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时代学习的简化与守拙

2019-01-28魏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书童灵光评书

魏忠

曾国藩小时候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说有一个贼去曾国藩家偷东西藏于梁下,等了几个小时,曾国藩在父亲的监督下一篇文章還没背好,贼情急之下跳下梁来,挺身而出,倒背如流,扬长而去,留下惊愕万分的曾氏一家。

这个故事中聪明的贼和笨笨的曾国藩让我想起了最近关于知识付费的争论。“逻辑思维”提出了一个简化学习的路径,那就是让书童读书,笨笨的曾国藩听着可以省点劲儿。按照“逻辑思维”的逻辑,曾国藩可以背书省事一些。然而更可能的结局是,倒背如流的书童还是贼,曾国藩书背不下去被迫参加了太平天国也成了贼。

梁上的贼永远不明白的是,教育这件事并不是简单的背书,而是需经过少则20年、多则50年的重复训练,以及书法字迹、八股讨论、圣人言论才能终成的,贼书背得再快也成不了领军人才,那是因为书读得太简化了。

周瑜读书也很灵光,不仅书读得灵光,武功也极好,然而周瑜一步三计却无法与鲁肃、诸葛亮笨笨的三步一计的战略高度相提并论,究其原因,军事家的兵书也不是快读“高效学习”能成的。《红楼梦》里不识字的王熙凤听管家报账,心里似明镜一般,时常计上心头,然而如此能干和费尽心机的女干部,不仅没让贾府走好,反而误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反倒是两个十几岁的读书人探春和宝钗治家有方,一定程度扭转了贾府的财政状况。读书人读书不是靠万人大会,读书有读书的套路,这方面很多人在技术时代有点迷失方向。

读书如同长跑,跑步的乐趣就在跑步之中,技术时代大家都跑马拉松,而深圳一个马拉松赛事竟然有100多名运动员抄近道,逻辑思维等其实是另一种学习的抄近道而已。

知识就在那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要知道学习这个词汇有很多相近的含义——知、识、学、习、训、练、会、懂。如听评书般的万人大会去听知识付费,如同王熙凤听戏一样,叫“知”,有了知很容易“受到启发,计上心来”;能够分清楚战略和战术、大家与小家,光听评书是不够的,需要辨别,就有了“识”,无论什么计策都是为目标服务的,“识”字来源于标识,三步一计、一生一计,必须抛弃短线思维;尝试着模仿社会的学习活动叫“学”,这种模仿“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叫做“习”,而有了偏差被教育管理者惩戒和纠偏叫“训”,借助于工具的纠正和效率提高叫“练”,稳定的心态和精准的出手并且控制在一定偏差范围才叫“会”,能出手而不滥用知识与技能,知道学习的东西的适用范围并且谨慎行事,方能称“懂”。一个懂了的人,可以称为“成材”。

信息与技术简化什么、解放什么、深化什么、守拙什么,是需要仔细深度思考的。我不反对作为娱乐节目成年人听一听喜马拉雅、看一看知乎、去万人体育场听一场知识付费,其实我5岁的时候家乡的戏台子也要付费的,父亲也不反对,反对的是我听书听完了不看正经书。父亲是工程师,对我说过,坐车的、开车的、修车的、生产车的、设计车的,表面上都是和车相关,但接受的训练程度不一样,出产的人完全不同。这方面,技术无能为力,只能守拙,笨笨地学习的效果最好。

技术时代,简化思维将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拆开来,拿一个简单的高效学习,仅将“知、识、学、习、训、练、会、懂”中的一环精简出来无限放大,并且跳下梁来,倒背如流,挺身而出,扬长而去,爽是爽,但那不是教育,是什么呢?是贼!

猜你喜欢

书童灵光评书
汉字大变脸等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一副谜联
To Be Continued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吆喝
黑色灵光
JOKES
怎样成为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