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四个关键维度*

2019-01-29

观察与思考 2019年8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党员干部

蔡 臻 臻

提 要:搞好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制度治党是实现思想建党的重要手段。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抓“灵魂”、抓“关键”、抓“未来”和抓“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抓好这四个方面是抓好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推动党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表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党的建设的理想境界或最高境界,是全体党员都能自觉坚持党的信仰、遵循党的章程、遵守党的纪律和党的要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知行合一。对党员个人来说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即思想入党,从党的建设和党的治理的角度来讲,这叫思想建党。思想上没有入党,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制度治党,是将党的信仰、理论、规矩和纪律等规范要求用具有约束力的“刚性”制度,规范、约束、引领和指导党员自觉践行党的要求。这是被动的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再到主动的外化于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制度治党是推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科学性治党、理性化治党、现代性治党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4页。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制度治党是把制度建设贯穿在党的各项建设之中,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即坚持科学的原则、用科学的原理开展党的建设和党的治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运用。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党章,标志着党的建设、党的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党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党的规章制度不断细化,如何将党规党纪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搞好党的建设,尤其是在完成建章立制之后,抓好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关键又在哪里?这又是一个实践理性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3、35页。善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抓好两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以抓“灵魂”为核心,构建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搞好党的建设,第一位的和首要的任务是要抓好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抓灵魂,就是将党魂融入党员、党组织的肌体,使党员真正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共产党员形象。没有党魂的党员,没有理想信念的党员必定是有个人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把入党看作是升官、发财、入职的工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正如邓小平所总结的那样:“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近些年来,从查处的一些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情况来看,破坏规矩和突破底线几乎都是从理想信念的动摇开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39页。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3、35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和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理想信念教育。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党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起,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工程、理想信念文化教育工程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工程,创新内容和形式,使其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

(一)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工程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10页。“这种理论的彻底性来源于理论的科学性和理论的相对完备性,二者有赖于学术研究的创新。”②陈金龙:《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3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工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注重理论解读与通俗易懂相结合,积极引导,使党员干部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在全球化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霸权削弱和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干扰党员干部的理想和信仰,拉拢腐蚀党员干部的灵魂。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动摇和丢失,都可能会犯下颠覆性的历史性错误。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这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理直气壮地讲,这点毫不含糊。同时,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方式和体制机制,着重构建理想信念哲学理论体系,推出一批理想信念哲学理论体系的相关著作,汇集出版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坚定理想信念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人物、思想和事件,从人类史和制度比较分析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形态,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和风格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引领力和凝聚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

(二)实施理想信念文化教育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页。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纽带和基因。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谁掌握了文化发展的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先发制人。通过多渠道、多媒体多样式的文化传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全天候、全时空、大众化的传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各级党员干部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讲堂”,是实施理想信念文化教育工程的重要平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走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与生活,努力创新改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的方式方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大力提升参观的思想性和观赏性,滋养党员干部的灵魂。同时,推广现场体验教学模式,在党的纪念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身体验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重温入党誓词,激发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坚定决心。

2.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第一位的和首要的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将保存的照片、文物、书籍等以现代作品形式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寓教于乐,充分释放远大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种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革命信念,引导党员干部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思想营养。通过掌握现代话语体系,创新现代实践形态表达方式,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增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要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空间,深挖红色资源,出品一批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经典,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三)实施理想信念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工程

有要求,必然有标准;有标准,必然可考核。要考核,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理想信念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工程,精准定位,客观公正地、动态性反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对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评价不能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而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一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态跟踪考核评价体系和各级党组织理想信念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时间性考核与空间性考核的有机统一,定期记录,采取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任期内考核等多种形式,注重考核数据的连续性,形成一个重点突出的有针对性的动态评价机制。二是通过在较长时期内对不同岗位、担任不同职务的党员、领导干部的观察,鉴别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是否具有连续性,是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建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负面指数评价体系,详细记录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失误、错误,认真分析发生的原因,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予以追责。考核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对照党章,对照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及时整改,进一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以抓“关键”为重点,建立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①《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6、33页。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坚力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身居要职,岗位重要、职务影响力大、掌握着权力和资源分配,对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②《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6、33页。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构建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不成文的政治规矩。抓好“关键少数”是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重要组织保证,是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落实好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12、413页。,坚持“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12、413页。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42页。,严格把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拔任用,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党员领导干部的言(品)行和工作作风对普通党员和其他社会成员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影响作用。对干部的提拔任用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能重政绩、轻品行,重选票、轻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党员干部言(品)行跟踪巡检制度、选拔任用见证制度和建立健全提拔任用责任倒查机制。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言(品)行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性和根本性问题。

(一)建立党员干部言(品)行跟踪巡检制度

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骨干,党章对党员的道德品行作了具体的规定。邓小平指出:“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58页。党员干部的品行不仅关乎党员干部的个人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23页。,自觉坚持以上率下,加强道德修养。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吴玉章老人的寿辰祝词中说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③《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党员干部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但又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党员干部道德情操、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领导干部个人要严格自律,还可以逐步探索党员干部言(品)行跟踪巡检的制度规定,引导、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党员干部的言(品)行进行巡检反馈,包括工作部门评价舆情巡检、社会舆论评价舆情巡检等,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有针对性,把道德品行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行合一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参数。

(二)建立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见证制度

建立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见证制度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的公开机制,是提升执政党公信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具体的、明确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见证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主要是针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从实践来看,现已施行的宪法宣誓逐渐制度化、常态化,为探索建立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见证制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除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运行之外,还应加入上级组织部门、同级外单位组织部门、候选人单位群众代表,以及邀请一些媒体代表全程见证参与,充分保障所在地区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任职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公仆意识,拓宽监督渠道。

(三)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提拔任用责任倒查机制

“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12、413页。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42页。,要抓好选人用人这个导向。目前,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主要是事前考察识别、民主推荐和事中监督,然后由组织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一些干部“带病提拔”,主要责任都在于地方和单位的“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破坏组织程序,违规用人,搞人身依附关系。从组织部门的角度来讲,它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难保证同级监督的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5、417页。对于“带病提拔”干部的问题发生,“要实行责任制,而且要终身追究”②《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页。,严肃追究领导干部的用人失察责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选人用人的全过程,依法依规用人,打破“潜规则”,增强领导干部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当的责任意识,避免用人者拍脑袋决策,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提拔任用责任倒查机制,实行终身追责,科学界定追责内容,厘清追责程序,公开、透明、规范、制度化,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和打击报复。

三、以抓“未来”为目标,培育德才兼备的青年榜样

抓好未来这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不抓当下,何以有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0、64页。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抓好青年干部的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决定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一)抓好青年干部的培养工程

青年干部的成长是一个能力不断提升、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与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关外,也离不开党的关心和群众的帮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0、64页。提拔优秀的青年干部到领导岗位是党的事业和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青年干部要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努力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改革的紧迫性、发展的艰巨性,才有可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社会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广大青年干部到基层和环境艰苦的地区去经受考验,到实践中建功立业、勇挑重担、浴火重生,锻炼青年干部的领导艺术和工作能力。

青年干部和优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接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5、417页。党组织培养一个优秀的干部十分不易,对青年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和“苗头”,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完善对青年干部的监督管理体系。对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不应预设晋升路线图、时间表,遵循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大胆培养,任人唯贤、不拘一格,能上能下、有进有退。打破论资排辈,优化知识结构,不搞年龄“一刀切”,从制度上探索出选拔培养青年干部的长效机制。坚持从一线和基层培养青年干部,通过在基层锻炼提高青年干部的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增强青年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社会危机的能力,选拔一批既想干事又有思想、敢负责的青年干部到中央机关挂职锻炼。发挥青年干部的优势和专业特长,为青年干部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尝试选拔优秀的党外青年到政府机关工作。对于在改革创新中主动担责的青年干部,要注意保护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抓好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计划

吸收、发展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到党内来,这是高校党员发展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的思想言行承上启下,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目前,大学生党员已经多达200多万。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大学生党员肩负着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不能简单地复制、照搬地方、企事业等单位的党员教育管理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抓好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重点是抓好大学生的思想入党工作,这是从源头上抓好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培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这不仅是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还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6、336页。。当前,一些大学生党员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科研攻关,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常忽略了党员角色,党员意识不强、思想不纯。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高校党委、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校党委在制定和发展党员的培养计划时,要严格遵守党章和组织程序,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重点考察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入党动机,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考察大学生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的一条主线,不能只看入党前的态度,更要看入党后怎么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着重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使命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接受群众监督。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每个大学生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在重大节日通过佩戴党徽和设置“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政治生日和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角色、党性意识。

四、以抓“环境”为导向,创造党员干部成长的外部环境

党的建设不仅要抓制度建设的执行,更需要抓环境,抓社会风气,抓政治生态环境。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页。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好的环境,可以使坏的变好,并使好的更好;坏的环境,可以使好的变坏,使坏的变得可能更坏。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为党员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搞好网络空间环境建设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6、336页。,搞好网络空间环境建设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超越时空和方便、快捷的社会资源为党员干部学习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但是,与此同时,网络逐渐成为滋生谣言、暴力和腐败的温床,也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影响。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搞好网络空间环境建设迫在眉睫。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而是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主体的协同治理。政府要加快完善网络法规体系的立法进度,明确社会主体的责任,遏制不良信息,加强队伍建设,推动网络主体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要主动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维护互联网信息的畅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社会要努力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净化网络空间,保障国家安全。党员干部要严格自律,坚决反对和纠正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同时,党员干部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推动工作,掌握网络舆情,倾听网民的意见,走群众路线,接受网络监督。

(二)搞好社会公众舆论建设

社会舆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一种较为隐蔽的伦理道德力量,对党员干部的价值观构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舆论监督作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用好“舆论监督”这把利剑,可以规范党员干部权力的行使,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促进党风的端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10页。新闻媒体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舆论的方向,传播正能量,搞好社会公众舆论建设,抢占社会公众舆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推动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严格把关,规范意见领袖的行为。建立畅通的情绪发泄渠道,广泛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主动回应社会公众舆论,及时化解舆论危机。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批判各种思想上的“假冒伪劣”和低级趣味,批判“普世价值”,消除不稳定因素,防止公众舆论被不明真相的人利用。不信谣不传谣,及时揭露虚假信息的真面目,共同维护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弘扬主旋律,做好党的宣传工作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②《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3页。弘扬主旋律,做好党的宣传工作是推进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坚持宣传思想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这一主阵地,粉碎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的图谋。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10页。的重大战略判断,对改进和提高党的宣传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宣传工作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统一战线,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通力协作,推动党报党刊主动发声、适时发声。宣传工作要弘扬主旋律和接地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宣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广大宣传工作者要带头讲政治、讲党性、讲规矩,紧密联系实际,开发新的呈现形式。

(四)持续注重家风、学风和作风建设

家风、学风和作风建设息息相关、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都是加强社会风气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正则学风纯,学风纯则作风清。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注重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几千来的优秀传承。良好的家风不仅可以为党员干部的个人形象增添亮点,而且将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什么是学风呢?毛泽东讲:“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党员干部的学风建设要摒弃主观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要联系工作实际狠抓思想建设,主动接受党的教育、群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造主观世界。一些党员干部的封建主义思想、家长制作风严重,脱离实际,工作浮夸,思想不纯、作风不纯。这些问题都从反面说明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6页。党员、领导干部要关心家庭、注重家教,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饮水思源,以三严三实从严要求自己,努力做家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榜样和模范。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抓“灵魂”、抓“关键”、抓“未来”和抓“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体现了主体和客体、内在和外在、当前和长远的辩证思维,既抓住了重点论,又坚持了两点论,既照顾了全面,又聚焦了关键,既关注了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又注重党员干部的外部环境。抓“灵魂”体现了党对党员干部内在精神世界的关注,是党中央从根本上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抓“关键”体现了我们党对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自觉运用,是党中央坚持和发扬以上率下优良传统的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体现。抓“未来”指明了党的未来在于青春和生命,这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抓“环境”体现了管党治党坚持科学化原则与人性化原则相结合的统一,是党对党员干部成长外部环境的人文关怀。整体而言,抓“灵魂”、抓“关键”、抓“未来”和抓“环境”这四个方面是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表现。从理论上讲,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自觉掌握和娴熟运用;从实践上讲,这四个方面是当代中国发展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生动体现。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党员干部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企业青年干部的培养路径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干部学习型团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