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杨凌区五泉镇中心公园现状的研究

2019-01-28耿宇博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园景观

耿宇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杨凌712100)

1 概况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区或杨凌示范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五泉镇位于杨凌区西北12km处,占地面积3220hm2,人口数量3万余人,以“后稷故里,农耕小镇”闻名咸阳及周边地区。五泉镇中心公园位于兴泉路清心路西南侧,占地5.25hm2,其中规划水域666.67m2。公园西侧紧邻五泉新区,西南侧为五泉小学,北侧是陕西安居工程用地,南侧为五泉古镇文化商业项目,东侧现为农林用地,未来规划将作为图书馆电影院等大型文旅项目用地。

五泉镇自然资源富足,生态环境优美,适合农业发展;旅游资源丰富,镇域有三大旅游资源:现代设施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小韦河沿线山水景观旅游资源,以隋文帝泰陵、马援祠、马超岭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三大资源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促进镇域产业持续发展。

2016年7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五泉镇被评为首批127个特色小城镇之一。《杨凌区五泉镇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0)》中,把中心公园作为新区的“绿心”,在其中承担多个要素的组成部分。可见中心公园的改造设计对于五泉新区的特色文化体现,加强各个节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形成新区的景观主轴线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分析

2.1 整体概述

中心公园北侧为五泉阁,阁前一片宽阔广场作为园区的主入口;广场南邻一大一小2片相邻水域,水面西南的山丘为全园的制高点;园区东西两侧各有次入口1个,入口迎面为开敞草坪;主园路环绕水面、山丘、草坪一圈串联各个节点;公园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设有生态停车场。

公园建成时间短,尚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景观效果不突出,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五泉阁前集散广场面积过大,缺少高大乔木提供树荫,难以使游客在此停留;水域周围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缺少供人停留赏景并进行游憩活动的硬质场地;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为周边居民和附近学生,不需要交通工具,而停车位数量过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2 山水地形

公园水域位于五泉阁集散广场南侧,一座拱桥将水面分割为大小2片。水域实际面积不足666.67m2,远远小于规划面积;水中稻谷芦苇密布,几乎无法看到水面,游人无法进行赏水亲水活动;全园的制高点在水面西南侧的小山丘上,丘顶建亭,亭旁栽树。游人本可登临此处作远眺赏景,然而观景视野被四周林立的高大乔木遮挡,实属可惜。

2.3 植物群落

公园植物丰富,行道树有:白蜡、悬铃木、银杏、油松、七叶树、国槐、三角枫、金枝槐、五角槭、栾树、紫薇;路旁绿篱有:红叶石楠、圆柏、乌敛莓、紫藤、凤尾兰、枸骨、石榴、丁香;植物群落另有乔木:臭椿、棕榈、构树、女贞、旱柳、火炬树、枇杷、紫叶李、白桦、杨树;花灌木:日本晚樱、海棠、山桃、腊梅、南天竹、竹、木槿、连翘、锦带花。

然而异色叶、观花、观叶、观果植物较少,春秋两季缺少季相景观;常绿树比例偏低,冬季只有枯枝落叶;地被植物不丰富,草坪草千篇一律缺少特色。

2.4 园林建筑

公园中建筑不多,体量最大的仿古建筑五泉阁,作为当地居民搭台唱戏民俗活动的表演舞台;小山丘上的四角攒尖亭,虽因周边植物所限无法发挥极目远眺的观景效果,但建筑本身从山脚仰望亦可作为景点欣赏;山边廊架中设有中国传统英雄人物和民间传说故事的宣传画,但是每幅画风格各异,且画中故事与杨凌和五泉缺少联系,很难与游人产生情感共鸣;园区北侧生态停车场旁的厕所,整体为现代简约风格,与公园的其他建筑极不协调。

2.5 道路系统

公园道路系统分级不明确,除主园路形成一条明显环路之外,其他道路相互交错,无法起到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空间的作用,致使游人经常走回头路和重复路。游步道作为道路系统中最低层级的道路,作用是连接园区内的次要景观节点,或者本身作为景观节点,小山丘上通往观景亭的游步道和水面中央的小拱桥即分属前后两类。公园的道路上铺装变化多样,可以带给游客不同的游赏体验(见图1)。

图1 丰富的道路铺装

2.6 小品设施

公园内缺少基础设施,道路、广场、景观节点周边没有供人停歇的座椅,游客只能在观景亭和长廊2处停留;道路两旁没有垃圾桶;景观小品以民俗剪纸的雕塑为主,形式单一,与植物、道路、山水地形等要素的结合十分生硬,文化氛围薄弱。

2.7 使用者调查

公园紧邻五泉新区与五泉小学,现阶段的主要游客群体为当地居民和附近学生。公园的游人数量在早晨和傍晚最多,原因是附近居民白天外出工作学习,公园被居民视为早晨锻炼和晚饭后散步的场所。游客群体以带孩子的家庭为主,老年人也占有很大比例,其次是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很少见到单独一人的游客。随着未来南侧五泉古镇商业街与东侧展览馆、图书室、电影院的建成,中心公园的游客数量与游客类型必将发生改变,这一点应该考虑到未来的景观提升改造中。

3 建议与思考

中心公园的景观提升要从区域整体环境考虑,把握整体环境特征;尊重现有自然、生态特色、城镇风貌,以农田、河流、山塬作为景观背景。

合理组织公园“山形水系”的布局是公园空间设计的关键环节[1],因此,五泉镇中心公园的改造提升应该以“土方就地平衡”为原则,依照基地的现状地形,通过适度的土方调整,形成“一个核心景区、多个景区陪衬”的公园景观体系,即在基地的中心地带疏浚五泉湖,基地西南角堆筑人工山丘,东侧南侧设置大小草地环绕的疏林草地,以此来构筑公园的景观框架,作为公园功能分区、空间序列组织和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人工山地应该遵循“主客分明,远近呼应”的堆山理念。“先立宾主之位,确定远近之形”,西南角根据原有地势加以修整抬高作主脉,同时在公园东北角和西北方设计小体量的坡地作延伸的余脉以使山系完整,达到“客山拱伏,主山始尊”的地形效果。公园内部的疏林草地应有微地形的变化,配合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结构搭配,营造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闭合空间相互协调又有变化的空间体验。

水系的梳理应配合山脉地形,可以挖掘“五泉”历史文脉,改单一的一泓湖面为散布全园五处水体形态:泉、瀑、溪、湖、潭,通过景观叙事的理念搭建开阔湖面与溪流潺潺,亲水体验与只可远观,泉声回荡与水平如镜兼备的多样游憩感受。适当保留水中原有的湿生植物,丰富驳岸立面变化,增加湿地的科普保护力度,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最终达到“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山嵌水抱的自然格局。

植物设计中,应该遵循地域性、多样性、经济性等原则[2]。广泛地采用乡土植物,按照其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种植,以形成层次丰富、生态效益明显的植物群落。建议增加常绿树种如雪松、白皮松、圆柏、侧柏、油松、云杉、青扦、大叶女贞等,增加地被花卉如马蔺、萱草、玉簪、石竹、紫萼、紫花地丁、毛地黄、甘野菊等。

园林小品是可以充分体现乡村特色的多而小的元素[3],除了现有的民宿剪纸,园中适度增加隋文帝泰陵、马援祠遗址和马超岭城垣遗址等当地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体现乡村之美。公园中五泉阁可以定期举办五泉曲子戏的表演,通过丰富的民俗活动增加游客与场地的互动。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尽量增加场地的原有宜人尺度、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把现代文明建立在人们的传统自然观上,实现对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结合。

公园建筑要统一风格,五泉阁作为地标性建筑,对于塑造建筑群体轮廓,形成区域空间认知,建立五泉新区形象有重要意义。建议配合南边文化商业街打造以关中建筑风格为主的整体建筑特色,形象塑造应注意与周边环境背景的协调及城镇轮廓线的呼应,建筑体量与尺度应保持良好的长宽高比例,不出现庞大、横长、矮胖的形体。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可以以现代风格为主,点缀关中民俗风格。

希望对中心公园山水格局、植物种植、景观小品、文化氛围和建筑风格的重点改造,能够实现对五泉镇在空间与环境方面进行景观风貌的控制和引导,以形成具有园林城镇特质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便捷的城镇景观环境。

4 结语

通过对杨凌区五泉镇中心公园的调查可知,乡村公园的景观规划既要协调乡村经济发展,又要协调地方文化传承。而大树、河(溪)流、池塘与自然植被等是乡村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和宝贵的景观资源[4],规划中要充分利用乡村现有景观资源,协调景观结构与生态功能。希望以上调查和建议有助于五泉镇中心公园的景观提升,使之真正融入城镇公共空间体系中去,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部分。

猜你喜欢

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夏日公园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秋天的公园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