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尝试和思考

2019-01-28胡桂珍

速读·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二轮复习高中历史微课

胡桂珍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视野、发散思维,从而形成客观的历史判断,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笔者在“互联网+教育”的新背景下,以“我看宋朝”微课为载体,对高中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种素养,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升,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二轮复习;微课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普通高中培养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历史教学要以此为基点,结合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背景,通过“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为高中学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一、实践背景

我省从2014年起实施新高考以来,学生可以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3门高考科目。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开展学科教学,成为了高中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如今的高中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各种移动终端(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为伴,微信、微博等“微”活动都已融入他们的生活,微课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毫无违和感。网站上有着各类微课资源,但是由于教科书版本的不同、微课设计者的水平不一、各地出题角度的不同等原因,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且受认知水平的局限,有时还不能甄选不出科学有效的信息。教师有义务和责任把好移动终端学生学习信息获取这一关,微课便是其中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二、概念界定

1.微课的概念

對于什么是“微课”,笔者比较赞同陕西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的观点: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这一新型教学手段,以短平快的特点受到大家的认可,学生可以利用个人信息终端,将其作为在校学习之余的有效补充,一来可以作为预习知识的载体,其功能与“翻转课堂”相似;二来可以成为难点突破的途径,针对理解困难、易混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三来可以作为反复学习的渠道,依据个人的学情,增加学习频度,牢固掌握知识点。

2.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学生学习注意力参与的最佳时间为八分钟,微课的时间一般应当控制在8分钟左右。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备课时,要仔细斟酌讲稿的内容,讲稿的文字应该控制在900字左右。

(2)内容精。微课的内容一般应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适当挖掘其内涵、扩展其外延,在知识点的讲授和传递的基础上,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以实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兼得的目的。

(3)形式新。在微课设计和制作中,要从新鲜的视角出发,以新颖的结构设计,利用多声、光、影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吸引学生的眼球。

三、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

笔者以通史“我看宋朝”微课为例,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分四节课开展微课教学:第一课《从二府三司看宋代政治制度》、第二课《从市的变化看宋代经济发展》、第三课《从鹅湖之会看宋代思想碰撞》、第四课《从四大发明看宋代科技飞跃》,将必修三册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分块呈现,同时又以通史的形式相互关联,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当前微课制作工具品种繁多,各有其优缺点。笔者选择的是相对便捷的PPT录屏方式,软件要求2010版本及以上,外加一个麦克风,没有技术层面的困难,只是在动态表现力和视频声音播放方面,功能相对较弱,不过不影响学科知识点复习与巩固类微课的效果。

四、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例证

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的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视野、发散思维,从而形成客观的历史判断,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在“我看宋朝”微课的设计以及讲授过程中,对五大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

1.时空观念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能脱离时空独立存在,只有将它们放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其存在的意义。现行教材体系是专题模块系列,与以前的通史相比,形式上淡化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因此笔者在微课设计中,首先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

例如:第一课《从二府三司看宋代政治制度》的第一张PPT,就是对整个宋代的时空观念的解读:宋代跨越十到十三世纪,分成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北宋政权与辽、西夏、大理、吐蕃等并立,统治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而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与金的对峙,随着蒙古的崛起,最终被元所灭。宋朝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百余年战乱动荡的局面,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又如:在复习宋代地方制度时,通过展示《元丰八年北宋疆域图》和《南宋十七路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宋代分路州县三级管理,浙江属于两浙路,南宋分浙东和浙西路。

对宋代的时空背景有了清楚的认识以后,再来学习宋代的政治制度,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其制度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了学生时空观念。

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辨析获取可信的史料,并努力重现历史的真实态度与方法。例如:第二课《从市的变化看宋代经济发展》中,通过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宋会要辑稿》的文字材料,了解宋代的夜市比唐代更为热闹。除了夜市,还有“晓市”。“三鼓”是指午夜12点,宋太祖的这一指令说明夜市合法化、固定化了,同时也说明宋代对市不在进行直接监管了。在地图中引导学生了解皇城南面的大相国寺,每月举办5次庙会。然后,通过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这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了解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的繁华程度。通过南宋诗人陆游诗句,认识到草市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较为完备的饮食服务体系。

通过史料的研读,更真实地接触历史信息,通过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例如:第三课《从鹅湖之会看宋代思想碰撞》的开篇,就从鹅湖之会开始,告诉学生,这是发生在南宋淳熙二年的事,当时吕祖谦为了调解陆九渊与朱熹在学术思想上的分歧,特意邀请二人于铅山鹅湖寺会面,当年陆九渊37岁,朱熹46岁,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一次交锋。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学术思想碰撞的辩论会,堪比现在规格最高的学术研讨会,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什么是理学。

又如:第二课《从市的变化看宋代经济发展》中,利用甲骨文,解释“城”与“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往往是政治军事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纯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

通过教学,能使学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并能对其加以理解和评析,同时学会从历史的表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面对现实问题时,也能更全面、更客观。

4.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是指一个人对家、国的情感和担当,是对国家高度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第四課《从四大发明看宋代科技飞跃》,引导学生思考,四大发明外传后,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火药打败了封建骑士阶层,攻克了欧洲封建堡垒;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相互隔绝成为紧密联系整体提供了技术条件;活字印刷术,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准备了条件。

又如:第三课《从鹅湖之会看宋代思想碰撞》,鹅湖之会5年过后,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他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朱、陆两人虽观点有分歧,但对待彼此却非常豁达坦然,堪称君子。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提升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要让学生明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笔者认为家国情怀是的培养不能过于狭隘化,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从两人君子之风中引导学生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的史观和方法论。例如:在第四课《从四大发明看宋代科技飞跃》中,引导学生通过四大发明的成就,思考李约瑟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评价,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宋代科技发展达巅峰状态的原因。

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宋朝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列举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唯物史观是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发展的高峰,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从而使学生对宋朝历史有了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宋朝的经济发展与宋朝文明的高度的关系。

五、感悟与反思

“我看宋朝”微课的切入点小,每节课时长8分钟左右,制作虽然简单,但是前期的准备和设计花了大量的时间,精炼内容、精选素材、精心录制,既可以作为课堂内授课环节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课后学习的有效补充。其中设计的“知识小结”、“直击高考”等内容,有助于学生有效整理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学习答题的思路及方法。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且观看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也可以进行个性化操作,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点击暂停以便做好相应的笔记;还可以就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内容进行多次重复观看。符合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视频播放以单向输出为主,互动性不强,学生的观看情况会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监督性;不能进行即时的知识检测,不能确保微课的有效性;在需要学生思考的环节中,受微课时长的影响,思考时间预留不足。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当前对微课作用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看到其优点,使之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配之以相应的保障手段,弥补其不足,使这一“微”时代的新生事物,能在新一代高中生的学习中发挥正向的作用。通过技术手段,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滋润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1):7-8.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2):8-9.

猜你喜欢

二轮复习高中历史微课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二轮生物复习探究
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