的住区集团中一些等级较低的基础娱乐设施为主,中等级的娱乐空间则分布在小住区集团外街道,以线的形式存在。最高等级的儿童娱乐空间上以面的形式存在于社区中心位置,并提供不同年龄阶段的娱乐场所。这种分级方式不论是面积还是娱乐设施的完整性都进行区分,交往空间的多样化为相同的使用集体提供相遇的可能性,保证了这些使用者的交往活性。另外,将社区街道不只是作为交通场所,而是将交往功能附着其上,提升了安全性。
交往空间的分级不是为了划分人群,而是将具有交流潜力的相似人群聚集在一起,使之产生共鸣与相同的心理期待,如果不加以分类与空间调解就会出现类似“广场舞人群和青少年人群争夺活动场所”这种混杂式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居民的归属感意识。在高教园社区的景观营造方面比较少的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而是将功能区域单一化处理。儿童娱乐场所和康体设备共同存在一个空间,没有明确的年龄导向,加之大量的形式单一的硬质铺装,使人难以产生安全感与亲和感,这种粗放型活动景观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产生困惑。
5.景观构成对比
在景观构成方面,Gallus尽可能保留历史痕迹,它曾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区,社区则充分利用其历史渊源,在住宅景观的营造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且运用在公共景观场地,代表地区特色,产业文化融入社区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区的公共活动与社区印象,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厂与住宅的分离。在DB公司与周围社区的空间关系上可以看出DB公司作为风格元素已经成为社区肌理的有机构成。DB公司为社区提供了周围的公共活动空间,用他们的产品——火车来赋予社区主题,淘汰的旧型火车十分具有标志性,并且围绕它产生了串联状的公共活动空间,传统文化的保留使整个社区景观空间更有故事性,拉近工业空间与居住空间距离,让不同层级产生沟通与联系,增强社区认同感。
高教园区封闭的社区空间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景观空间类型丰富的可能性,社区内部景观构成上采用了一些假山石与水景的共同营造,但是在文化倾向上明显没有落脚点,也与其他类似社区没有明显的差别性。
三、具有归属感的社区设计策略
在对两个社区进行一系列的空间与景观调研,分析了两个不同空间维度,不同文化维度的社区形态,并做了一系列对比,在空间形式上两个社区差异性极大,体现在四个方面。
住宅空间布置: 杭州高教园社区在围合关系上为封闭式,社区内部空间类型单一,住宅楼整齐排列,景观空间呈现围绕关系;美茵河畔法兰克福Gallus社区在社区空间开放,社区内部空间类型多样,住宅楼呈现自由布局,内部与外部景观空间相互补充功能。
社区景观规划:杭州高教园社区以装饰性景观为主,主次景观分明,公共景观空间集中分布,交通路径具有很强引导性;美茵河畔法兰克福Gallus社区以实用性景观为主,景观类型多样且平均分布,交通路径十分自由多变。
社区内外空间关系:杭州高教园社区内部被多种业态空间所围合,社区内部与外部空间有明显的界限,泾渭分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Gallus社区与外部空间相互连接,彼此互相穿插,社区内与外部空间链接较为紧密,多种业态交叉分布。
1.开放社区
把社区与街道有机相连接,可以用社区建筑与景观植物作为隔绝内外空间的方式,而不是把主要大门越开越大,内部则越来越封闭。适当增加社区内业态,社区就想生态圈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单一的住宅功能没有办法带来空间的活性基因。自古我们就崇尚包容与开放,正如“任看主人何须问,还要姓字不须题”的居住方式,这些文化流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需要被重新拾起才能够唤醒人对社区的归属感。
2.活动场所的分级与分类
公共活动场所需要进行有效地分级,以保证不同活动能有合适的活动场所,如公共的休闲景观空间,要以社区-街道-中心街道作为分级系统,街道较为开放的景观场地满足人们交流与聚会的功能,中心街道则最为开放,使人们举办活动与聚集的主要场所。场所也要针对使用人群进行分类,如老人群体与儿童群体,老人需要相对安静,具有一定私密性的活动场地,并且不能够距离住所太远,最好配备在0.2-0.5km范围之内,才能够提高其使用频率。儿童活动场所则要保证其活跃性与设施的完整,并且能够满足家长的监护,要求在视野开阔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并且针对儿童活动场所也要进行分级,以确保幼儿与儿童的相对分离,以保证安全性。
3.社区文化的保留与延伸
社区只要存在于某一个地区就一定会受到当地主流业态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一种地缘文化,而在一定程度上社区一直在避免这种文化的影响,希望保持自己社区风貌的独立性,这种做法实际上约束了社区与当地的契合。如Gallus社区尊重了当地的工业文化,没有去明确划分与工业的界限,而是协同发展,工业在给社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注入了工业文化与特色,这种独特的文化倾向没有影响社区的运转,反而给社区带来一个核心风格,这种文化符号是社区居民所共同认同的,共同理解的内容,这种符号会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这也是能够与其他社区区分的关键因素,并且能够消除居民对社区的困惑感与陌生感,从而使人获得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结语
通过一系列对Gallus社区与高教园社区的景观空间对比,这两个不论是从空间维度还是文化维度上都完全不同的社区都展现了不同的营造方式。从整体布局、交通空间、交流空间、社区文化等方面高教园社区确实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以小见大,我国社区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有许多理论与实践还需要完善,在发展本民族生活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汲取国外优秀的方法与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满足我国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许。同时,营造社区归属感还要结合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建设,这些内容也值得以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