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给师生带来的几个变化
2019-01-28张玉华
张玉华
2015年,我校在七至九年级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三年的时间里,“语文主题学习”如一股清风,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变化,让我们收获颇丰,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在变化
“语文主题学习”带来语文教学模式的变化。过去,对课堂上教师多讲还是少讲才有效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通过积极实践,我们依据“三讲三不讲”原则,积极倡导转变低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讲学生想不到、想不通、想不透的,讲学生自己可以运用的;不讲学生已懂、一看就懂、讲了也不懂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为了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我校及时成立“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假期里集合所有语文老师,集体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备课组集体设计单元教学的流程,所有老师努力实践,积极完善,逐步形成了各年级能够推广开来的教学流程。我们打破原有的常规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全部进行重新设计与研发。为此,我们设计了“单元十八课时”备课模式——第1课时,识记积累课;第2课时,教读课;第3课时,阅读引领课;第4课时,自主阅读课;第5课时,阅读引领课;第6课时和第7课时,自主阅读课;第8课时和第9课时,专题阅读课;第10课时,自主阅读课;第11课时,教读课;第12课时,专题阅读课;第13课时,自主阅读课;第14课时,写作指导课;第15~16课时,写作课;第17课时,综合性学习课;第18课时,检测课。
通过积极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动的课堂实例和丰富的经验传承,自成体系的评价系统和学生课堂上的优秀表现,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来转变教学模式的决心。
二、学习方式在变化
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大量阅读,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鉴于此,我们努力在加强学生阅读上下功夫,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审辨力。
“语文主题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广度和深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拥有了敏捷的思维、开阔的思路和深刻的思想。
如学生读“佳节印象”,冯骥才的《除夕情怀》勾起了他们对春节难忘的记忆;读民风民俗,刘成章的《老虎鞋》让心灵皈依幸福的家园;读《月下独酌》《雨霖铃》,感受传统文化的召唤;《诸葛亮舌战群儒》,言辞犀利、雄辩滔滔,让学生击节赞叹;丁俊晖《我十八岁的冠军路》,让学生懂得在拼搏的路上可以流汗流泪,就是不能轻易放弃。
学生读“名人典故”,品读《滕王阁序》,搜集有关王勃的传奇:在滕王阁上,别人饮酒,他写文章,写一句别人就抄一句拿去读,读得满座雅士心潮起落,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人们惊讶得几乎惊掉了下巴。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学生查阅到苦吟诗人贾岛与韩愈的奇遇: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呢?纠结犹豫中,两位伟大的诗人留下一段传奇。
阅读使学生视野开阔,阅读使学生思维更灵活,阅读使体验变得美妙无比。
2.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学生发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欧·亨利的《女巫的面包》让人啼笑皆非出人意料的结果,高尔基的《童年》里坚定、果敢的外祖母,汪曾祺的《黄油烙饼》里生活的艰辛、成长的滋味,消除了学生对阅读的畏难情绪,品尝到书香的味道,增强了阅读的信心。他们发现了广阔的语文天地,阅读的良好习惯慢慢养成,寻找到阅读的幸福。
3.切实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刚入学时,阅读速度较慢,有的学生甚至用手指头“指读”,每分钟阅读字数不足百字。三年的实验后,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能达到300~400字,有些学生甚至能达到700~800字。“语文主题学习”指导学生改变阅读策略,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了阅读速度,而且学生乐在其中,很有成就感,阅读习惯也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中考前,我校九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已达到1200万字。
三、阅读资源在变化
“语文主题学习”依据课标和教材,围绕主题学好教材,依托“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行大量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验伊始,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使用很茫然。经过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我校“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的集体智慧下,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
1.“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凝聚着实验课题组的集体智慧,从国学经典到现代美文,从塞北风光到岭南美景,从神州大地到异域风情,从艰难回忆到人生际遇,足以丰富学生单薄的人生体验。
2.不必肢解和剖析所有的丛书选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文章主题和写作手法,整合其中一部分选文,其他选文要讓学生利用教材课文所学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重在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理念。
3.“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所以,在使用时,我们通过阅读速度比赛、阅读展示、选文表演、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更多别具魅力的篇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
四、教师读书在变化
“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也客观地促使教师主动读书。要督促学生大量阅读,教师首先也要大量阅读。随着“语文主题学习”的深入开展,我校的语文教师也切实感受到了压力。我们意识到,教师只不过是比学生多读了几年书,并不是在任何方面都比学生强,因此教师们要主动放下姿态,积极主动地充电,努力博览群书。
学校也为语文教师订阅了很多杂志,如《瞭望东方周刊》《Vista看天下》《人物》《三联生活周刊》《国家人文历史》《中国国家天文》《环球人文地理》等。
大量阅读,使老师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厚实了人文内涵,提升了综合素养,使教师真正拥有了教育学生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文本的解读,对教育目标的把握,对学情的掌控,对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对问题的预设和解决,都游刃有余。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如沐春风。
五、语文活动在变化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影响下,我校积极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能力。
1.辩论社。以每学年下学期5月举行的辩论赛为平台,自上学期9月开始,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命制辩论赛题,推荐阅读书目,逐步举行学习小组、班级、年级、学校辩论赛,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国学社。以学校国学达人选拔为平台,结合文化常识和古诗文阅读要求,以每周升旗仪式为依托,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编制国学读本,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3.阅读部。集中开展图书借阅、读书系列活动展示分享会,结合“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举办教师读书沙龙(每月读一本书活动)、学生读书分享会、书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展示课等,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4.诵读部。开展名篇诵读、诗歌朗诵、演讲等活动。学校每年4月举行大型诗歌朗诵会,吟诵经典诗词,感受灿烂文明,放飞心灵,丰盈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5.语委会。承担普通话推广和规范汉字书写工作,在学校开展普通话比赛、写字比赛,规范文明用语,开展普通话测评等工作,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6.文学社。积极开展系列写作活动,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举办文学大奖赛,承担各类征文事宜,举办文学讲座,促进社会文化参与,编选《星火》社刊,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7.书法社。引领学生汉字书写,开展书法比赛,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弘扬传统文化,深化文化理解。
8.创立“语文主题学习”会刊《新阅讀》。传达语文教师教研声音,发布“语文主题学习”教研信息,总结“语文主题学习”教研成果,发表学生习作,推进“语文主题学习”走向深入。
三年多的“语文主题学习”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抓住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以生为本,敞开胸怀包容一切优秀的经典,并针对现今的语文教学从内容、速度、策略、数量、思维等角度加以设计并形成课程体系,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将会有更加丰盈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