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山林步道的设计探讨与思考
——以厦门山水步道(狐尾山—观音山步道)为例

2019-01-28蒲国柱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净宽步道高架

蒲国柱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8)

1 城市慢行系统的概念

城市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即步行道、自行车道的综合体)。步行道: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的步行通道,包括人行道、绿化带和设施带,有临街建筑时可包括路侧带外的建筑退线空间。人行道:路侧带中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也称步行通行区或步行通行带,其宽度为步行的有效宽度[1]。

2 厦门山水步道项目概况

项目起于国际邮轮码头,串联“八山”和“三水”,终于观音山梦幻沙滩。路线全长约22.8km,其中,主线新建林中和城中高架步道10.3 km、新建贴地步道2.8 km、保留现状地面步道5.3 km、改造现状步道3.4 km,节点桥梁(人行)7座共1.0km。主线桥面(路面)净宽2.4m,总宽3.0m;节点桥梁桥面净宽3.8m,总宽4.4m。

3 步道的功能定位和目标群体

3.1 功能定位

打造“休闲、健身、观光、通勤”的景观步道,选线、断面宽度等指标充分考虑行走和慢跑的舒适性,满足老幼等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对应不同的功能需求,项目所需考虑的侧重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所不同:(1)通勤为主步道,应该考与公共交通场站、停车设施、居住小区、办公区域的便捷联系;(2)休闲为主步道,应注重慢节奏,远离机动车等喧嚣地,联通周边休闲娱乐设施;(3)健身为主步道,应考虑跑步快走的舒适性,设置连续的坡道;(4)观景为主步道,应注意自身景观,还需适当设置平台,展现城市美景,同时需考虑便捷的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可达性。

3.2 目标群体及其特性

根据功能定位,本项目服务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全年龄段的人群,包括残疾人等[1]。作为休闲功能为主兼具健身、观光、通勤的步道,分析其使用人群的特性如下:(1)使用对象大部分是沿线(山脚)居民,通常是早晚休闲散步,同一地点上下步道;(2)有远离尘嚣的登高观景需求;(3)有残疾人、老人及幼儿,需考虑无障碍及便捷性;(4)有健身跑步需求,需考虑坡度和路面材料的舒适性。

4 步道特点、难点和采用的技术方法

根据项目功能定位和目标群体特性,遵循六大设计原则下,结合项目特点,设计技术方法探讨如下。

4.1 选线和纵坡度

选线和纵坡度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无障碍:保证全线22.8km的无障碍贯通。

2)克服山体高差:本项目串联城市中的八座山,山脚地面标高在5~25m,最高山顶标高212m(仙岳山),高差大,设计的难度和重点是如何克服高差,既能舒适便捷的上下山,又能有良好的揽城观景视野。经过多方案的必选论证,采取了坡道S型和之字形展线+节点螺旋梯道或直梯的方式。保证揽城观景效果的情况下选择高程线,如仙岳山的主步道高程选择在100~125m。

3)主线贯通、各山成环:主线将八座山和两水串联,同时考虑休闲特性,各山构建成环步道;考虑步行的时长一般在0.5~1.5h,结合山体实际情况,环线步道长度控制在1.5~5km。

4)纵坡度:考虑休闲对坡度的要求,各自山体成环线坡度尽量平缓,故纵坡度控制在1∶20以内,其余由于要克服山体高差,同时兼顾无障碍轮椅通行,两山间主步道纵坡度不大于1∶16,主要步道出入口纵坡度不大于1∶12。

5)模块化设计:主线转弯半径采用5个模数级,分别为10m、22.5m、45m、60m和90m。为了达到最佳的线性视觉景观效果,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与半径匹配。

4.2 步道宽度

断面宽度规模论证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性为主。

4.2.1 定量分析

由于该步行道主要功能为游憩和健身。因此,本次从不同的出行距离,分为片区出行和区域出行2个部分对项目步道吸引游客规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步道建设宽度建议值。

1)片区出行:以沿线8座山划分为7个出行片区,各片区的服务半径为1km(能够满足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需求,在设计时通常以步行距离小于1km),覆盖区域人群2017年约56.8万人,约占岛内人口28%(截至2016年末,厦门岛内常住人口为202万人)。

预测模型:根据片区服务半径的人口总数(包括居民及游客),预测出片区的游人规模。具体函数模型如下:

式中,Y为预测游人规模;M0为市民人均游览公园次数;P0为现状人口;n为预测年数;W1为人口增长率;W2为市民人均游览公园次数增长率。

2)区域出行:由于狐尾山、仙岳山以及观音山,均有可供游览的景点,因此,这3座山峰除了片区居民健身、游玩外,还将吸引片区之外的人员前来游览。根据历年相关的统计资料,得出狐尾山吸引的区域出行约为片区出行的38%,仙岳山吸引的区域出行约为片区出行的35%,观音山吸引的区域出行约为片区出行的42%。

通过将片区出行量与区域出行量的叠加,最终得到目标年项目游人规模量。同时,结合步道宽度通行能力,测算出项目步道宽度建议值。

4.2.2 定性分析

综合考虑步行需求和在林中建设的条件,主线林中高架和城中高架段净宽2.4m;节点桥梁考虑市政道路的过街需求及桥梁建筑空间尺度,净宽采用3.8m。

主线净宽 2.4m=0.075m(侧向宽)+3×0.75m(3人并行)+0.075m(侧向宽)

节点桥净宽3.8m=0.1m(侧向宽)+4×0.9m(双向4人舒适并行)+0.1m(侧向宽)

4.3 断面结构形式

为了减少对山林植被的破坏,林中尽量采用高架方式,同时考虑透水透光结构。本项目对混凝土梁桥、钢桁架桥、钢构件组合型桥进行比选,最终结合山地情况和建筑美学,选择了钢构件组合式的桥梁断面结构形式,采用正梯形钢主梁+悬挑钢构件的形式,构件连接基本采用栓接,便于山上的运输施工,同时采用镂空桥面铺装,保证桥面的透水,减少对桥下植物的生长影响。

4.4 路面材料

路面材料必须考虑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及宜维护等,经过调研和在场内进行多种材料铺设的试验段验证,最终推荐林中高架段采用钢格栅和户外竹地板,林中贴地段采用户外竹地板和透水水泥混凝土。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政府对民生项目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城市中休闲健身类的步道建设呈井喷之势,本文所介绍的这类山林专用步道有其特殊的功能需求,不能以常规的市政道路设计思维和手法来设计。该类步道的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不完善,其设计技术方案尚需探索和总结,希望本文能给同行有所参考,为建设更美好的城市家园做点贡献。

猜你喜欢

净宽步道高架
基于欧洲标准关门力的软件控制研究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淮河航道临淮岗至洪山头段跨河桥梁通航净空尺度标准研究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浅析闸孔宽度确定的影响因素
研究分汊河口新建桥梁通航净宽的取值
高架线路区间牵引变电所的设计优化