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2019-01-28陈凯

成长·读写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厌学

陈凯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其中第二学段是连接第一和第三学段的纽带,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1]。本文通过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亲身体验第二学段的教学工作,从“厌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自学能力和预习习惯该何时开始培养?”两个问题出发,发现了中小学衔接工作的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小衔接;厌学;自学预习

中学和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基础教育系统。既然如此,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就在整个义务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且长期进行中小学衔接的课题研究。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今年被安排到小学四年级进行交流学习,一个学年过去了,感觉收获良多,现将点点滴滴记录成文。

一、中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中学和小学老师虽然在同一个学校工作,但根本上还是缺少交流,能做到一年几次的互相听课已经不错,很少有机会坐下来进行交流研讨,这使得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不够了解,甚至会出现互相抱怨的情况。有的中学老师觉得学生在小学虽然看上去成绩都是八、九十分,但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还有的中学老师觉得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预习习惯。小学老师觉得我们送到中学的学生至少都是及格的,可是中学老师疏于管理,学生成绩下滑严重,并且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

(二)学生方面,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具有许多新的心理特征和品质。因此一些小学生在进入中学后,一时难以适应环境的改变、管理的变化和在校学习时间的延长、课程的增多等。

二、对上述情况的一些思考

由于亲身感受到了上述的这些情况,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厌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笔者在小学接手的两个班里,也有不少数学基础较差,课堂听课效率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但是令笔者讶异的事,他们对于老师的辅导却是欣然接受甚至心存感恩,这里举个亲身经历:班里有个学生小学四年级前的数学都没有及格,笔者有一天对其进行辅导后,看他站在旁边久久未离开,询问过后,他竟然向笔者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说了声:“谢谢老师为我辅导,我回家一定好好复习。”果然,在单元考试中,他破天荒的第一次及格,令笔者欣喜不已。从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其实没有很重的厌学情绪,对数学的兴趣也很容易被点燃。

那么,初中后进生如此严重的厌学情绪是从什么时候积蓄起来的呢?第一、这当然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关,初中生受到的诱惑更多,学习压力大,个人活动的时间减少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第二、许多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由于有毕业考,老师和家长都管得比较严。而小学毕业考后的暑假又是特别长,许多学生可以说是完全放松而荒废了学习,因此不能适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而产生的厌学情绪。第三、个人认为也和我们初中教学评价中给学生的信心太少有一定关系,小学考试要求及格率非常高,考卷也简单,学生只要稍微努力下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在初中,内容深,题目活,老师想考倒学生是非常容易,有些老师钻进了“这些题我的学生都会了,我就不用考了”或者“考稍微灵活一點”的死胡同中,老师辛辛苦苦的辅导,学生认认真真的学习,结果一考起来,学生还是几乎都做错,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信心,往往造成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因此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一刚开始时,考试评价还是应该参照小学的一些标准,让学生不至于失去信心,产生过重的厌学情绪。

(二)自学能力和预习习惯该何时开始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预习习惯也一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平心而论,想要所有的学生都养成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助于未来高中、大学甚至是终身学习。

到小学交流后,笔者去听了许多低年级的数学课,除了感叹低年级的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并不喜欢学生预习。在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有些学生翻开了课本并且找出了答案。但是老师略带有批评的语气说:“老师还没有说翻开课本时,同学们是不能翻开课本的。”这种现象在小学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担心学生预习后,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将老师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解题规范掌握。因此许多小学老师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并不喜欢学生预习,更不允许学生提前写作业;另一方面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确实无法完全读懂教材,对教材的理解也不能深刻。因此笔者认为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确实是没有太大的必要。

那么,何时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和预习习惯是最佳的时机呢?笔者认为,既然是中小学衔接,那么许多事情就不能只是中学衔接小学,小学的高年级也应该主动的衔接初中。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我校中高年级的老师们已经开始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笔者任教的四年级,在一些新授课上,课堂的前五分钟至十分钟让学生自主看书,看得快的同学可以开始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有些学生在课堂的后半段甚至可以化身为小老师,辅导那些完成课堂练习有困难的同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则开始使用预习提纲,大小为A4纸的一面半至两面,前半部分联系课本,帮助学生准确抓住课本的关键字词,后半部分就是少量练习,在课堂练习的第一部分就是订正这些练习,纠正预习时产生的错误,达到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效果。相信经过这样的训练,这些学生到了初中,基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只要多加督促,养成预习习惯不是什么难事。

综上所述,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应当加强交流,相互配合,搭建中小学衔接的过渡桥梁,让“雏鹰”健康愉悦地学会飞翔。同时,如何更好地搞好中小学的衔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我们加大在教学中实践和探讨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厌学
中职生厌学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论如何帮助英语厌学者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公共课厌学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