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阅读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2019-01-28毛素玲
摘 要: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加大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果,增加阅读量是提升小學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语文老师,必须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契机,并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促进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一、 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农村学生家长不同于城里学生家长,要想让他们花钱买书,他们首选的就是教材,至于其他教辅资料,他们一般都不会购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家长买的书,都不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书,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而且不喜欢读书,甚至讨厌读书,感到读书很无聊,当然,许多家长也不会浪费钱去买孩子不喜欢的书。所以,要让小学生喜欢读书,首先就得注意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读书看到更远的世界。其次,阅读兴趣的培养必须以儿童的实际阅读水平为基础。小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你让他阅读什么,他们的大脑就会留下什么样的思维,一切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当然,也不能全让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书,这样,他们阅读兴趣会一直停留在童话故事中,造成他们的阅读水平无法提高。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实际情况,不仅不能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反而会降低小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量的多少取决于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量的增加也是小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当小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后,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在阅读方向上给予引导,使阅读兴趣幼苗茁壮成长。
(一) 父母必须付出一定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例如,注意孩子的阅读方向,关注孩子的阅读进度,和他们谈阅读感受,品味重要情节,体验精彩章节,将会形成更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当然,父母对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的过程,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农村父母由于文化水平问题,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缺乏一种更为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能很好引导孩子读书,读好书,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交给学校和老师。当然,随着农村的发展和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物力和精力送孩子去城市读书,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 老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在常规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好的教材,引入适当的背景材料,优秀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对文本讲解的理解和领会等,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在课堂之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比如:设置一个阅读角,建立班级图书馆,扩大阅读资源,方便学生阅读(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甚至有少量的图书不向学生开放)。可以开展每周“故事会”“朗读大赛”等,教师应积极参与,鼓励和指导评价。这种集体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习惯很快就会形成,阅读量也会大大增加。
三、 家长和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
在不断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提升、观念的引领,这是家长和老师共同面对的课题。小学生由于理解和接受方面能力相对有限,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他们阅读中给予点拨和引领,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作品蕴含的意义,从思想上为学生打下正能量的烙印。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的阅读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阅读积累也就相当丰富,对作品精神层面的认知,也就有了质的飞跃。通过阅读,要学会思考,使自己的认知得到提升,就像人在向上爬楼梯,有不断超越自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如何提升自己呢?这项工作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在课文文本讲解中,要向学生讲解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作者其他的作品等。在班级活动中,每月开展“演讲比赛”,在材料准备和选择上,要求学生多看优秀学生刊物、科普读物、文化书籍以及历史著作等。班级活动中有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老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契机,对某些思想和观念进行深化认识或提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最终的发展方式与他们自己的努力有关,我们只是从老师和家长层面说说应该做的工作,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需要孩子们的自己积极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
通过以上的努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逐渐提高,习惯逐步形成,文化传承得以实现。
作者简介:毛素玲,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涟水县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