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河科技:用爬壁机器人变革高危作业

2019-01-28韩敬娴

创业邦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空作业模块化船舶

韩敬娴

史河科技CEO 许华旸服务运营会成为史河科技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摄影| 路马视觉

关于史河科技

创立时间

2015 年9 月成立于北京。

融资情况

2016 年2 月,获得种子轮投资,金额未公开,投资方为启迪种子、泰有基金。

2018 年3 月,获得天使轮投资,金额未公开,投资方为熊猫资本、老鹰基金。

2018 年12 月, 获得Pre-A轮投资,金额2000 万人民币,由百度风投领投,熊猫资本、智能电网创投跟投。

2018年4月,爬壁机器人研发商史河科技(Robot++)报道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八个月后,Robot++再次宣布完成2000万元Pre-A轮融资,BV百度风投领投、智能电网创投跟投,老股东熊猫资本继续追投,本轮融资完成后,Robot++估值1.2亿元。

史河科技是一家为智能特种机器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高危特种作业提供智能化特种作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团队主创人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机器人领域实验室。

瞄准高危行业痛点,解决行业需求难题

爬壁机器人是一种将吸附技术与行走功能相结合的特种机器人,可用在船舶、化工、能源、建筑等高空作业场景,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高危。过去,大家一般将特种机器人的作业空间分为海、陆、空三类,但在前述的这些高空作业场景中,还存在第四类作业空间——壁面空间,像船舶侧壁、化工罐内外壁、火电锅炉水冷壁、风电塔筒筒壁等。

高空作业传统的解决方案,一种是用脚手架和吊篮,这种方式使用最普遍,同时也更危险、更低效;另一种是用高空作业车和登高作业车等工程机械设备,但这样的设备通常需要多人操作,步骤复杂,成本较高。此外,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整个高空作业行业不得不面对“没人愿意干”的困境,“用工荒”逐步凸显。

从2017年正式推出爬壁机器人,再到2018年对多个场景实现商业闭合验证,史河科技目前重点锁定船舶除锈、化工喷涂、火电检测、风电运维四个场景,并将在2019年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深耕挖掘,聚焦突破。

根据前述这些高空作业使用场景的共性需求,史河科技已推出“HML系列”爬壁机器人,H:重载型号,负载能力在100kg以上,主要用于打磨、焊接等场景;M:中载型号,负载能力在60kg左右,主要用于除锈、喷涂等场景;L:轻载型号,负载能力在20kg左右,主要用于检测、探伤等场景。

但在不同的场景中,需求不尽相同,标准化产品只能够覆盖80%的需求,依然有20%的需求无法覆盖。那么Robot++打算如何平衡产品标准化和客户服务精准化呢?答案是:核心部件模块化。

所谓部件模块化,就是把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标准化,目前标准化的核心部件包括模块化履带和模块化磁轮。以模块化履带为例,Robot++单个模块化履带载重能力在20kg?100kg,用户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进行组合,打造具备不同载重、适应多元化场景的爬壁机器人。前面提到的“HML系列”爬壁机器人正是基于Robot++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形成的,对于有更多个性化需求的用户来说,这种模块化思路可以节约时间,能够更加快速地形成产品,不再需要重新从0到1进行研发设计。

爬壁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吸附行走、电气控制、功能上装三部分。在吸附行走部分,史河科技通过若干的主动铰链和被动铰链将分布式的结构连接起来,实现对曲面的贴合,曲面适应能力是Robot++爬壁机器人实用性的关键保障;在控制算法部分,史河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导航定位控制算法,使机器人能够进行自主轨迹规划和行走,不需要人工干预,真正实现自主作业和无人化管理。

这两个部分关乎整个爬壁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是整个机器人区别于传统方式的核心所在,因此史河科技的研发重点主要在这两部分。

半定制是过渡,更大的空间在服务运营

在商业化部分,史河科技目前以半定制化产品的销售为主,客户有中船重工、国电投、中石化、中国铝业、风电服务商等。由于行业客户的特性,产品以渠道销售为主,半定制化产品平均售价在100万元左右,以船舶行業为例,客户可以在半年到一年内回本。

2019年,史河科技将会进入产品规模化复制,实现船舶除锈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史河科技CEO许华旸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在中国,仅船舶除锈机器人就有3000台的需求。

但从更稳定、更持续的角度来看,服务运营会成为史河科技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毕竟客户真正的需求是解决问题,购买设备是一种方法,但流程繁琐且资产太重。从目前来看,由于启动资金要求大、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依靠服务运营盈利的条件暂时还不成熟。

对于爬壁机器人市场,国内虽然有不少相关研究,但大多集中在高校及研究所,相关样机主要用于平面爬壁测试。国外有德国的Falch、加拿大的INUKTUN、美国的ICM等公司,但由于商务、服务、价格等多重门槛,这些公司的产品目前主要在海外销售。

猜你喜欢

高空作业模块化船舶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高空作业安全带
自由落体工具和安全气囊系统,专为高空作业者设计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